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029|回复: 6

南沙未来 十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2 12:02:49 | |阅读模式
申请国家级新区、针对外籍人士的免税商品购物区、粤港澳全面合作……昨日南沙现场会透露南沙未来发展的一系列规划与脉络。

南沙“再造一个新广州”的梦想如何照进现实?诸多大胆的设想与规划将组合成一个怎样的远大前景?

在这里,我们从南沙开发的最新信息中,梳理十大关乎区域发展全局的关键词,试图在解读与剖析中探寻这片希望之地的未来,叩问珠三角转型升级之道。

■关键词·国家新区

南沙离国家级新区还有多远?

此前关于南沙的种种讨论中,不可避免地提到一个词——国家新区。

在广州市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杨再高看来,在目前三大经济引擎中,浦东新区是长三角经济发展的马车,滨海新区带动黄渤海地带,而改革开放以来走在经济前沿的珠三角,却缺少与前者相应的国家级新区。“国家级新区集合了发展空间优势、国家级政策优势等的优势效应,大大促进了其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

目前,广州市层面正在积极谋划建设国家级的南沙新区,提出把前海、横琴的全部政策适用于南沙新区,给人们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说,相对于滨海、浦东新区而言,南沙最大的亮点就是打造粤港澳合作平台。南沙的着力点应该是在“一国两制”的前提下,与香港、澳门进行区域整合。同时,在近期获批的国家级新区中,内向型经济模式占多数,而南沙却是外销和内向型经济的结合,这也是南沙争取国家级新区的重要砝码之一。

“南沙申请到国家级新区的可能性很大。”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广东省省情调查与对策咨询专家胡刚表示,与前海、横琴相比,南沙的面积广阔,500平方公里的土地资源丰富,如果争取到相同的政策,南沙的发展将大有可为。

胡刚提出,南沙申请到国家级新区后享受与前海相同的政策问题不大,但是要申请到横琴的政策则难度较大。一则横琴的政策过于开放,基本与澳门无异,二则国家已有滨海、浦东、两江等优惠力度很大的新区,近一段时间少有此类优厚政策的新区。广东已经有前海和横琴,出于政策平衡,国家对南沙的政策优惠力度可能不会那么大。

“南沙可依托整个珠三角经济圈,带动粤港澳迈向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广东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说。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2 12:03:31 |
■关键词·粤港澳全面合作

营商规则社会管理对接港澳

从地图上望去,在南中国,珠海横琴、深圳前海和广州南沙三个正在开发的规划区已然形成三角互拱之势,它们分别连接着澳门、香港和广东。

南沙希冀成为与港澳对接的国家级新区,与同样定位对接港澳的横琴和前海相比,有何不同?据了解,目前广州正在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在经济社会管理方面先行先试,如实行居住证改革,对持有南沙新区居住证的港澳人士给予等同于户籍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将南沙明确为实施CEPA先行先试综合示范区,在营商规则、社会管理等方面与港澳制度对接。

彭澎表示,除了土地面积远大于前海和横琴,南沙与横琴、前海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横琴主要面向澳门、前海主要面向香港,南沙则是面向港澳,平台更大、起点更高。南沙更大的优势在于这里是珠三角的几何中心,对整个珠三角的辐射作用更强。

“香港、澳门这么多年来和内地合作,却没有一个国家级大平台,如果在南沙建立国家级新区,将为香港、澳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大平台与空间。”杨再高说。

“与港澳合作,南沙有两个功能必须承担。”广东省社科院丁力教授指出,首先南沙必须在经济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为广东经济社会转型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丁力看来,南沙必须承担的第二个任务,就是打造先进制造业、先进服务业的世界总部基地。南沙吸引世界500强最大的优势,是制度优势和珠三角庞大的市场,未来南沙应紧紧围绕广东产业结构调整来规划战略性主导产业,成为广东战略性主导产业的培育和孵化基地。

在彭澎、胡刚等专家看来,粤港澳全面合作为南沙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港澳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向南沙转移,借南沙与港澳合作的平台打通海外的新兴产业发展渠道,在教育、医疗等方面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

“这就像一张白纸,存在多种可能性。”胡刚说。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2 12:10:26 |
■关键词·“新广州”

三个维度打量“新广州”

此次南沙的定位提出了“新广州”的内涵,即开辟经济转型的新平台,打造城市升级的新天地,调整人口布局的新区域,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示范。

南沙争取国家级新区,对广州有何意义?南沙新坐标中的“新广州”是怎样的“新广州”?

在不少专家看来,“新广州”不是“量”上的概念,而是让广州通过南沙新区开发,使粤港澳、珠三角合作迈上新台阶,脱胎换骨,出现新格局和新面貌。

同时,未来南沙将不仅仅作为粤港澳合作创新主力区,更为重要的是,它将是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新支点。甚至可以说,未来南沙的发展方向,将决定广州这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方向。

彭澎指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提出“再造一个新广州”的期望,这个“新广州”有三个层面的意义:

这是城市规划上的“新广州”,南沙将由原来的城市副中心晋升到未来主城区的概念,广州将从原来的珠江城市变为滨海城市。

这是经济总量上的“新广州”,伴随着南沙的开发建设,广州的经济总量可望翻番。

这是城市发展形态上的“新广州”,这是珠三角转型升级的新探索,是智慧型从容型发展的“新广州”。

■关键词·免税商品购物区

免税购物能否形成商贸效应?

