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2843|回复: 14

[古都保护] 这几个词带你探访洛阳城的“前世今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20 08:06:56 | |阅读模式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后梁、后唐、后晋等先后有十三个正统王朝相继在洛阳建都,素有十三朝古都之称,是中国建都最早,建都历史最长的城市。

  洛阳这座城市蕴含的历史和文化元素太多太多,华夏文化的源、最早的中国、丝绸之路之东方起点、现实版盗墓笔记、牡丹花海……让我们一起来探访一下洛阳城的“前世今生”


 楼主| 发表于 2017-4-20 08:08:04 |

◆华夏文化的源头














  “河图”“洛书”华夏文化的源头。《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个圣人就是人类文化始祖伏羲。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后来周文王又依据伏羲八卦研究成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并分别写了卦辞。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2014年11月11日,河图洛书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河图、洛书所表达的是一种数学思想。只要细加分析便知,数字性和对称性是“图书”最直接、最基本的特点,“和”或“差”的数理关系则是它的基本内涵。完全可以用数学方法证明或推导出河图、洛书,并证明河图与洛书同出一源。还可以发现,河图、洛书与算盘”和“万字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河图、洛书是以黑点或白点为基本要素,以一定方式构成若干不同组合,并整体上排列成矩阵的两幅图式,如图所示。

  河图、洛书最有名的出处来自于《易传·系辞》中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句话,并据此认为八卦就是根据这二幅图推演而来的,从而成为易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历代皆认为它们是“龙马负之于身,神龟列之于背”,所以多少世纪以来,它一直披着神秘的外衣,公认为是中华文化之源的千古之谜。

  当审视、梳理河图、洛书的历史踪迹之后,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些共识:

  河图、洛书在先秦、西汉的典籍中有其文字记载。《尚书·顾命》说“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论语·子罕》称“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管子·小臣》讲:“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以后,在汉代刘歆、孔安国、扬雄、班固等人的著作中也屡有提及。

  河图、洛书在宋代初年才被发现。它们始传于宋代华山道士陈抟,他提出的图式叫作《龙图易》,《宋文鉴》中载有《龙图序》一文,讲到了龙图三变的说法,即一变为天地未合之数,二变为天地已合之数,三变为龙马负图之形,最后形成了河图、洛书二个图式。但是,陈抟在龙图三变之后,没有提到河图、洛书的名称。第一次给这两幅图命名的是北宋易学家刘牧,他精研陈抟所传《龙图易》,著书《易数钩隐图》,于是,河图洛书才为世人所知。当时,对采用“图十书九”,还是“图九书十”有过争论,最终定位于图十书九,一直延续至今。宋代的象数学家相信八卦就是由河图、洛书这二幅图式推演而来,从而,易学史上形成了用河图、洛书解释八卦起源的图书派。

  洛书与汉初著作《大戴礼记》中记载的明堂九室,西汉未年著作《乾凿度》中的九宫说,在9个数的方位配置上完全一致。明堂大约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具有礼义兼祭祀作用的建筑物,深受历代统治者的重视。

  总之,从现存的有关史料来看,河图、洛书的来源古老悠久,扑朔迷离,没有一个明确可靠的答案。


 楼主| 发表于 2017-4-20 08:08:53 |

最早的中国





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遗址发掘现场


绿松石龙形器(资料图片)


  中华文明发源于哪里?《史记》中记载的夏王都在何方?千百年来,这些问题困扰着历代学者。为了解开这些谜团,1959年夏天,著名史学家徐旭生率队,在传说中夏人活动的中心地区豫西,开始了对“夏墟”的考古调查,最终在偃师发现了二里头遗址,震动世界。

  历经几代考古学家的不懈探索,近60年来二里头遗址发掘总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现已发掘出宫城、“井”字形大道,以及铸铜、烧陶、制玉、制骨等作坊遗迹,出土青铜器、玉石器、绿松石器、陶器、骨器等文物万余件。

