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003|回复: 5

洛阳将建东汉礼制文化展示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5 15:53:08 | |阅读模式
记者从洛阳市文物局获悉,汉魏洛阳故城礼制建筑区保护展示工程于近日启动,计划展示东汉礼制文化。近日,负责编制汉魏故城礼制建筑区保护展示规划的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张谨博士一行来到汉魏洛阳故城礼制建筑区,现场勘察遗址现状。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15:53:27 |
据介绍,汉魏洛阳故城礼制建筑区位于汉魏故城内城南郊,今洛河南岸伊滨区佃庄镇岗上村与太学村之间,东西约1600米,南北约500米,占地约1500亩。由西向东依次分布着东汉灵台、明堂、辟雍、太学等礼制建筑遗址。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15:53:45 |
 据洛阳市白马寺汉魏故城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员介绍,所谓礼制建筑,是指封建王朝宣教礼仪之所,主要包括明堂、辟雍、灵台,世称“三雍”。明堂是“天子之庙”,主要意义在于借神权以施政;辟雍是“天子之学”,是天子“行礼乐,宣德化”的场所;灵台用于占星云、卜吉凶、观天象、定历法,是为“君权神授”的统治思想服务的高台建筑;太学则是皇家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15:54:06 |
汉魏故城礼制建筑始建于东汉初,曹魏、西晋沿用。经过1500余年的岁月,现地面仅存高约8米的灵台遗迹,其余建筑遗迹均埋藏地下。其中,灵台遗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观测台遗址,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在这里发明了享誉中外的地动仪、浑天仪。东汉太学则曾是我国古代最大的皇家高等学府,太学生最多时曾达3万余,曾培养出如王充、班固、张衡等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就立于太学门外,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用于规范儒家经典,供学子观摩抄写。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15:54:16 |
 据文物局工作人员介绍,专家进行现场考察后,将制定一套完善的保护方案,送交国家文物局审批通过后,才可具体实施。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15:54:20 |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12 22:52 , Processed in 0.060822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