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4012|回复: 15

[经济商业] 深入推进广佛同城化获国务院批复,专家称仍有利益问题难解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23 18:56:53 | |阅读模式
2月19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批复共九条内容,包括原则同意《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建设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重视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等。
南方网报道称,《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下文简称《总体规划》)是广州唯一一例需上报国家层面审批的规划,此前规划已经经过了省市相关部门以及专家学者的多轮审议,并通过了省市各级会议的层层审批。
在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这一条批复中,文件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广(州)佛(山)同城化、广(州)清(远)一体化,加强广(州)佛(山)肇(庆)等珠三角区域层面的规划协调。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注意到,这是自2008年底国务院批复同意实施的《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强化广州佛山同城效应”之后,国家层面再次批复要求深入推进广佛同城化。
广州和佛山目前分别是广东省第一和第三大经济体,经济增长势头平稳。根据两地新近发布的数据,2015年广州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00.41亿元,同比增长 8.4%;2015年佛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03.92亿元,增长8.5%。
2009年3月19日,广州佛山两市市长在两市交界的佛山市南海区签署《广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设合作协议》及两市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协作、环境保护等4个对接协议,标志着广佛同城的正式启动。
广东省社科院教授、知名区域经济研究学者丁力对澎湃新闻记者认为,两个城市已经在一些重大关系上取得了共识,深入推进就是要在现有的同城化基础上往前走。
丁力举例,两市的路网互联、环境共治是有成效的;此外,两市在产业分工上互相做了让步,有些以广州为主有些以佛山为主,包括大家所了解的佛山作为制造业基地、广州作为总部经济所在地等;甚至有些原来比较敏感的,定位也越来越清晰,比如在金融领域,广州是全省金融中心,佛山则主要发展产业金融,做金融配套服务等。
广州佛山两地主要领导在不同场合都对同城化寄予期望。
2015年10月,顺德区与番禺区、三水区与花都区分别签订共建广佛同城化合作示范区框架协议。据佛山日报报道,时任广州市长陈建华一番“广佛两市亲如兄弟,作为省会城市,广州是哥哥,对弟弟理当照应”的表述引起与会者强烈共鸣。
另据南方日报报道,今年1月,佛山市长鲁毅在广东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分组讨论会上透露,佛山要打造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加快广佛同城化,以南海、三水、顺德区对接广州的番禺、荔湾、白云区,以共建合作示范区的抓手,重点建设五眼桥—滘口,三山—东沙两大示范区,推进轨道交通,加快交界处断头路的对接,加快形成产业发展共赢,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制度协同管理的同城化发展格局。
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梁维东则在2015年的区委全会报告中提出,要以“追靓女”的耐性和韧劲,用更新的高度、更大的力度全面提升合作量级,以交通路网为重点进行全方位对接,积极对接省以及广州产业、科技、人才、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优质资源。
随着广佛同城建设的推进,跨区域居住和就业日渐普遍。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根据南海区区长郑灿儒的说法,目前大约有70万广州人居住在与该区。
不过,丁力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广佛同城化依然面临很多难题,特别是涉及利益问题。
2015年12月,时任广州市长陈建华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城建公咨委在会上建议在特定区域、路段、时段下,引导外地牌机动车错峰出行。这一“限外”措施被认为将对上佛山牌照的“广佛候鸟”造成巨大影响,也被认为有违广佛同城化的趋势。
今年1月底,广州市交委相关负责人称,目前对外地车牌错峰出行的方案已经在研究和上报市政府审批中,并会在政策出台前按程序进行听证,预计届时会拿出2-3套方案听取社会各界意见。
与此同时,佛山正在对佛山一环现有的免费路段实施高速化改造,改造后的一环路段将只对本市籍的车辆免费。
丁力说,佛山一环计划对外地车辆从无偿通行变成有偿通行,但还没有最终实行,就要看广州如何操作“限外”。
丁力认为,同城化有两层含义,一是要建立平坦的区域市场,让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二是要建立共同利益体。
“因为各级政府都有利益边界,公共服务很难共享和联通,人和财很难流动,企业就很难在细分市场真正实现公平。这些问题不解决,光靠交通接轨、搞一体化旅游线路,都只是皮毛。”丁力说,要真正深入推进广佛同城化,首先要把公司型政府转型为服务型政府,改变地方政府为了确保利益不受损失画地为牢的局面。
丁力表示,广州和佛山各有优势,自己过去就曾说过,“佛山制造加广州服务等于南方上海。”如果能够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1+1大于2的效果,广佛未来才能够真正成为珠三角乃至南方的“领头羊”。
发表于 2016-2-23 19:02:20 来自手机 |
没错,既然同城是方向,那行政上自然也要同城,不然徒增行政壁垒影响发展
发表于 2016-2-23 19:19:55 |
我觉得可能性真系五大
发表于 2016-2-23 19:42:13 |
verylove 发表于 2016-2-23 19:02
没错,既然同城是方向,那行政上自然也要同城,不然徒增行政壁垒影响发展