  “考古学与历史文献学证明,这里就是中国最早的王朝夏朝的都城遗存,是同时期规模最大的都城遗址。”洛阳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夏文明与后来的商、周文明一起,构成了华夏早期文明的主流,确立了以礼乐文化为根本的华夏文明的基本特质。

  二里头遗址名声虽大,人们对它的了解却很少,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该遗址的展示不到位。不过,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有机会近距离感受二里头文化。《二里头夏都博物馆建设总体建议方案》已经通过,二里头夏都博物馆拟选址在偃师市二里头遗址保护区南约300米,偃师古城快速公路北约200米,二里头遗址宫城区中轴线南延线西侧区域,预计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不久的将来,市民和游客就能近距离探源“最早的中国”


 楼主| 发表于 2017-4-20 08:10:19 |

丝绸之路东方起点





丝绸之路 向西延伸

  丝绸之路是横贯亚洲大陆,连结亚、欧、非三洲的一条交通大动脉。在丝路“申遗”过程中,国家文物局的有关文件指出:丝绸之路中国段的起点是汉代东、西两京(洛阳、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洛阳为丝绸之路的形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西晋太康二年(281年),汲郡古墓出土大量竹简,晋王朝令运回京师洛阳进行整理,发现是一批古书。其中的《穆天子传》记载,西周周穆王十三年(约公元前989年),周穆王率领大队人马,携带大量丝织品等礼物,从洛阳出发,最终到达西王母之邦,会见西王母。往返行程约三万五千里。不少研究者认为:《穆天子传》所提供的材料,除去神话传说和夸张的成分,有助于了解先秦时期中西交通路径及文化交流情况,说明早在西汉张骞“凿空”之前,中国内地和中亚之间已有交往和接触。

  西汉张骞“凿空”西域,标志丝绸之路正式形成。西汉末年,王莽篡政,丝绸之路断绝。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永平十六年(73年),汉明帝派窦固率兵攻打匈奴,会战于天山。在这次出击匈奴的战争中,“投笔从戎”的东汉著名军事将领和外交家班超奉命出征,立下战功。班超率属员36人,出使鄯善(今新疆若羌县一带),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英雄气概,夜攻纵火,杀匈奴使者,后于阗国(今新疆和田县一带)也杀了匈奴监督官,班超又更换了臣民怨恨的疏勒王,新立了另一位疏勒王。至此,隔绝58年的西域及“丝绸之路”,重新畅通。

  安帝延光二年(123年),东汉派班超之子班勇出任西域长史。班勇保护了边塞与丝绸之路的畅通。他撰写的《西域记》一书,是范晔撰写《后汉书·西域传》的重要依据。

  《后汉书·和帝纪》载: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冬十一月,西域蒙奇、兜勒二国遣使内附,赐其王金印紫绫。”有研究者称:文中提到的蒙奇、兜勒是两个地名,分别是罗马帝国的马其顿行省和东方省推罗城。这应该是东方大汉帝国和西方罗马帝国的第一次直接接触。而罗马境内使者东来洛阳的路径就是丝绸之路。

  隋、唐均曾以洛阳为都。据《隋书》等记载,隋初,因突厥、吐谷浑“壅遏,故朝贡不通”。大业五年(609年)春正月,隋炀帝从洛阳出发,御驾亲征吐谷浑,吐谷浑大败,所部十万余口、六畜三十余万降隋。隋以其地置西海郡(今青海湖西)、河源郡(今青海兴海东南)、鄯善郡(今新疆若羌)、且末郡(今新疆且末)等四郡,发人戊守,进行屯田。隋炀帝此举,对于打通和西域的联系,保障丝绸之路畅通都具有重要意义。

  佛教文化曾经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佛教文化的传入和交流,就是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的。

