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guyu2012

[历史文化] 邯郸古建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5 16: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建筑大部分都还在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6 21: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23定国寺五代后周经幢

http://s9.sinaimg.cn/mw690/af4b667dtx6Dj5gi0C448&690
邯郸市定国寺五代后周经幢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前百家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定国寺经幢雕工精细,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和十余尊精致的佛像、菩萨像,此石经幢乃五代时期后周开国皇帝郭威还愿所造。
     公元950年4月后汉枢密使郭威,留守邺都(今河北大名),起兵攻打开封前在定国寺许愿,大业得成,必为定国寺建“尊胜陀罗尼石经幢”,以报佛恩。当年十一月起兵攻入开封,十一月二十一后汉隐帝被杀,951年正月郭威及帝位,号:太祖,国号:周,史称后周。郭威称帝后,还愿为定国寺建石经幢五尊,现只保留下一尊,此石经幢是定国寺历史的鉴证,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依然伫立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
     邯郸市定国寺文革前保留有完好的自晋代至民国时期的经幢碑刻群,后因“文化大革命”定国寺被毁,僧众被迫还俗,寺中几千年来所保留的历史文物损失殆尽,仅留下几座残缺不全的经幢碑刻。1980年左右,邯郸市复兴区政府在定国寺原址成立“邯郸市水泥制品厂”。定国寺碑刻群也被包含其中,后来水泥制品厂建造家属院时,几座残损严重的碑刻被充当建筑材料,现仅存后周经幢一座、石质莲花座及石质赑屃座各一。
     近年来由于历史原因,保护设施不完备,经幢整体风化、破损严重、字迹大多模糊,此经幢是邯郸市目前仅存的、为数不多的珍贵历史文物,历史和文物价值非常高,亟待加以妥善维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6 21: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24邯郸通济桥

http://s12.sinaimg.cn/bmiddle/5d07c613gd8850daa191b&690

邯郸市邯山区马庄乡张庄桥村,古老的滏阳河从村中穿过,横跨河道有一座古桥叫“通济桥”,连通了村子的东街和西街。古桥非常好找,过新修的南环中华立交向西,路南即看到张庄桥村的牌坊,进村走到丁字路口,向东即是古桥。
  “通济桥”原名“普济桥”,相传建于明万历年间。据桥上的重修碑记载,光绪21年重修栏板,并将“普济桥”更名为“通济桥”,延用至今。该桥长26.5米,宽7.5米,占地面积198.75平方米。其结构式样基本与赵州桥相同,中间为一大拱券,大拱券两侧各建有两个小拱券,即所谓“四耳券”,既利于航运通行,又能达到河水上涨时畅流的目的。
  通济桥的桥身、桥体基本保存完好,现在有望柱28根,栏板26块。望柱大部分柱头上的造型已损毁,北侧的栏板保存得较为完好。栏板上雕刻有花卉、双马奔月、双龙戏珠、松鹤、双凤朝阳等图案,形神兼备,精美别致。中间一块栏板上镌刻“通济桥”三个大字。
  别看这座桥样貌残旧,可结实得很。抗日战争时期,国军为了阻断日军追赶,安防炸药欲炸断通济桥和南边一座新桥,结果新桥炸塌了,通济桥却安然无恙。解放初期,解放军在此搞军演,重型坦克从桥上经过都安然无恙。
  滏阳河曾经是主要运输通道,航运船只穿梭不停,往上游行船需拉纤,纤绳在挨着河边的小拱券上留下了十几道深浅不等的“纤绳沟”,最深的有5公分,足见当年航运之繁华。张庄桥作为交通枢纽、水旱码头,也成为是邯郸城南的大集镇。该村每月初五有会,每逢一、四、六、九为集,桥头及附近聚集着各行各业人等。到正月十五,人们要在桥上放烟火、打犁花,还要到桥的上游放河灯,灯顺利过桥,则象征一切顺利,此传统一直保持到现在。
  由于原桥面损毁严重,上世纪五十年代铺成了柏油路面。“文革”时期,通济桥受到了很大伤害,众多桥饰被“造反派”砸坏丢到了河里。1995年,通济桥被市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0月,又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才得到较好的保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6 21: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uyu2012 于 2016-4-6 21:59 编辑

