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6264|回复: 83

[经济论道] 武汉的“城市首位度”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22 20: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汉的“城市首位度”

    □ 孙不熟

    国际上通常用“城市首位度”来衡量这种现象,即一个区域内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在经济总量上的比值。在湖北省范围内,武汉的首位度达到3.2,远超沿海各省的省会城市,在中部六省中高居榜首,在全国主要省份中,仅次于成都。

    那么,“一城独大”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不能一概而论,尤其要看这个“大”是怎么来的。

    在地理经济学的框架内,武汉之所以发展成为一个大城市,背后有着深刻的地缘规律作为支撑。作为中国第一大河流及其第一大支流的交汇地,又地处物产丰饶、人口稠密的江汉平原,还是中国南北与东西交通干线的枢纽位置,武汉天然具备一个大城市的硬件基础。

    事实上,从古至今,武汉地区也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尤其晚清、民国直到改革开放之前,武汉更是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走上经济成就与城市地位的巅峰,成为一个可与北京上海广州比肩的超级都会。

    换句话说,武汉的“大”是自然长出来的,不是人工造出来,其“一城独大”,并不是资源错配的产物,而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有人常说,武汉之大,是集全省之力建设出来的,这种说法是没有认识到武汉作为一个大城市的客观原因,武汉之大,从源头上讲是万里长江的恩赐,是国家交通干线枢纽地位的助推,而非一个省的力量就能造就的。

    武汉之大,对湖北省来说,意义非凡。

    我们在给城市做规划时,都知道城市的规模与体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因为规模本身就是优势。没有一定的规模,城市的聚集效应与分工效应就不能达到极致,城市的多样性与创造力就不能获得。

    我们常常会问,大城市与小城市的最大区别是什么?不是量的区别,而是质的区别,当一个城市的体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其资源配置能力、人才聚集能力、话语权就会呈指数级增长。

    所以,湖北拥有武汉,不简单意味着拥有一个经济数据上的大城市,更重要的是拥有一个巨大的资源配置系统、一个强有力的话语权——这些东西可以帮助湖北在全国激烈的区域竞赛中,赢得更多的资源、政策与人才。

    放眼世界,大城市对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都是顶梁之柱。法国的整体国力早已不复当年之盛,但因为拥有巴黎这个大城市,其在全球时尚产业上仍然具备至高的话语权,无人可撼动。英国亦如是,其整体国力在发达国家中已至平庸,但其话语权却十分巨大,就因为它拥有伦敦这个全球第二大金融中心,并据此成为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重要一极,就是美国也要忌惮三分。

    当然,比之北上广深,武汉又还不够大,这体现在武汉周边没有形成一个密集的中小城市群。作为一个大城市,武汉的产业与资本的溢出效应还明显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武汉对全省经济的带动效应。

    武汉要真正问鼎中国城市的第一梯队,除了要自身强大,还需要一个配套的城市群作为依托,只有这样,武汉的根基才能更加稳固。对武汉来说,过去几年的跨越式发展,是给自己长骨架,未来则更多地需要承担另外一个责任,就是反哺周边城市,带动他们共同繁荣,一起成就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群,与东南沿海城市正面争夺话语权。
   
      所谓举湖北全省之力造就大武汉,这话看起来熟悉,实际上违背实际,也不合逻辑。

      武汉三镇的融合是经济发展、城市发展、社会发展的产物。

      从元代开始,湖广的中心在武昌,这是历史。但这个中心一直是政治和文化中心。

      汉口500年商埠发展史,从内陆大码头变身为近代西方金融资本在中西部的中心,这个过程既有汉江口改造等自然因素,也有汉口口岸在中部的航运中心地位因素。所以西方资本在先占据上海这个长江航运水道与海运的结合部后,开始将汉口作为中国内陆腹地的基地。这是西方资本在武汉的投资与经营,所谓五国租界、25国领事馆,就是汉口这段航运与金融发展高峰的产物。

      中国人自身的投资是从汉阳开始的。过去的汉口从属于汉阳,所以武汉在元明时代有武昌府、汉阳府。汉口从汉阳分离后,今天的大汉阳区域沦落为一个普通的县治。在张之洞这位晚清封疆重臣的治理下,汉阳被开发为一个中国近代工业中心,洋务运动的重要基地。

      所以,了解这段历史,就知道所谓的举湖北全省之力发展大武汉,不仅不符合历史,也自相矛盾。湖北一省的资金能支撑汉口的大码头大商埠投资和经营吗?汉口的租界是湖北一省能建设发展的起来吗?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在中国内陆的投资,也可以说是经济入侵。但汉口的发展和上海没有区别,属于天津条约后被迫开放的内陆口岸,只是同时期诸多开放口岸只有汉口成为内陆大都市、航运枢纽、金融贸易中心,所谓驾乎津门、直逼沪上,这个大格局显然不是举湖北之力的结果。

      同样,汉阳近代大工业的形成,是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不是一个湖北省的力量建设成功的,是张之洞利用政治资源,从中央到地方,到西方的央行,多方筹资建设的。


      有了汉口、汉阳的发展,于是武汉三镇终于形成一个统一的格局,终于在1926年随着国民政府搬迁汉口,将三镇合一为武汉直辖市,作为民国首都。

      这就是建国前的大武汉形成的轨迹,这是靠湖北一省建立起来的吗?