按照昨天现场会提出的规划,未来南沙新区还将考虑设立免税商品购物区。

与海南的免税商品购物区有所不同,南沙拟设立的免税商品购物区,将考虑对境外人士在南沙新区购物实施“离境免退国内流转税”,对在南沙新区工作、生活的港澳和外籍人士给予每人每年一定额度的免税。

免税商品购物最大的吸引力是对境内的顾客,南沙拟考虑设立的免税商品购物区,购物“门槛”种种且主要针对境外人士,这样的免税购物区能否获得像海南免税店“被顾客疯狂追捧”的商贸氛围?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表示,南沙如果建立高端商业区,由于人口较少,将会人气不旺。如果设立免税商业区,则能带动人气,激活商业。但是南沙的免税仅仅针对境外人士,对比海南的免税区,效果十分有限。如果建成类似于海南那样全面的免税购物区,则能将珠三角的人气带到南沙去,更有利于南沙商业的发展。

时尚“达人”周女士对南沙的这种“免税店”感到困惑:“南沙免税店的最大优势就是离内地近,如果免税店的免税政策不向内地消费者开放,那么对广州、珠三角甚至大陆的消费者来说,就没有太大意义。”

她指出,南沙新区如果设立免税购物区,更多应该考虑向内地消费者开放,毕竟南沙近,可以免去消费者舟车劳顿去港的不便,还可以吸引很多来广州出差旅游的消费者。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2 12:11:26 |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

申建国家自由贸易区有何作为?

近年来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加快,而一些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断在对华贸易中设置壁垒。在这种形势下,建立自由贸易载体极为重要。据了解,我国目前已建立19个功能属性与自由贸易园区较为接近的国家级保税区,但这些保税区仍是“境内关内”的海关特殊监管区,与国际上通行的“境内关外”的自由贸易园区还有较大差距。

实际上,广州在申建自由贸易园区的准备工作上已经落后于国内其他发达城市。目前,上海、天津、重庆、深圳、青岛、大连、宁波等城市正在厉兵秣马,对设立自由贸易园区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准备工作,并与国家有关部委展开密切沟通。其中,深圳前海和珠海横琴已取得类似自由贸易园区的税收和海关特殊监管政策;上海正在积极寻求综合保税区过渡升级为自由贸易园区的政策突破口。南沙的发展,面临着强大的政策竞争压力。

南沙自由贸易园区可着力于哪些贸易?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的调研报告指出,南沙应积极争取旅游购物免税制度,建立免税商品购物区,打造奢侈品购物天堂。同时,积极向国务院申请离岸贸易和离岸金融试点,发展离岸金融、离岸贸易、加工贸易结算中心业务,等等。

■关键词·海洋经济

海洋经济核心区路在何方?

南沙处我国七大江河之一的珠江的出海口。专家认为,这是南沙最大的战略价值。

在昨日的现场会上,将南沙打造成为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核心区的设想被提了出来。

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的开发,使海洋在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南沙、前海、横琴的开发,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正从陆地走向海洋,区域经济一体化从表层走向深度整合,粤港澳海洋经济圈正在加速成型。

“南沙发展海洋经济是有浓厚的广东特色的。”林江指出,早在2000年时南沙就提出发展临港工业。他指出,广东临海的区域是湛江一带,如果湛江的海洋经济不与珠三角经济相结合,其发展规模也不会大。而南沙如果成功申报国家级新区,能获得的优惠政策较多,湛江的海洋经济与之合作发展,就可以同时协调资源与政策。

王先庆指出,珠三角城市发展呈现出向珠江口整合的态势,纷纷向珠江口紧缩,这将进一步提升珠三角都市群的凝聚力。

他担心,南沙海洋经济核心区的提法只是“赶时髦”。

他分析说,南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海洋区,只是处在出海口地区,对于海洋经济也仅仅只能发展旅游和游艇之类。

“如果南沙要发展海洋经济,必须依靠广州大市场,拓展与港澳的合作。”

■关键词·产业

产业发展方向会否大变阵?

