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0099|回复: 34

[坛友互动] 保定主城区“二道桥”在哪儿?为什么叫“二道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6 21: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BU_David 于 2020-5-8 13:48 编辑




一道桥在哪儿?
二道桥在哪儿?
有三道桥么?
广济桥在哪儿?
广阜桥在哪儿?
八中桥?
泉水河桥,双孔旱桥,一孔旱桥、清水河桥?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6 21: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个桥的名字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6 21: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BU_David 于 2020-5-6 21:56 编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6 21: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6 23:4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6 23: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BU_David 于 2020-5-7 00:41 编辑

府河桥(建设北桥/一道桥)
1952年为调顺保(定)石(家庄)公路入市路线,加强客货联运及辟建新区之需要,在开通建华路的同期,于所经一亩泉河,灵雨寺村两自然凹道及清水河上
由北向南依序修建了: 泉水河桥,双孔旱桥,一孔旱桥、清水河桥,俗称水旱四桥
三十余年来,物换星移,地形有沧桑之变,桥也有显隐之时。
原有两旱桥,已逐步失去其功能而湮没于地下,今仅存两木桥而已。
为忠于史实,爰述于后。

(一)泉水河桥,踞建华南路北端,跨一亩泉河。
初建时称府河桥
实则以位置论,应正名为建华北桥,也称一道桥

当年由市建设局委托驻保之河北省交通企业建筑公司设计并施工。
基础为木桩承重砼墩、台;上部为砧拱结构,矢高1/2,五孔均等跨5米,桥宽10米,砧栏,连引墙在内,建筑总长49米,投资4.9万元。
1974年该桥因交通需要加宽。由河北省公路工程大队设计并施工。东侧加宽4.35米,西侧加宽4.25米。
结构形式:中墩处加设钻孔灌注桩,桥台顺向外延砌石(内片石外粗料石镶面);
上部,灌注桩上加双悬臂盖梁,.石砌桥台上加钢筋砼台帽,上覆空心车行道板及实体人行道板;
桥栏为预制砼构件中加倒人字,线条简洁明快。
加宽后桥全宽18.6米,(含车行道15米及人行道。)
承载能力为汽一13级,桥全长仍为49米。

(二)双孔旱桥,位建华路中部,跨灵雨寺村原有凹道。
该凹道为历史上的天然冲沟,由于多年淤积而形成通路。
只雨季排水,而常年干旱,故名旱桥
建国伊始,置市煤建公司于灵雨寺西街,沿铁路东侧为其货场。(解放前为杂货站)
当时,我市用煤均通过此道而东运,煤车终日不绝,俗有“煤路”之称。
1952年,开辟南北向交通建华路时,考虑到煤运需要,市建设局于此建两孔砧拱桥,上行过境客货运输,下则专供煤运。初步形成我市第一个立交桥

该桥由市建设局自行设计,并直接组织劳动队施工。下部结构采用灰土深基,城砧桥墩、桥台,半圆砖拱,孔径净跨4米,宽10米,长11.4米,净高4米。
1954年,市煤建公司及其货场迁址,桥下煤运作用消失后,遂专供灵雨寺村农事活动通路及排除农田沥水之用矣。
1970年,辟建战备路时,将此凹道填垫后,双孔桥即隐于路下。
后人防工程之地下通道又巧为利用。桥形已消失无存

(三) 一孔旱桥,也在建华路中部,跨灵雨寺村自然斜向凹道。
桥下仅供雨季排除农田沥水,平日则为车行交通之用,故称旱桥

由市建设局自建。结构与双孔旱桥同。灰土深基,城砖桥台,半圆砖拱。
净跨4.0米,净宽10米,斜向长度达13.4米。
1963年,洪水浸袭我市,桥下被水溜冲刷深达1.3米,水后曾以碎砖石填充夯实后加作片石护底。
1970年,其北双孔旱桥隐于地下后,此桥在建华路上依序改称二道桥
1974年,根据需要加宽。
由河北省公路工程大队设计并施工;由于该桥与路线交角偏差近30度,°使改建后桥、路中心吻合,于东侧加宽4。0米,西侧加宽3米。
其结构下部向两侧顺延石砌桥台,上部为预制空心桥板,板长6.38米,采用错位正放法以适应桥型。南岸西侧加作12米护墙与桥台侧墙连接。
改建后桥全宽18.6米,含车行道15米及两侧净人行道各1。5米;建筑总长为13.4米。全部造价2.1万元。
1980年以后,该桥上下游凹道已逐年垫高,其上建筑群体日益增多,现仅徒具桥栏,桥下通行及排水功能全部消失
二道桥之名虽系历史陈迹,但仍为老保定所乐道之。