  据东汉末年牟融所撰《理惑论》记载:昔孝明皇帝梦见神人,飞在殿前。他询问群臣,傅毅回答:天竺国有得道者,号曰佛,正如您所梦见者。于是汉明帝派遣使者秦景、王遵等十二人,出使西域,在大月支(今阿富汗至中亚一带)写得佛经四十二章。当时在洛阳城西雍门外修建佛寺,又于南宫清凉台、开阳门、显节陵上作佛像,“学者由此而滋”。另《高僧传》还有摄摩腾、竺法兰二位印度高僧随同东来的记载。这便是中国第一次“西天取经”,所修佛寺就是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

  太和十八年(494年),北魏迁都洛阳。神龟元年(518年),住在洛阳闻义里的宋云与比丘惠生,由京城洛阳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出使西域,拜取佛经。正光三年(522年)宋云、惠生等由天竺回到洛阳,他们取回大乘经典170部,丰富了中国的佛教文化。

  至唐代,洛阳人王玄策曾先后三次出使印度。其中第三次出使印度是在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当时唐高宗住在洛阳,王玄策等奉旨去印度送袈裟。在显庆五年(660年),他们曾在印度参加摩诃菩提寺举行大法会。返国后,王玄策到东都洛阳,并把从印度取回的弥勒菩萨新样供奉在洛阳敬爱寺中。麟德二年(665),王玄策于龙门石窟宾阳三洞之南洞敬造弥勒像,并留下造像题记。

  从王玄策所行路线看,可以说明唐王朝与印度之间有另一条通道,即由唐蕃古道经尼泊尔进入印度。“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丝绸之路是一条合作之路,友谊之路,共赢之路,它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为人类发展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楼主| 发表于 2017-4-20 08:11:16 |

中国第一古刹




白马寺整个寺庙坐北朝南,为一长形院落,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等,均列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虽不是创建时的“悉依天竺旧式”,但寺址都从未迁动过,因而汉时的台、井仍依稀可见。有五重大殿和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



  出洛阳东行十二公里,有一座佛教名刹,在郁郁葱葱的长林古木丛中,隐隐透出峥嵘的殿阁和高耸的宝塔,给人以无限庄严、肃穆、神圣之感。这就是我国佛教的发祥地,被称作“中国第一古刹”的洛阳白马寺。它背依雄伟苍劲的北邙山,面眺历史上卓有名气、孕育了古代洛阳文明的洛河。在它的东面三华里处,蒿榛丛莽的古城垣依然断断继继地残存在地面上,清晰地勾勒出一座昔日大国京都的宏伟轮廓,使人依稀想见东汉洛阳城的豪华风姿。一千九百多年来,这里时常红烛高照,青烟缭绕,不知有多少善男信女在殿前礼拜、诵经,在钟磐木鱼声中,送去了人世间的寒暑春秋。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鼎相肩随,是人们所公认的世界三大宗教。其中尤以佛教历史最悠久,在中国的流布最广,影响也最深。正像世界佛教起源于印度一样,中国佛教则始传于洛阳。而洛阳白马寺又是佛教在辽阔的中华大地赖以发荣滋长的第一座菩提道场。白马寺之于中国,正如竹林精舍、衹园精舍之于印度。尽管在后世的长时期里,中国佛教派系繁多,刹庙林立,但佛门弟子们一向公尊洛阳白马寺为“祖庭”和“释源”。“祖庭”者,祖师之庭院也。“释源”者,释教(即佛教——为释迦牟尼所创)之发源地也。直到今天,白马寺保存下来的古代碑刻和供器上,都还留有“祖庭”和“释源”字样。这就使洛阳白马寺和其他任何一座佛寺都有所区别,从而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一种独特的地位。