      建国后,湖北一省的工业,武汉就占据绝对优势,湖北一省的财政,大部分也来自武汉,显然,举湖北之力从晚清、到民国、到共和国,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的,只是政客们在发表讲话、鼓吹动员时的一种口号,借以表示重视或引起重视。就是现在,湖北省的财政,一般也来自武汉。

      所以,举湖北全省之力建设大武汉,从头到尾就是伪命题。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2 20: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5_109:}{:5_109:}{:5_1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2 20: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要大还要强,带动周边城市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2 20: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同意楼主观点,看看江苏的发展,省府南京与苏锡常齐头并进、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就是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2 20:52: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是湖北对武汉的贡献度不够,如果湖北能推进武汉,举全省之力造就武汉,将武汉变为全国三甲城市,那么真正有好处的是湖北,真正有话语权的也是湖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2 21: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武汉的资源完全可以按照孙中山先生的意愿建成纽约巴黎伦敦之流的世界级城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2 21: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精辟之极,给楼主一万个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2 21: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武汉大到 北上 汉齐名   那么 对湖北的贡献肯定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2 21: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是到现在仍有刁民拆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2 21: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芝加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2 21: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yy_21 于 2016-3-22 22:39 编辑

我觉得省里应该加大对武汉的倾斜,加之武汉自身的努力,让武汉早日与长江中流的其他城市拉开距离,让武汉从长江经济带城市中脱颖而出,增强与沪上、成渝相较的底气。武汉自身紧抓国际大都会定位,加快城市建设,加大优化产业结构的深度和速度,早日完成千亿元产业数量倍增,培养武汉周边大中型城市,增近城市间产业的分工合作,夯实武汉城市圈的基础。

宜昌、襄阳努力培养成特大型城市,努力建设襄十随、宜荆荆城市圈,加强城市圈内各城市的沟通、协作,构成省内与武汉黄金三角的良性促进。

武汉在省内的城市首位度应在在未来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2 21: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lccathy 发表于 2016-3-22 21:58
希望武汉能像上海,能把周边都带富,而不是像北京。到处吸血!!

所谓举湖北全省之力造就大武汉,这话看起来熟悉,实际上违背实际,也不合逻辑。

武汉三镇的融合是经济发展、城市发展、社会发展的产物。

从元代开始,湖广的中心在武昌,这是历史。但这个中心一直是政治和文化中心。

汉口500年商埠发展史,从内陆大码头变身为近代西方金融资本在中西部的中心,这个过程既有汉江口改造等自然因素,也有汉口口岸在中部的航运中心地位因素。所以西方资本在先占据上海这个长江航运水道与海运的结合部后,开始将汉口作为中国内陆腹地的基地。这是西方资本在武汉的投资与经营,所谓五国租界、25国领事馆,就是汉口这段航运与金融发展高峰的产物。

中国人自身的投资是从汉阳开始的。过去的汉口从属于汉阳,所以武汉在元明时代有武昌府、汉阳府。汉口从汉阳分离后,今天的大汉阳区域沦落为一个普通的县治。在张之洞这位晚清封疆重臣的治理下,汉阳被开发为一个中国近代工业中心,洋务运动的重要基地。

所以,了解这段历史,就知道所谓的举湖北全省之力发展大武汉,不仅不符合历史,也自相矛盾。湖北一省的资金能支撑汉口的大码头大商埠投资和经营吗?汉口的租界是湖北一省能建设发展的起来吗?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在中国内陆的投资,也可以说是经济入侵。但汉口的发展和上海没有区别,属于天津条约后被迫开放的内陆口岸,只是同时期诸多开放口岸只有汉口成为内陆大都市、航运枢纽、金融贸易中心,所谓驾乎津门、直逼沪上,这个大格局显然不是举湖北之力的结果。

同样,汉阳近代大工业的形成,是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不是一个湖北省的力量建设成功的,是张之洞利用政治资源,从中央到地方,到西方的央行,多方筹资建设的。


有了汉口、汉阳的发展,于是武汉三镇终于形成一个统一的格局,终于在1926年随着国民政府搬迁汉口,将三镇合一为武汉直辖市,作为民国首都。

这就是建国前的大武汉形成的轨迹,这是靠湖北一省建立起来的吗?

建国后,湖北一省的工业,武汉就占据绝对优势,湖北一省的财政,大部分也来自武汉,显然,举湖北之力从晚清、到民国、到共和国,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的,只是政客们在发表讲话、鼓吹动员时的一种口号,借以表示重视或引起重视。就是现在,湖北省的财政,一般也来自武汉。

所以,举湖北全省之力建设大武汉,从头到尾就是伪命题。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2 22: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只希望削峰添谷的事不再发生 水果湖害人交易所飞跑的故事不再重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2 22:3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理有据,赞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2 23: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10 13:17 , Processed in 0.071004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