导 航
查看: 1880|回复: 12

台湾优秀历史建筑拾遗(四十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2 06:51:01 | |阅读模式
1937年-苗栗县通宵镇 通宵神社

1931年进入准战争期之后,日本殖民政府便展开所谓「一街庄一社」的建造神社运动,企图以神社作为台湾各地的社会教化中心,用以取代寺庙所扮演的社会精神中心的传统功能,通宵神社正是当时建造神社运动下的产物。此神社建于昭和12年(1937),为日式神明造之神社建筑,目前仅存主殿基座、币殿遗迹、拜殿、参道、鸟居及社务所,其中主殿于光复后修改为中国传统闽南式翘脊屋顶及增设四面砖墙;拜殿建筑依既有样式修复,木构造结构仍使用台湾桧木、屋面为铜皮包覆,为台湾少数仅存之日治时期神社建筑,2002年3月26日登录公告为苗栗县第3处历史建筑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06:51:38 |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06:52:16 |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06:52:57 |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06:53:40 |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06:56:14 |
1930年-台北县 九份四连栋日式宿舍

为台湾少数保存之特殊规模的日式建筑(日治时期为日人职员宿舍),故保留其原貌并依原本空间规划作为展示及生活美学体验空间,更具有见证本地发展之重要地位。四连栋日式宿舍为四户一栋的型式,四户都有各自的玄关、厨房、浴室、厕所等设备,虽为连栋式宿舍,应该也属于高档宿舍。 建筑特色: 台湾现存不少日治时期由企业所兴建之员工宿舍,称为「社宅」,金瓜石占地偌大的日式宿舍区即为典型代表之一。此区的日本宿舍,内部建材多使用台湾桧木,据考证应为1930年代由日本?业株式会社所兴建,以提供当时日借的矿场技术人员及其眷属居住。为顺应山区地形,所有日式房舍均整齐排列于坡地上,横向的宿舍区则由垂直的石梯作为彼此的连络道路。其住宅的类型可大至分为四种: 独栋独户、双并、连栋(1栋3~4户)及长屋等四大类。而住宅面积、样式,会因住户在公司职位高低而有所不同。四连栋式的日式宿舍,在国内已不多见,金瓜石的案例,实属珍贵的文化资产。 空间配置: 金光路上的四连栋日式宿舍为四户一栋的型式,均为家庭居住的规模,四户都有各自的玄关、客厅、起居室、厨房、浴室、厕所等设备,前后设有简易花园。虽为连栋式宿舍,从日治时期到光复后台湾金属?业公司时期,都属于高阶主管的家族宿舍。四连栋的规模虽不像日治时期高等官官舍(多为独栋式建筑)一般宽阔,但从内部空间配置、通气窗和走廊拉门上的设计,以及使用机能完备等处来看,亦属高规格住宅。其空间构成大致可分为四种不同的机能一)起居性空间(座敷、居间、茶之间、女中室);(二)服务性空间(台所、浴室、便所、洗面所);(三)通行性空间(玄关、缘侧)(四)储藏空间(押入、物入)等。从以上的配置,可看出日式生活空间几项明显的特色。一是空间配置自由,并可弹性使用。小规模的日式宿舍,普遍内部空间有限。大部分的空间到了夜晚均可转换为睡眠场所。如座敷(日式客厅)到了晚上,亦可作为主人的寝室使用; 而茶之间(用餐或饮茶场所)亦可作为佣人寝室,等等。二是建筑尺度配合榻榻米的尺寸而模矩化。三是强调与自然界融合。除了使用自然材质,例如,壁面使用竹材、泥土,建物使用耐久的木料、榻榻米、纸门之外,生活空间则与庭园及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使用沿革: 公元1930年代 推测兴建于1930年代,为日本?业株式会社高档职员宿舍。公元1945年 台湾光复,国民政府派员监理金瓜石矿区。公元1946年 成立台湾铜?筹备处(即台湾金铜?务局前身,后改组为台湾金属?业股份有限公司),为管理阶层员工宿舍。公元1987年 台湾金属?业股份有限公司结束营运前后,宿舍居民逐渐外移。公元2005年 黄金博物园区成立,规划本宿舍作为生活美学体验场域。并将本建筑物提报台北县政府审核,登记为纪念性建筑物。同时进行宿舍整建工程。10月,整建工程完成建筑物主体架构,依日本传统仪式举行「上栋式」。公元2006年 整建及内部展示工程依序竣工。公元2007年 正式对外开放。 修复过程: 四连栋日式宿舍的整修原则以「修旧如旧」的方式进行,并将整栋建筑予以解体之后,再重新组装建造。施作方式则尽可能以传统工法施作,并尽量使用原有材料,例如:屋瓦、红砖、门窗、堪用旧木料、旧有电气设施等。新木料施作前则会以高压灌注法对木料进行防腐防虫处理,旧木料也会灌注防腐防虫药剂处理,而瓦作、墙面、石材及红砖面则使用防霉涂刷处理。原有材料须更换时,新材料之颜色、质感、尺寸等均与原来材料配合。 展示规划: 2007年4月,四连栋正式开放,命名为「生活美学体验坊」。除第一户作为行政功能使用不对外开放外,第二户将规划为小型艺文展示以及纪录片播放空间,第三户回溯至日治时期情境布置,第四户展示光复后来台住户使用情形。希望透过日式恬适的空间,让来访民众了解四连栋人文历史与建筑之美,并细细品味生活中各种美学经验。日式木造房舍因建材关系,寿命有限,只有在使用者轻、柔、慢的对待下,才能历久弥新。四连栋承载过去丰富的人文、生活记忆,也将带给未来的人更宽广的使用空间。它将是矿山所遗留下来珍贵的记忆,也是全民的文化资产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06:56:55 |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06:57:59 |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06:58:34 |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06:59:07 |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07:00:35 |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07:01:18 |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07:02:01 |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5 15:08 , Processed in 0.069879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