昨天的南沙大开发现场会上提出,南沙将申请粤港澳全面合作的国家级新区,具体包括将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的综合试验区,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新枢纽,全球性城市广州的重要中心,以生态、智慧及休闲为特色的国际性滨海新城。

从上述定位来看,南沙区现有的“制造业”优势似乎被遗忘了。这是否意味着未来南沙新区的产业发展方向会大改变?南沙已具规模的制造业今后应该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

杨再高说,此次现场会明确的定位更多是城市功能方面的定位,并不意味着会抛弃现有的制造业基础优势。

“未来南沙新区的城市功能定位决定了未来南沙新区的产业发展应主要集中在现代服务业。”杨再高认为,未来南沙新区产业发展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级”的定位目标和水域生态环境的要求来推进,走高端、智慧的方向发展,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来推进城市建设。

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要匹配国家级新区的标准,南沙目前的产业布局还缺乏重大项目“棋子”,未来应该重点推进更多优质高端科技项目集聚在南沙。从具体产业发展方面来说,首先可以积极利用现有的港口优势,推进临港型先进制造业;其次可以充分发挥与港澳合作的基础优势,把香港、澳门的国际贸易等现代服务业优势产业吸引过来,让南沙新区新城成为现代服务业高地;第三,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以此把南沙新区打造成为未来广州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不过,要布局好产业发展,把产业环境做好是前提条件。杨再高认为,南沙虽然是珠三角的几何中心,但交通网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应该推动南沙与周边高速路、轨道交通的对接,为产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另外,南沙也应该充分借助国家新区的政策优势,为吸引高端、科技人才提供政策优势及“绿色通道”,强化南沙的人才“向心力”。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2 12:11:55 |
■关键词·从容

“从容”发展节奏萌发新愿景

现场会透露南沙未来发展的核心理念:生态、品质、智慧、从容。

其中,“从容”的发展理念让人们感到耳目一新。

这一理念的提出要追溯到今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首次指出,开发南沙要做得从容,按照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做,不能急于求成。

彭澎说,“从容”发展理念的提出平息了不少对南沙作为生态敏感区开发的质疑。

他说,透过“从容”这一核心词,可以看到南沙未来发展的心态格局:“不用着急,不要急于求成,想清楚再做,不急于上马一些产业,不求一时之功”。

“南沙适宜发展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而这两种产业最需要的就是从容不迫的心境。”林江说,如果太着急发展,想着“赚快钱”,就没法静下心来思考问题,也就无法“从容”。

林江说,要做好一件事情,最重要的就是心境平和。尤其是对于创意产业,更需要一群有远见卓识的人,放慢节奏,减小压力,静下心来思考问题,不会为几顿饭奔波。他认为,汪洋书记提出“从容”的说法,本身就很有创意,是对“新广州”的一个愿景,很有可能是南沙未来选择发展新兴产业的一种暗示。

杨再高说,珠三角目前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一个探索和推进产业转型、社会转型、探索未来城市发展的新载体,南沙是最合适的选择。

■关键词·扩容

南沙“北拓”番禺三镇

上月底公布的中国社科院有关课题报告,为未来南沙的扩容提出了“北拓”番禺、“东进”虎门等多条路径。当时即有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东进”会遇到行政区域壁垒,“北拓”更具可操作性。

昨日的南沙现场会上,南沙扩容将选择“北拓”的路径,提出将番禺区的大岗、榄核、东涌三镇划归南沙新区管辖的设想,并争取国务院尽快批复。

从南沙新区概念规划可以看出,大岗镇、东涌镇、榄核镇被纳入南沙新区几成定局。从地理位置上看,这三个镇正好都处于沙湾水道以南,是番禺连接南沙的通道。从面积上看,大岗、榄核、东涌三镇加起来达到256.21平方公里,加上南沙区现有面积后正好是800平方公里。

彭澎指出,南沙500多平方公里内还有很多农田和生态保护区,空间有限,相比滨海新区等国家级新区上千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如果不扩容,难以支撑未来的发展。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2 12:12:06 |
■关键词·TOD开发模式

公共交通将引入TOD概念

南沙梦想“长大”的同时,也在寻求节约用地、集约发展的可行路径。

在昨日的现场会上,南沙提出了土地混合使用与TOD开发建设模式。专家介绍,所谓TOD模式,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为半径建立中心广场或城市中心,其特点在于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混合用途”,使居民在不排斥小汽车的同时能方便地选用公交、自行车、步行等多种出行方式。这也是世界先进城镇群优化空间格局的重要经验。

珠三角部分城市的一些区域公交走廊上的枢纽站点,已经先期启动了TOD模式的规划。

胡刚表示,TOD模式是一种土地开发模式,而不是定位和方向。这种土地开发模式已经在国外成熟,先引进交通,再建立楼宇,实质上是先由政府建立公共基础设施,之后再建立企业、居民区和商业区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对土地更集约节约的利用,优化了产业布局,提高了城市运行的综合效率。“TOD模式能保证开发有序,不像华南板块到现在很多路还没有打通。”专家表示,广州新城的开发采用了TOD的开发理念。该模式重视居住和就业平衡,让城市居民的出行尽可能在短距离内实现,并且降低很多无效出行。有研究表明,由于实施TOD模式,在公共交通车站附近居住、工作、购物的居民,可以减少20%—40%的出行需求。
发表于 2011-10-12 16:37:15 |
粤港澳平台,再加上国家级新区的话,那定位就可高了!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6 07:02 , Processed in 0.063641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