  佛教虽起源于印度,但发展却在中国。汉魏之后,中国佛法日隆。由河洛至江汉,由繁华京师至偏乡僻壤,九州起庙,五岳树塔,“金刹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此皆始于汉明帝之创建白马寺!佛教不但对中国人民的思想和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还经由中国逐步传播到越南、朝鲜和日本(以后一直是日本的主要宗教)等国。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由于其他一些因素,以及随着一些中国人、日本人的进入欧美,佛教在欧美也有所流传。所以,实际上对于诸如越、朝、日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佛教来说,白马寺也是其“祖庭”和“释源”


 楼主| 发表于 2017-4-20 08:12:20 |

酿酒始祖




  杜康,是人名,是地名,也是酒名。杜康,是华夏酿酒鼻祖,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酒,是中国酒文化的起源地。杜康酒素有有“贡酒”、“仙酒”之誉,历代墨客文人与它结下不解之缘,常以诗咏酒,以酒酿诗。

  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 《说文解字》载杜康始作秫酒。据民间传说和历史资料记载,杜康又名少康,夏朝人,是夏朝的第五位国君,夏后氏相的儿子,生于现今的河南洛阳市。

  因杜康善酿酒,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孔颖达疏引汉应劭《世本》:“杜康造酒,”后世因以“杜康”借指酒。

  酿制杜康酒的泉水——酒泉,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部杜康村的酒泉沟里。酒泉水清洌碧透,味甜质纯。每遇夏季,可闻到一股天然的酒泉香。杜康酒属浓香型,以优质小麦采制高中温混合使用,又精选糯高粱为酿酒原料,并采取"香泥封窖、低温入池、长期发酵、混蒸续槽、量质摘酒、分级贮存、陈酿酯化、精心勾兑"等先进工艺。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言:“杜康作秫酒”。明万历年间《直隶汝州全志》载:“杜康(石+八)就是现在的杜康村。该村三山环抱,一溪旁流。村南杜康河里流水潺潺,清澈见底,其中酒泉沟一段,百泉喷涌,清冽碧透,夹岸树木葱郁,景色宜人。

  诗咏杜康

  ●东汉

  许慎《说文解字》:“古者杜康初作箕帚、秫酒。智康,杜康也。”

  ●三国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三国魏·曹植《七启》:“春清漂酒,康狄所营,应化则变,感气而成。”

  ●晋代

  西晋·江统《酒诰》:“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日杜康。”

  东晋·陶渊明《止酒》:“仪狄造,杜康润色之”。

  五胡十六国·前秦·赵整《酒德歌》:地列酒泉,天垂酒池,杜康妙识,仪狄先知”。

  ●唐代

  唐代,皎然《诗式·语似用事义非用事》:“如魏武呼‘杜康’为酒。”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吟“杜酒频劳劝,张梨不外求”。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酬梦得比萱草见赠》中曰:“杜康能解闷,萱草解忘忧”。

  唐代,诗人皮日休《酒床》诗中有“滴滴连有声,空疑杜康语”之句。

  唐代诗人王绩著有《杜康新庙文》,其辞曰:“两仪判辟,万象森罗。都邑未建,鸟兽独多。茹毛饮血,巢居穴窠。天地不交,人灵未知。智哉先生,爱作甘醴。”。

  唐诗人贾岛《送李登少府》中曰:“伊阳耽酒尉,郎咏醉醒新。应见嵩山里,明年踯躅春”。

  ●宋代

  北宋文学家苏轼在《和陶止酒并引》中云:“从今东坡室,不立杜康祀”。

  北宋哲学家邵雍在其《逍遥津》中写道:“总不如盖一座安乐窝,上有琴棋书画,下有渔读耕樵,闲来了河边钓,闷来了把琴敲。吃一辈子杜康酒,醉乐陶陶……”

  宋文学家张表臣有诗曰:“中古之时,未知曲蘖,杜康肇造,爱作酒醴,可为酒后,秫酒名也”。

  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在一首《沁园春》词中写道:“杜康初筮,正得云雷”。

  南宋王十朋有诗云:“妙意能施杜康手”。

  ●金代

  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在《鹧鸪天·孟津作》中写道:“总道忘忧有杜康,酒逢欢处更难忘。”