(四)府阳桥(清水河桥)
清水河桥,位于建华南路南部,跨清水河。

始建桥时,曾称府阳桥,后在表报中又谐其音误书滏阳桥,实则正名应为清水河桥。(清水河旧图亦作白草沟),称建华南桥则更确切。

该桥亦为市建设局自行设计,并组织劳动队自建。砼墩,台基础下设木桩,上部为砖结构,半圆拱,计三孔,等跨5米。桥之中心与河道中心略有倾斜,全宽11米,全长18。5米,投资3.9万元。在设计阶段,由于当时限于条件,无地质钻探资料,仅习惯地按拱桥地基荷载要求,布设木桩加固;然在施工时,人工自由落锤击入时,发现桩之阵击沉降量已达设计要求,而仍未全部贯入,截桩在15%左右。当地群众传说,“此乃宋代之铜帮铁底运粮河也”。可证其地质之坚。该桥河床较低,两侧翼墙高达5米,原砖砌翼墙厚度设计不足,翌年即由土压而发生斜向裂缝。经以十字铸铁连以铁杆,使之穿透墙体向内侧对应拉拽而固其位。1963年,洪水浸袭时,曾在北桥台后冲决20余米之深。水后曾于其两侧以灰土墙加固护岸。1974年又将原桥两侧加宽,以适应路面宽度。由河北省公路工程大队设计并施工。按照汽一13级,拖一60荷载设计。桥台为石砌,中墩为钻孔灌注桩,上置双悬臂盖梁,上部构造为预制空心桥面板及实心人行道板;桥栏为砼预制件,立放菱形线条。改建后桥全宽18.6米,其中车行道15米,两侧人行道各1。5米,桥栏各占用0.3米,建筑长度29.80米。全部造价4.8万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7 00: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7 00: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胜利桥位于旧城西南隅,联盟路路线上,跨一亩泉河与府河交汇处之上游。

为1970年开辟战备路时所建。此新开路原称战备路,桥西一段后改名广济路,取其与战备相关联之意,定名为胜利桥

该桥系双曲拱型,单孔,净跨30米,为我市第壹座单跨径最大之双曲拱桥。

由原市建筑工程局设计室设计,原河北省建工厅道桥公司第三工程大队施工。桥之结构,砼基座,石砌桥台,拱为砧混结构,复拱表露部份为料石镶面;桥栏系预制砼柱,栏心为金属结构。桥全长39.4米,母拱净跨30米,矢高1/4,两端共置2.0米之子拱6个;横向由9个净跨1.1米之拱波组成,桥全宽11.9米,其中车行道10米,两侧人行道各净宽0.75米。该桥全部造价为8.0万元。按:双曲拱桥原系江南水乡地区为通航而普遍使用之桥型,北方除出于美学角度考虑无重型交通者偶有采用外,正式大型公路桥采用者并不多见。

联盟路系应战备需要而辟建,东通安新,贯通全市南半城,西至完县,交通负荷过重,该桥1970年建成后交付使用以来,现目测桥中已凹陷20余厘米,是否已超越双曲拱桥规定之挠度,亟应请有关部门进行精密测量,加以验算后,采取必要措施,以策安全为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7 00: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朝阳桥
朝阳桥位于朝阳路中部,跨一亩泉河,朝阳路原名农览路,桥随路名,曾称农览桥。
路名变更后,桥亦易为今名。
建桥之目的,旨在沟通南北交通,将一亩泉河南北横贯东西的江城东路与东风路、百花路连通起来。