目前首要是把同城化内容做实,而不是光有口号。等真正融合成一个城市的时候,行政壁垒就成了摆设和障碍,合并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发表于 2016-2-23 20:19:44 |
交通与规划先对接好吧。
发表于 2016-2-24 02:50:15 |
个人觉得还是要把行政合并完成,不然壁垒太多
发表于 2016-2-24 03:11:14 |
中央政府其实已经在出手推高佛山咯 从产业到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强大的佛山 只有垄断的广州是谈不上同城的。  要广佛同城 甚至 珠三角一体化 肯定是从国家层面 均衡城市发展之后才能达到同城的最终效果。 但是在一些重要基础设施例如 南站和机场都设在广佛交界资源共享 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同城了。
另一方面现在 一线城市基本完成发展  二线城市接棒城市发展   最终一二线城市水平会相当接近  将来才是同城的重头戏  一二线城市的区分更多是先后问题 不是终重效果问题。 就是一线城市最先达到国际顶级水平 二线城市在随后的10年左右达到同一国际水平 之后如何衔接 优化的问题
发表于 2016-2-24 09:17:37 |
841587545 发表于 2016-2-23 19:42
目前首要是把同城化内容做实,而不是光有口号。等真正融合成一个城市的时候,行政壁垒就成了摆设和障碍 ...

说的好{:5_122:}
 楼主| 发表于 2016-2-24 12:57:33 |
qooboyqoo 发表于 2016-2-24 03:11
中央政府其实已经在出手推高佛山咯 从产业到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强大的佛山 只有垄断的广州是谈不上同城的。 ...

没错,广佛交界是关键。
发表于 2016-2-24 13:14:51 |
路先修好吧。。。你看看广佛交界那些破路,除了高架,别的真的是一塌糊涂!
发表于 2016-2-24 14:02:38 |
xixihahawr 发表于 2016-2-24 13:14
路先修好吧。。。你看看广佛交界那些破路,除了高架,别的真的是一塌糊涂!

只能说  还没有真正到广佛同城的最好时机。广州要加快自身的发展,广州也要五到十年才能跻身国际城市行列,之后佛山还要10年拉近广佛差异。 都起码15年后才是真正广佛同城,现在就是初级阶段中的初级 不过还是要有这个同城意识的
发表于 2016-2-24 22:13:28 |
广佛同城实现,就必须开发芳村西
 楼主| 发表于 2016-2-25 09:43:07 |
vladimirleung 发表于 2016-2-24 22:13
广佛同城实现,就必须开发芳村西

芳村西是窖口吗?
发表于 2016-2-25 10:35:52 |
很好的方向
发表于 2016-11-24 23:37:45 |
广州佛山两市在穗举行工作交流座谈会,任学锋主持
谋划推进更高层次的同城化
2016-11-24
南方日报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广佛同城化发展的决策部署,23日,广州佛山两市在穗举行工作交流座谈会,听取有关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主持并讲话,佛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鲁毅讲话。
任学锋说,要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聚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谋划推进更高层次的同城化,提升集聚资源要素能力,携手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当前,要着力加强两市发展规划对接,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加强智能装备、汽车制造、生物制药等产业合作,加快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上下功夫,使同城化再上新水平,造福两市人民。
鲁毅说,在新的起点上,佛山将把同城化工作摆到城市发展更加重要的位置,按照市既定的合作框架,与广州进行全方位对接,扎实推进两地基础设施联通、产业优势互补、民生服务共享,特别是生态环境共治等工作,共同建设宜居宜业宜创新的广佛都市圈,推动广佛同城工作打开新局面、再谱新篇章。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28 12:22 , Processed in 0.081850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