25柳林桥

柳林桥现位于邯郸市内的柳林桥村,石筑,桥身长二十余米,立有三十多根桥墩,桥墩上雕有石狮,形态各异,桥面由石板修砌而成,桥下有三大拱券,这样,既保证了航运的畅通,又达到了在河水上涨时可以分流的目的;桥身两侧各有一个汲水兽,兽头朝向河中,呈汲水状,预示着即使洪水来临,也不会淹没桥身。它代表着古代劳动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建筑风格为拱券桥,桥的结构基本上保留了明代原建桥的风格。
史料记载,柳林桥旁是邯郸县古代三闸之一—柳林闸,但现在已不复存在。柳林闸创始于明万历之季(1620)。为明代张其庭所倡建,河流网布沟渠20余村。柳林闸碑记中记载:“滏水发源彭城蜿蜒而来,绕邯城之东,曲折北注,自明代建闸三座,灌溉民田,在上游者曰罗城头闸,在下游者曰苏里闸,其间为柳林闸,沟渠交错灌田五百余顷……”
据清康熙十二年本《邯郸县志》记载,因滏阳河上游的磁县和下游的永年县都建有分水闸,屡次引发磁、邯、永三县争水事件,邯郸县境内的苏里闸、柳林闸初建时都遭到过不同程度的拆毁。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经三县商量,规定了闸规,合理规定各闸的启闭日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6 21: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26苏曹桥

苏曹桥,位于邯郸市北苏曹村,本称北苏曹桥,因位于南苏曹村的滏阳河南苏曹桥为土木结构,早已坍塌不存,故北苏曹桥也称苏曹桥。为邯郸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苏曹桥为石筑拱桥,桥长约32米,建筑风格为拱券石桥,有三大拱券,大券之间还各建有一个耳券,桥上两边各有十六根望柱,十四块栏板,望柱顶部雕有狮子,寿桃石刻,栏板图案为简单的的方形多边几何纹。原桥东岸路南立有《重修苏曹桥记碑》,文革中被毁,现原址仅存无头赑屃碑座,碑石已不知去向,据说现存邯郸碑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6 21:46:48 | 显示全部楼层
27滏阳桥

滏阳桥又名偃月桥,位于磁县南关的滏阳河上。该桥始建年代不详,县志载曰:“桥在州城南里许,跨河为梁,厥始久远。”原桥“南北建石为崖,中垒石为圈,高约二丈五尺,阔三丈,长十二丈。两头耳圈各二,状如娥眉。”
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历史上在金、元、明三个朝代,多次修缮。志载重修石桥规模之最的当数明隆庆三年(公元1596年)。嘉靖末年,大雨成灾,将桥冲毁。三年后,即隆庆三年重建,历经二年而功成。重建后的大石桥“隆然雄峙,俨若飞虹御空,长鲸臣人波”,为后来重修之典范。
公元1703年,清康熙帝西巡回京,12月9日驾至磁州,登上此桥,观紫气东来,岸边杨柳笔直,豪气顿升,遂亲佩弓失,乘马驰行。次年2月,河南巡抚徐潮为文立碑纪念,后曰射柳亭。公元1750年,清乾隆帝南巡河南
磁县滏阳桥(偃月桥)
磁县滏阳桥(偃月桥)
至嵩山,经过磁州,在射柳亭作诗留念。
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该桥于大地震中坍塌。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州牧许之轼募捐重建,改名为“涉利桥”,但在这次修建中,将桥拱增高,并除去原来的四个耳券,改为三个大券。因桥过高,车马往来,极感困难。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县长孙振邦兴众动工,将原桥拆去进行重建,重建高度比原桥减低一丈有余,仍建三个大券,桥身基本上与两端路面持平,桥体为石质结构,桥两侧有54根石栏柱,每空之间有高3尺、长4尺的栏马石。两端的石栏柱上雕有石狮、作戏球状,既威武逼真,又精灵可爱。桥身的每个券顶处,各雕有一蛟龙首,谓安澜镇水之意。六个蛟头,活灵活现。改名为“滏阳桥”。
该桥在历史上深为历代士庶所钟爱,逐步成为磁州城南关的象征,民间一提此桥,通称为南关大石桥。每逢中秋佳节,月光灌满桥孔,天上明月,滏水东流,天上人间,如临仙境,此情此景被誉为“滏桥秋月”,列为“磁州八景”之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6 21: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28二柏一孔桥