1974年建成钢筋砼结构桥。测设单位系河北省公路工程大队。该桥之设计特点有三;(1)路线中心与河道中心远非正交,使桥偏斜39°,(2)市基建局及给水指挥部提供,桥下行洪能力为60秒立米;(3)河床地质钻探资料,由于征地未购,钻机不能按需要就位,改在下游150米处钻取,基底土壤承重力为18吨/平米。桥之荷载为汽一13级,拖一60。下部构造采用石砌重力式墩台扩大基础,片石防护,上部构造采用9.75米预制钢筋砼空心板梁,人行道部份用预制砼悬臂构件;桥栏为钢筋砼栏板。施工单位为市政工程处,1973年8月开始施工,至1974年4月竣工。所建斜桥全宽18.5米,其中车行道15.0米,两侧各1.5米人行道;分三孔,每孔净跨7.0米,建筑总长为49.5米。总投资额为15.7万元。此桥偏斜较大,原因是规划路线时,只侧重于路网的走向而忽视了桥位的布设,致使工程数量增大,造价相应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7 0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阳桥位于市西郊向阳南路一亩泉河上,桥因路名,桥体为两跨实腹式双曲两铰坦拱,钢筋混凝土结构。

桥长56.9米,2孔等跨,净跨15米,矢跨比1/15。桥宽20.4米,其中车行道净宽14米,两侧人行道各2.6米。河流与道路斜交,道路中心线与河水流向呈60~交角。设计荷载汽—20,挂—100。全桥造价47.33万元。
该桥由市规划设计院设计。河北省建一公司十六工区第二施工队施工。1987年11月做基础工程时,施工单位为提高桥基的承载力,经设计单位同意,对下部结构作了如下变更:①中墩宽度增大2.4米,基础三步放脚每阶加宽0.4米;②两桥台角边加宽0.4米;③两桥台后面增加7道抗水平推力的剪力墙,组成空腹式桥台。另外,为增加桥台的稳定性和整体性,将三个桥墩、桥台的预制块全部改为现浇毛石混凝土。下部结构于1988年2月1日全部完成。
上部结构除拱顶及连墙为现浇混凝土外,其余全部为预制安装。拱梁从1987年11月3日开始制做,至翌年3月中旬吊装完成。3月28日完成拱架间横系梁之安装,4月16日完成拱顶混凝土,4月21日完成拱桥边墙混凝土。
桥栏及装饰工程。栏杆为刀把形预制块(共652块)拼装而成,饰淡蓝色,扶手饰浅咖啡色;桥名牌为现浇钢筋混凝土,中间贴黑色大理石上刻“向阳桥”三个金字;两侧墙为白水泥抹桔红色、水刷石,作黑色分格。全部装修工程于1988年5月27日完成。
该桥建成后,使向阳路得以继续向南延伸与江城东路接通,形成了市区贯通南北的又一条交通干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7 00: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泉水桥位于西郊建设路中段,因跨越一亩泉河而得名。

该桥初建于1957年,拓宽于1973年。

全桥建筑长度50.6米,三孔,每孔净6米;宽24.5米,其中车行道21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5米。全部钢筋砼结构。荷载汽—13级、拖—60。1957年,因开辟建设路架设一亩泉河桥。由市建设局设计,按实测流量计算孔径为18米,分三孔,下部结构,设素砼桥墩、桥台,土基用木桩加固。桥面系现浇钢筋砼肋梁板结构,全宽10.1米,桥体长21.2米,简易条格状桥栏,以引道与两岸连接,并设护柱。由市政工程公司于1957年9月组织施工。放桥位时,发现实际河床主槽线与图纸位置有出入,乃将桥体横轴线向南平移4.5米;打试桩时,根据锤击实际贯入情况,又适当加大桩距减少排桩数量,此外,根据两端道路设计标高,相应增加了桥墩、桥台的基座厚度,提高了桥面设计标高。全部工程于同年12月20日完成,投资7.8万元。1973年,为使桥路同宽,将桥向西侧扩建。市委托河北省公路工程大队设计,荷载标准仍为汽一13级,拖一60。加宽部分下部结构采用石砌轻型桥台,扩大基础浅基防护;桥墩向西顺接10米,新旧桥墩间采用盖梁连接。上部结构采用预制空心钢筋砼板,板间用膨胀水泥连成整体;人行道采用于制钢筋砼悬臂构件,桥栏系钢筋砼栏板。扩建工程由市政工程处负责施工。预制大型桥面板时由于模板较薄,夹撑稀疏,致使构件边缘发生扭曲,安装时少用桥板壹块,其缝隙以细粒式钢丝网砼作了处理。桥面完成后,上层以砼垫层衬平后,新旧桥面统一铺装了沥青砼面层。扩建后桥总宽24.5米,全桥建筑长度(即桥栏长度)达50.6米,现为我市最大的桥梁之一。该工程于1973年秋施工,同年年底完成,工程费8万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7 00: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光明桥位于光明路中部,跨一亩泉河,桥随路名,是一座圬工拱桥。

