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46199|回复: 153

可能是江南地区的现代化范本——荷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9 23: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ourshy 于 2017-1-10 03:06 编辑

最近的假期有机会能有较多的时间去了西欧的几个地方。可能别的几个国家之前去过,所以反倒还是荷兰给人的印象更深刻。
这种印象深刻来自于一种相似性,与自小生活的大环境相似。

一方面,荷兰是西欧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人口密度在全世界也是前几名,与东亚几个地区不相上下。
另一方面,荷兰的水系发达,大部分的土地都是近海的低地沼泽演化或围海造田而来。
优质而肥沃的土地使其成为世界第二大的粮食与农产品出口国,仅次于美国。

这两个方面的特征和江南地区是很接近的。
而荷兰已经是个发达而成熟的经济体,各方面的建设已经完备。
参与江南地区现代化规划与建设的人们,在这里应该都能找到一些启发。

题外,荷兰也是西欧最为开放的国家,它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并以最宽容的姿态面对社会的各个群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9 23: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木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0 00: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urshy 于 2017-1-10 00:08 编辑

阿姆斯特丹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河道系统。这样的系统在荷兰的城镇非常普遍。
千百条的河道密布在市中心,街道沿河布置。这样的景象和江南水乡并无二异。
这些河道至今仍在发挥交通功能。
水路体系至今保留完好,并影响到后续新城区的开发模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0 00: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urshy 于 2017-1-10 00:24 编辑

因为这样的水路体系,老城区对于汽车是不方便的。
而荷兰本身高密度的人口,密布而高效率的的城镇开发,也使得中短途的交通更有市场。
这两种原因,都使得自行车成为了交通的王者。
在荷兰,几乎人人都热爱骑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0 00: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urshy 于 2017-1-10 02:30 编辑

老城区内的道路资源实在有限,但也让位给了自行车道和电车道。
汽车在老城区里也开不快,让行人和自行车感觉很安全。
在高密度而又有历史景观的老城区里,以人为本,对于历史街道的保护,优于汽车的通畅性。
不过大前提还是要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0 00: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urshy 于 2017-1-10 04:06 编辑

晚上河道上的一个灯光艺术作品。
这样的光装置有不少,其实在白天都感受不到它们的存在。
光的艺术装置比起实体的雕塑而言实在轻巧又现代得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0 00: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城区的建筑基本都是砖结构的,铺地也是砖,非常统一。
一条奢侈品街区,店招都很低调。
CHANEL为了对立统一,把原来的砖墙用玻璃砖进行了替换。
这里地面的道路线也按照砖的肌理染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0 00: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城区里新的建筑很少,但建筑改造的项目实在太多了。
比如国立美术馆,由于其庞大的体量割裂了南北侧的联系。
在改造的时候就把底层打通,对城市开放。新的入口则下到负一层进行组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0 0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精彩的一个应该是阿姆斯特丹的火车站。
不仅打通了南北两侧,还专门增加了一个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穿越整个车站。城站的改造是不是可以借鉴一下呢。
室内的吊顶也都是镜面,非常亮堂。虽然层高很低,但一点也不显得压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0 01: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urshy 于 2017-1-10 01:05 编辑

火车站的对面是一条很宽的河港,有免费的轮渡载自行车渡河。
钱塘江轮渡也应该考虑起来了吧。

虽然没有很多高层,但内透的夜景也很棒。
最后一张是从视觉博物馆的餐厅露台看出来的景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0 01: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姆斯特丹的新城有比较多的高层建筑,但高度也就100左右吧。
这里也是荷兰新锐建筑师的试验场。
大量的自行车依然是这里的标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0 01: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和欧洲大部分城市一样,新城都是火车(国铁)与地铁结合的。
自行车可以上火车和地铁,然后下车后再骑到自己的办公大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0 01: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urshy 于 2017-1-10 01:33 编辑

新城的边上除了铁路外还有高速公路。这也是高密度的城市开发下不可避免的。但这两者在国内都被当成是消极的因素。
对于荷兰的建筑师来说,能够在高速边上造房子,是个难得的机会。
这是某个总部大楼,左侧就是高速公路。它的形态设计一方面是为了给高速上一个具有冲击力的视觉印象。
我个人很反对在高速高架边上规划大量的无效绿化。既不能挡多少噪声,又浪费了景观资源(本来这些绿化指标可以做城市的中心绿地),割裂了城市。
噪音问题在材料面前其实早已可以解决。如果国内能利用好高速和铁路两侧的土地作为写字楼开发,一方面既能提升城市的形象,也不会让城市被它们割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0 01: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密布的水网,天气以阴雨天为主,雾气也很大。
这里的桥基本都做得很轻巧,金属栏杆为主,桥身轻盈地跨过水面。
想到杭州新城区的大部分桥还是石板的栏杆,真的觉得既不现代又很笨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0 01: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urshy 于 2017-1-10 03:38 编辑

国内新的规划真的很少去考虑和水的关系了。
往往就是河道两边全是绿化,加上步行道。这种模式单调的模式几乎复制了所有的河道。
而仔细想想江南水乡,河道边除了步道、骑廊外,还有很多的临河建筑。有港口、桥头广场、有临河平台。
这种复杂的组合关系才形成了江南水乡丰富的城镇空间。

好在,在荷兰,又重新看到了这样的与水关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3 00:44 , Processed in 0.081588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