在永年、武安、邯郸三县交界处,有个焦窑村,村西头有座古老的单孔石桥,名叫"二柏一孔桥"。桥长不过二丈,宽不足一丈,高不过一丈五尺,全是长方形石块砌成。桥两头各长出一棵大柏树,至今还是古木参天,枝壮叶翠,长势喜人。"二柏一孔桥"即由此得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6 2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29柳林古闸
柳林古闸又称柳林闸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柳林桥村西北,东距龙湖公园约20米。
古闸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闸体为石料砌筑,闸口宽6米,高约4米,闸现已停用。起初柳林古闸为一古老开敞式石灰浆砌条石闸,闸门为木叠梁,人工启闭。由于年久失修,启闭不灵,1974年在原古闸南侧50米地方进行重建:设计流量为50立方米每秒,校核流量为55立方米每秒,相应闸上最高水位55.517米(黄海高程),1孔,孔宽6米,高6.4米,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闸门;选用32吨电动手摇两用启闭机1台。 2001年,市政府对滏阳河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在闸口上新建一座水泥桥,河道两侧用青石砌面,使闸体与河道相连,河道两边设立仿古栏板、水泥路和绿化带,使周边景观协调一致。1995年10月,柳林古闸被市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6 22: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30邯郸行宫(慈禧行宫)

慈禧行宫位于河北省邯郸市邯郸道西侧,典型的北方复式四合院,前院接待朝拜、奏请、议事;后院房前植有腊梅,环境幽静,为慈禧太后休憩之处。1995年10月邯郸行宫被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慈禧邯郸行宫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城内中街(邯郸道、串城街)原邯郸专署院内北侧,建于1901年。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及光绪帝逃命。次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回銮,邯郸行宫为慈禧所建行宫之一。据《邯郸县志》记载,1901年11月慈禧驻跸邯郸。
所在的邯郸道(俗称串城街),是一条战汉风格的历史街区。是古代邯郸城的中心大道,是秦始皇的故里,是邯郸历史的重要载体。武灵阁、玉皇阁、秦始皇诞生地纪念馆(朱家巷、秦始皇故里)、蔺相如回车巷、蔺相如府、将军府、学步桥、慈禧行宫、邯山书院、张国彦宗庙、王琴堂故居、赵阙、清真寺、河北银行旧址、骑兵雕像群等人文景观荟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9 12: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哇,这个好好啊~有原文链接吗~还是你自己整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10 22: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31艾叶交石窟

艾叶交石窟位于河北邯郸涉县城西北23.5公里的偏城镇艾叶交村东南的象山山腰上,坐东朝西。该处石窟开凿于北齐,面积5.64平方米。窟门呈圆角长方形,高1.46米,宽1.1米,窟门上有人字形槽。窟门左侧为北,右侧为力士1尊。窟平面方形,宽2.3米,深2.45米,三面凿坛,正面坛上原有造像五尊,均为圆雕,现均失,仅存佛座,窟北壁雕一佛二弟子,本尊坐佛高1米。南壁为一佛二弟子,坐佛高1米。窟门内两侧各雕供养人1尊,窟顶饰八卦和祥云。窟内石造像除头部残损外,保存基本完好。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10 22: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32佛岩脑石佛龛

佛岩脑石佛龛位于涉县木井村,石佛龛凿于一块突出的青石岩上,坐北朝南,共有9龛、37尊造像。有圆拱龛、尖拱龛,最大的高1.27米,宽0.9米,内造像9尊。龛内大多为一佛二菩萨二力士、一佛二菩萨像,各龛各有特点,形态不一。除佛教造像外,还有天官、地官等民间信仰造像1龛,是反映宋代民间信仰情况的重要资料。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10 22: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33堂沟石窟