建筑全长40米,桥面宽10米(其中车行道7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5米)。载重汽—15级。
该桥始建于1959年,与热电厂建厂时同期修建。由河北省建二公司(今河北省一建公司)负责设计并施工。全部圬工结构,石砌桥墩、桥台,石拱,简易混凝土条格为栏。分3孔,每孔净跨7.0米,矢高1/2。
该拱桥桥基在设计时,汲取东风桥之先例,一反常规,取消了基底木桩,后经北京地质部勘测队取土样验证,确认安全无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7 00: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1٠1、月亮桥
月亮桥,在一亩泉河上游,北奇村以西,保(定)满(城)公路径焉。今桥是在古桥基础上重建而成。古桥系石砌拱桥,矢高1/2,直径6.33米,宽5米,究建于何时,典藉无考。《满城县志》(1931年版)仅存其位置云:“北石桥,俗称月牙桥,在北奇村西,去县城十五里”,与南奇村西及村南之中石桥和南石桥并列,称“此三桥皆鸡矩(泉)一亩泉之要济也”。月牙桥,也称月亮桥,传闻系地理位置使然。察该桥,四邻空旷,拱桥高耸,水域开阔,晴空月下漫步其间,俯首水面,水小明月,伴以微波,清风徐来,轻轻荡漾,别有情趣。望朔之日,或圆或缺因时而易。身临此境却有宠辱皆忘,心旷神怡之感。近邻失意文人有感于此,故誊之为月亮桥,盖以为寄遐思,寓幻想之胜地也。而另一传说,却云,为年河中水量充沛,水深可达拱腹之半,水质清澈如镜,。桥下水之倒影如有新月,竟境使然,故称月牙桥。笔者以为,兼而有之,故两说并存。由此可见,在公路尚未畅通之清末民初,此桥不过一般乡里间颇有诗意之小桥而已。俟三十年代中期兴修公路之后,此桥经若干年之风蚀水啮,年久失修桥之将圯。
1957年,由满城县**将古桥折除,重建两孔石桥:拱腿高2.0米,下打8.0米木桩,101棵做砼桩帽,上砌石;拱圈矢高1/3.5,净跨6.0米,长15米;净宽6.0米,栏板式桥栏。桥成后,于桥之西南隅竖碑一通,以纪其事。1975年,因交通需要,向南北两侧各加宽预制砼板2.0米,作为人行道板。1985年,配合保满路扩建及改线工程,拆去人行道板,按原结构形式向两侧加宽,北侧向外延伸11.665米,南侧向外延伸2.835米(底未设木桩)。现桥净宽21米,其中车行道15米,两侧各3.0米人行道。砼桥栏长14.75米。
据当地群众反映,1966年以前,该桥西南隅,共有石碑三通,其中古碑两通,记历代建桥重修事迹;近碑系1958年新置。十年动乱中,古碑遭毁,近碑闻存于南奇村某农户,但已移作他用,而无法查询矣。
1٠2、七一路西延一桥(从略)
1٠3、七一路西延二桥(从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7 00:3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水河桥位于建设南路(乐凯大街)与三丰路交会处,跨清水河