  ●清代

  清代方文《梅季升招饮天逸阁因吊亡友朗三孟璿景山》诗:“追念平生肠欲结,杜康何以解吾忧。”


 楼主| 发表于 2017-4-20 08:13:30 |

关羽首级埋葬地






  关林相传为埋葬关羽首级的地方,也是中国唯一“林、庙”合祀的古代经典建筑。每年9月29日,关林国际朝圣大典都会在这里举行。

  关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位传奇人物。他一生忠义仁勇,受到世代敬仰。

  西方一位哲人说,一颗巨大的良心就是一座庙宇。一日午后,带着对武圣的敬仰,来到洛水之南,走进一处叫作“关林”的圣地。

  仪门前东西两侧,分别放置着赤兔马塑像和青龙偃月刀,拜殿、大殿、二殿、三殿内,关公表情忠勇刚毅,须髯洒脱威严;战袍金光闪闪,造像栩栩如生。庙宇最深处,有一圆冢,翠柏掩映,埋葬的是关羽的首级。

  香火袅袅,男女老少信众虔诚跪拜。

  一个什么样的人,历经千年风雨,还能受到如此顶礼膜拜?

  在《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记中,关羽位列蜀汉“五虎上将”之首,地位仅次于诸葛亮。《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字字珠玑,树起了一个忠义仁勇的关羽、一个有血有肉的关羽形象。

  关羽,东汉末年名将。自幼熟读儒家经典,尤爱《春秋》。汉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关羽娶胡氏为妻,次年,因打抱不平,杀死恶霸,避祸至涿郡。后结识刘备、张飞,留下桃园结义的千古美谈。自此,也开启了关羽忠义仁勇的人生篇章。

  据《三国演义》等历史小说记载,东汉末年,董卓专权,关东诸侯推袁绍为盟主联军共讨之,董卓部将华雄于汜水关前连杀两员大将,联军不敢应战。关羽为别部司马,身份低微,却主动请战。曹操递给关羽温酒一杯以壮声威,关羽却道:“待我斩了华雄回来再饮未迟。”言毕上马出战,顷刻间,取华雄首级回营。这时,杯中的酒尚温,此一战,关羽声名大振。

  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大将颜良等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操命张辽及关羽为先锋前往救之,关羽于万军之中斩颜良而还,袁绍诸将莫能敌,遂解白马之围。之后,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曹操敬重关羽人品,待以殊礼,但关羽一直不忘兄长刘备恩情,在知其下落后,即封金挂印,过关斩将,千里投奔。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吴主孙权攻取零陵、桂阳、长沙诸郡,关羽运筹帷幄,统兵抗衡,最终孙、刘以湘水为界中分荆州,两军遂罢兵。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为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列“五虎上将”之首。是年,“关羽率军攻曹仁于樊”,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欲迁都以避其锐,而孙权背信弃义,出兵偷袭荆州,使关羽腹背受敌,功亏一篑,退走麦城。是年,关羽突围时在临沮被孙权部将潘璋、马忠俘获,父子同难,大义归天。孙权为移祸曹操,将关羽首级送至洛阳,曹操敬慕关羽为人,配沉香木为躯,按诸侯之礼厚葬关羽首级于洛阳城南十里,后人据冢建庙,就是现在的关林。


 楼主| 发表于 2017-4-20 08:14:27 |

◆伊水之上静默的佛龛





  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自北魏开始,龙门石窟历经东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直至宋,诸朝均有开凿。如今,龙门石窟现存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块,佛塔60多座。

  北魏迁都洛阳后,掀起营造龙门石窟的第一个高潮。《魏书》记载,景明元年(公元500年),宣武帝命大长秋卿白整,在洛阳伊阙山“为高祖、文昭皇太后营石窟二所”。永平年间,“中尹刘腾奏为世宗复造石窟一,凡为三所”。这三所石窟历时23年竣工。