堂沟石窟位于涉县城东北约35公里处的木井乡木井村西北3000米处,海拔751米的堂沟山谷中,石窟面东南,凿于山崖中部,距地面高8米。该处石窟开凿于髓、唐,占地5.4平方米,窟门上饰拱额,门高1.4米,宽1米,门两侧各雕束莲盘龙柱,柱外各雕力士1尊,尖拱额下雕弓形楣梁,额内饰铺首、飞天。窟门左侧雕1龛,龛内一佛二弟子二菩萨,龛左右两侧各雕方龛4个,龛内各雕罗汉4尊,龛门右侧有摩崖碑一通窟平面方形,宽2.16米,深2.5米,三面凿坛,正面坛上雕一佛二弟子,本尊佛已残,结坐于放行须弥座上,两侧弟子。龛内东壁与西壁各雕菩萨1尊,窟顶莲花藻井。该处石窟具有典型的隋、唐造像风格,雕刻艺术和手法具有较高水平。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10 22: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34赵王庙石刻

赵王庙石刻位于磁县陶泉乡南岔口村东南800米处的岩壁上,壁对面原有赵王庙,故该处石刻称赵王庙石刻。据考证,该处石刻成于隋代。岩壁面东,上有龛7,其中大龛1,小龛6,龛内造像合计25尊。大龛位于壁中部,高近20米,龛尖拱额,边饰柱,内雕一佛二弟子。大龛南侧上下排列3小龛,北侧上方1小龛,下方并列2小龛。各龛内分别雕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5尊、佛弟子3尊造像。在6号龛内有题记,记载了隋开皇年间开凿石窟的情况。在部分造像上刻人字形沟槽,原来在石刻外建有殿堂。该处石刻造像生动,时代气息浓郁,为冀南少见的有题记年代的石刻造像。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10 22: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35林旺石窟

林旺石窟位于涉县固新镇林旺村东南约500米,现存石窟及摩崖浮雕覆钵塔1座。石窟凿于清漳河南岸的岩壁上,窟前为一条宽近2米的小路。窟内正壁及左右两壁有明万历年间用荒石、土坯等构筑的佛坛。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窟窟门呈圆角长方形,高1.7米,宽1.05米。门边饰束莲珠顶圆柱。门顶雕尖拱状额楣,额内填饰火焰宝珠、穿壁龙等。门两侧雕力士1尊,圆形光头,头手残失,上身袒
帛于胸前交叉,下着裙,赤足立于须弥山形台座上。两力士外侧面各雕摩崖大碑一通,据碑文载:该窟为北齐杨王府户曹参军临水县令李子良出资凿建,至隋开皇七年续营而成。窟门上方雕单层覆钵塔1座,高4.8米。塔身方形,中部凿尖拱额龛1个,内雕一佛二菩萨3尊,残损严重。叠涩塔檐,两端饰风铎。檐上雕覆钵、山花蕉叶。覆钵上方中央为相轮和宝珠顶塔刹,两侧各雕宝珠顶柱一根,柱身盘龙,现左侧上半部残失,刹杆部雕饰四龙头。
窟内平面方形,穹隆顶。面宽3.1米,进深3米,高3.05米。正、左、右三壁各置1坛,坛高0.38米。坛上造像均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5尊。正壁本尊坐佛高1.34米,壁面上方造千佛像3排,计36尊。左壁本尊坐佛通高1.35米,圆形卷忍冬纹头光,方形须弥座。右侧肋侍像全毁。左侧弟子像头失,身着敷搭双肩式袈裟,赤足立于覆莲座上,菩萨像全毁。壁面上方造像千佛像3排,计38尊。右壁本尊坐佛通高1.35米,忍冬纹光头,方形须弥座。胁侍诸像均毁,仅存轮廓。壁面上方造千佛像3排,计39尊,上排中央9尊已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24 20:52 , Processed in 0.085538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