在该河之上已建数桥中,以此桥为最大,故以河名名之。
该桥建于1957年,系拱桥,全宽10、米;三孔,每孔净跨8米,建筑长度49米,设计荷载汽一13级,拖一60。

1956年,我市选定西郊为工业区,布设大型工业企业,交通先行,清水桥应运而建。当时全市开路任务较大,市建设局技术力量不足,该桥之勘测设计工作,请当时在保之河北省城建局协助完成。一,孔径的确定,根据当时河床断面及目力所能辨识的最高水位水痕,推导出最大流量为134立米/秒,从而确定过水断面为24米。二,根据1956年最高水位,河床深度及两岸路面高程,确定桥的形式以拱桥为宜。三,地质钻探及土壤试验资料表明:地下2—4米层含钙质太多,呈灰白色;地耐力为18吨/平米,因系拱桥故地耐力按规范要求为35吨/平米。方案确定后,在省局严仁谭工程师指导下,省、市双方共同完成技术设计。下部结构,采用木桩加固地基,砼桥墩,台基,块石桥台;上部拱型结构原设计为料石,后改为300级砼预制拱块。矢高选用1/3.5,计分三孔,每孔净8米5引道砌片石,外部锒砌粗料石翼墙砌砖;桥栏原为砼预制拚装式,上部透花,下部微弯拱,施工中简化为条格状,中加工字垫块。市政工程公司负责施工任务,自1957年5月施工,历时半年至同年10月底完成,桥之修建年月,有刻石嵌锒于引墙,文曰:“保定市建设局1957年建。”该桥全部造价为10.6万元。建桥时,因适应当时路形,桥宽仅1。0米,且偏路之东侧,目前尚可适应交通需要。一俟建设南路继续向南顺延,穿越铁路货栈与保石公路接通后,则仍需拓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7 00: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广阜桥位于灵雨寺街,跨清水河,全长26米,宽13.5米,石砌桥墩,桥台、四孔,钢筋砼桥面。

广阜桥又名广福桥,系俗称寡妇桥之谐音。

桥名之由来,据民间传说,昔有刘生者,邻河居,幼孤。母孀,与彼岸僧人善。河无桥,生爱其母,怜僧夜涉之苦,搭桥以通之。母殁,杀僧自首。问其故,曰“架桥,为母行孝;杀僧,替父报仇。”官未罪之。

人谓刘孝子,桥称寡妇桥。

此民间口碑资料、似可信。

又据《清苑县志》,冢墓栏有明代刘孝子光显墓,在吴家湾。(吴家湾即今灵雨寺村,广阜桥一带)惜未载其事绩。

解放后人民公园西北隅仍存(圆型砖砌),刘孝子墓,**中不复存。

以上一为传说,一载史籍,似为一人。(按:封建社会,重忠烈节孝,刘生虽孝,然其母孀而不节,故不载其事)广阜桥者,乃取其谐音耳。
原广阜桥究建于何时,已无可考。
据县志载,在西南关。清康熙十四年,巡抚金、守道董、巡道宋,知府沈乔生,知县沈时敏重修,经调查,该桥在今红卫南街南头,垮一亩泉入护城河水,俗称“寡妇桥”,传说中刘孝子所架之桥,理应较简易。

又据当地八旬老人追忆,民国初期(1921)北洋**时期曹锟驻保时,曾经改建。
条石砌桥墩、桥台,桥面也更以巨形条石,足供载重车辆通行。该桥长12.3米,宽7.8米,三孔净跨分别为2.7米一2.9米一2.7米。1963年,中南二孔石板经水毁,缺损数块桥台南被洪水冲决。复建时,北孔石板完好,仍存之。中南两孔改建为钢筋砼简支梁板,长宽依旧。设计荷载汽一8级,拖一30。为一空拱式桥,两侧有时栏杆,长约20米。因桥拱坡度较大,多年常为汽车司机考车之桥,1979年,该桥再次改建,按规划意图,向北扩建一孔,利用原桥中南两墩,加固延长。新建南北两石砌桥台,孔径改为等跨2.9米四孔,上置钢筋砼预制桥板。扩建后桥宽13.5米,其中车行道10米,两侧各1.5米人行道,透孔钢构桥栏,全长26米。改建为钢筋水泥桥时,并调整了桥的方向以利市容和交通。

清水河为我市主要水流,为缓解我市护城河供水不足,拟近年内引西大洋水库之水远济我市,扩建该桥时,特将桥墩向上延伸2.3米,留槽设闸,籍提高水位,通过桥西北翼引水管道,缓解我市护城河水枯竭之虑。该工程于1979年9月由市政工程公司施工,年底竣工,全部造价为12.3万元。在引水工程未实现前,市政维护处曾于1980年在闸外安装抽水机壹台,试图扬水入管,以济护城河水,稀释污流,终因主河道水位太低,耗电过多而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11 06:26 , Processed in 0.077740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