  北魏在龙门造像3万余尊,开凿的洞窟有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等。古阳洞不仅开凿时间最早,而且雕刻内容最为丰富,皇室发愿造像最为集中,最著名的书法作品“龙门二十品”,此窟占了十九品。

  唐朝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时期是龙门石窟营造的第二个高潮,造像约占龙门石窟的2/3,开凿了潜溪寺、万佛洞、看经寺等。其中,奉先寺劈山而造,气势恢宏,九尊大佛均高10米以上,居中的卢舍那大佛高达17米,面部丰腴,眉毛细长,被誉为“东方维纳斯”。

  《大卢舍那佛龛记》云:“实赖我皇,图兹丽质。”据此推测,卢舍那大佛是按武则天的模样雕刻的。这种做法在北魏时就有,《魏书》中即有文成帝下令让人们照他的样子去造佛的记载。


 楼主| 发表于 2017-4-20 08:15:05 |

◆牡丹花海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其栽培始于隋,鼎盛于唐,宋时甲于天下。它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富丽堂皇,寓意吉祥富贵、繁荣昌盛,是华夏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洛阳牡丹花朵硕大,品种繁多,花色奇绝,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9大色系、10种花型、1000多个品种。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4月是牡丹绽放的季节,洛阳城内处处皆花,花海人潮,流光溢彩,万人空巷,蔚为壮观。


 楼主| 发表于 2017-4-20 08:16:33 |

 ◆现实版盗墓笔记



  洛阳邙山雄浑逶迤,土厚水低宜于殡葬,所以历代帝王将相、富户巨贾,皆迷信北邙为风水宝地,多葬于邙山下,故民间有“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之说,这里成为我国最为集中浩大的墓葬区。此外,考古必备工具洛阳铲也产自洛阳,洛阳古墓博物馆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古墓博物馆之一。来这里,体验一下现实版的“盗墓笔记”吧。

邙山陵墓群



  洛阳地处中原,古来为文人荟萃之地。此邙山雄浑逶迤,土厚水低宜于殡葬,所以历代帝王将相、富户巨贾,皆迷信北邙为风水宝地,多葬于邙山下,故民间有“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之说。以致“北邙山上少闲土,说是洛阳人旧墓”、“北邙无卧牛之地”,成为我国最为集中浩大的墓葬区。

  邙山陵墓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市孟津县东西长近5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的邙山上。包括了孟津县和偃师市以及洛阳市区的西工区、老城区、洛龙区等5个区,涵盖了20多个乡镇。陵墓群西至孟津县常袋乡酒流凹村—洛阳市郊红山乡杨冢村一线,东至偃师山化乡南游殿村—山化乡忠义村一线,大致呈东西向长条形分布。邙山陵墓群面积为756平方公里,有大型的封土墓970多座,古墓葬有数十万之多。

  陵墓群已经探明的帝陵包括东周时期的王墓8座,东汉帝陵5座,曹魏帝陵1座,西晋帝陵5座,北魏帝陵4座,五代后唐帝陵1座。是中国埋葬帝王最多、最集中的地方。加上皇族、大臣的陪葬墓,总数在千座以上。邙山陵墓群是是世界上古代陵墓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有“东方金字塔”之称。

洛阳铲


  洛阳有如此之大的墓葬区,不免让人想到畅销悬疑小说《盗墓笔记》《鬼吹灯》。这些小说中常常提到的盗墓工具洛阳铲也是产自洛阳,不过现在的洛阳铲可是作为考古学工具来使用。

  著名的考古学家卫聚贤在1928年目睹盗墓者使用洛阳铲的情景后,便运用于考古钻探,在中国著名的安阳殷墟、洛阳偃师商城遗址等古城址的发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学会使用洛阳铲来辨别土质,是每一个考古工作者的基本功。

  相关链接>>>>

一把洛阳铲,刺破阴阳界——洛阳铲小史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





  如果想身临其境地感受下现实版的“盗墓笔记”,洛阳古墓博物馆一定不能错过!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原名洛阳古墓博物馆,占地面积130余亩,建筑面积8200余平方米,由一组仿汉代建筑群和一组仿北魏建筑群组成。其面积之大、风格之别致、收集古墓年代之久、类型及数量之多均属世界首位,是中国一大绝观。因此,洛阳古墓博物馆又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古墓博物馆之一,同时也成为目前世界上第一座古墓博物馆。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陈列历代典型墓葬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性博物馆。博物馆分为历代典型墓葬、北魏帝王陵、壁画馆三大展区。历代典型墓葬展区分为地上、地下两部分。这里搬迁复原上自西汉,下迄宋金时期的代表性墓葬25座,陈列文物总计约600件。


 楼主| 发表于 2017-4-20 08:17:34 |

◆热播剧《诛仙·青云志》取景地




青云山取景地老君山
万蝠古窟的取景地鸡冠洞

  去年,电视剧《诛仙·青云志》在湖南卫视热播,剧中奇幻的场景令人啧啧称奇。而这些美景中就有洛阳的景点——栾川县老君山和鸡冠洞景区。

  栾川县老君山和鸡冠洞景区因其美景奇境,被《诛仙·青云志》选中作为外景拍摄取景地。剧中主场景“青云山”与老君山的契合度非常高,可以实现原著场景的高度还原。鸡冠洞作为《诛仙》重要戏份万蝠古窟的取景地,为电视剧唯美的场景呈现提供了恰到好处的溶洞风光。因为该剧的热播,栾川县老君山、鸡冠洞也吸引大批游客、影迷来探寻奇境美景。

  栾川作为国家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在国家全域旅游的政策倡导下,栾川县积极谋求“栾川模式”的再升级,整合地方旅游资源,深化供给侧改革,打造县域旅游名片,为具有栾川特色的全域旅游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府支持。

  老君山和鸡冠洞景区均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每年都吸引国内外大量游客参观游玩,是栾川全域旅游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君山相传是道教始祖老子归隐修炼的地方,拥有金顶、龙吟阁、老君观等特色景点,奇幻的景点特色,似有仙气缠绕;鸡冠洞被誉为“北国第一洞”,是一处大型的石灰岩溶洞,主要景点是千姿百态的石笋和钟乳石,通过自然与灯光的完美结合,玉柱潭、叠帷宫、洞天河等景点惟妙惟肖。两大景点奇幻的景观特色,也将为《诛仙·青云志》的外景呈现增色不少。


发表于 2017-4-20 09:33:50 来自手机 |
这样一座圣城,却给予一个地级市政治地位,中央政府真是够可以的
发表于 2017-4-20 10:12:51 |
自从大大那年出访中亚发表讲话后,好像关于丝绸之路起点的争论就没以前那么热闹了,所以现在的定论是我洛和西安共同作为起点了吗?不过虽然严格说来起点应该只有一个,但目前这样也算是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了
发表于 2017-4-20 11:30:30 来自手机 |
英国病人 发表于 2017-4-20 10:12
自从大大那年出访中亚发表讲话后,好像关于丝绸之路起点的争论就没以前那么热闹了,所以现在的定论是我洛和 ...

基本是定了西安为东方起点,丝路申遗项目名称都改叫“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了,只在项目介绍的时候有提到东方起点是“长安/洛阳”。形势比人强,政治地位低,没办法。
发表于 2017-4-20 12:57:49 |
英国病人 发表于 2017-4-20 10:12
自从大大那年出访中亚发表讲话后,好像关于丝绸之路起点的争论就没以前那么热闹了,所以现在的定论是我洛和 ...

历史的事还是交给历史学家好。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7 02:04 , Processed in 0.082198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