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6269|回复: 26

[鸠兹古韵] 芜湖百年记忆-----十里长街(走入历史成旧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8 21: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蛟矶烟浪 于 2013-6-11 18:28 编辑

历史上的长街

   长街全名叫“十里长街”。是一条从明朝万历三年(1575年)就开始规划的商业街。我们找到了一些资料,如下:
   芜湖长街,承东启西,从明朝万历三年(1575年)开始规划,太平知府钱立“画长街于城外”。以致于“弼赋长江通大海”,芜湖古城西出弼赋门沿长街直达两江口的宝塔根,共七里(即3.5公里)长。当年的长街用青石板和麻石条铺砌路面,是从大荆山、卜家店挑选的“龙脉石骨”。石板下是阴沟,排泄店家住户的污水。街道狭窄,一般只有一丈二尺宽,多数是二层砖木结构的楼房,鱼鳞瓦顶。穿过升平桥,有专祀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梁孝文祠及为南宋词人张孝祥树立的“状元坊”;知州陶玉的“横金坊”树立在宁渊观前。当年的富民桥是在青弋江上的浮桥,临江口码头有接官厅、驿馆、吴波亭等。
   太平天国激战芜湖,长街毁损,直到光绪二年,开埠通商和芜湖米市让长街盛况重来。这时的长街除少数达官贵人的公馆外,大多是商号、店铺、作坊,著名的有胡开文笔墨店,继“汪永春药店”之后而后来居上的张恒春药店,以烹调牛羊肉擅长的金隆兴菜馆,别具风味的鼎泰酱园。还有新增设的“五洋”杂货店,经营洋油(煤油)、洋火(火柴)、洋皂(肥皂)、洋姻(香烟)、洋伞(雨伞)、洋纱(棉纱)等“洋货”。晚清芜湖警察厅划长衔为上长街、中长街、下长街,并将弼赋门和城墙拆除,使长街往东与鱼市街、薪市街相接,西抵江口,从此被人们称为“十里长街”。
   这条街应有尽有,想买什么街上都有。这里百货齐备,供人们穿戴的有丝绸布帛店、头巾帽子店、金银首饰店,供吃喝的有米店、酒家、饭馆、酱坊、豆腐坊、糕饼店、油条店,供日用的有山货店、剪刀铺、秤店、铁匠铺、浆染坊、香料梳子店。此外,还有灯笼、纸扎、香烛、爆竹店,蔑器行、花轿行、染料行、瓜果行,以及沿街叫卖的坐摊行贩。他们把长街挤得满满当当的,过往行人往往要擦肩而过。
   这条商业街上开设许多百年老店,如明代歙县巨商阮弼在此开设的“芜湖巨店”染坊,几乎垄断了整个中国浆染业的半壁江山;休宁药商汪一龙,在明代万历年间在长街创立“永春”号药店,名声远扬,“每外藩入贡者,多取道于芜湖市药而归”(《芜湖县志  杂识》)。他的裔孙汪步延承其祖业,仍在长街开设药铺,并发展成数家连琐店。相继问世的百年老店还有名冠大江南北的阮记胡开文墨店、中国四大国药店之一的张恒春药店、擅长烹调牛羊肉的金隆兴菜馆、别具风味的鼎泰酱坊等。还有一些知名的商店,如黄恒生、大元福百货店,单瑞来、同裕元、凤大兴杂货店,范隆泰、王润记、文华堂纸张店,宝成、老宝庆、新天宝银楼等,他们各自精通自已的业务,生意做得灵活,在芜湖名气极大。
   清末民初,长街迎来又一个鼎盛期。这时社会基本安定,百姓希望安居乐业,长街顺承人意,生意一度十分兴隆。这时的店面讲究装璜,美仑美奂,争奇斗艳,以广招揽,门楼大都高耸,飞翠流丹,显得格外富丽堂皇。家家店堂内油绘彩色“福禄寿”三星神像,栩栩如生;店外一律高悬金字黑漆招牌,闪光耀眼。一些大店的匾额,很多出自书法名家手笔,如胡开文墨店等就是武进唐驼写的颜体字;“魁陛斋”帽店的招牌就是请谭延凯之弟谭延泽书写。每逢节假日,店门前飘着“大减价”的市招,五彩缤纷,往来顾客如潮,人头拥挤,场面壮观,真不愧为“甲于江左”的闹市。
   及至民国,芜湖当局为了加强控制,划长街为上长街、中长街和下长街。并将西门城墙拆除,使长街与往东的鱼市街、薪市街连接,这样西至江口,被人称为“十里长街”。正如《芜湖县志》所载:“十里长街,寰匮之盛,甲于江左,城中外市廛鳞次,百物翔集,又采布帛镪至而辐辏”。人们在这里进行贸易交往,常常“市声若潮,至夜不休”。
   长街商业饱和,与之平行的二街和与之垂直的中山路得以兴盛:茶楼酒肆,梨园歌馆,环绕镜湖堤边。长街经历了“公司合营”“小商品市场”之后,因为商业旺地而成为置业首选。1993年,宇华公司改造长街,宇华的老板周旭洲在《芜湖日报》上向社会求贤问计。长街改造标志着房地产的大幕在芜湖揭开。
   长街的发展,还有佐证:
1、万历三年(1575)建筑县城时,太平府知府“划长街于城外”,从此,街巷不断向西扩展,
2、清康熙十二年(1673),城内已有以长街为首的三十三条街巷,长街最长,它是沿青弋江北岸向江边延伸,直到长江与青弋江汇合处的中江塔,全长七华里。
3、光绪二年(1876)中英签订《烟台条约》,芜湖辟为通商口岸,镇江米市接着迁入芜湖,带来商业发展的契机。李鸿章家族投入巨资,开发房地产,新建二街、中山路等,又在长街扩充门面,租给外地前来开店的老板;加之本地士绅也开始投资房地产,廉价招徕商家,一时长街门面被炒得十分火热。街面逐渐繁华,成为商家必争的黄金地段。
  清朝时候,长街的建构形象是:
   沿街两侧,多为两层砖木结构的徽式建筑,山墙翘角立兽,古楼雕栋画梁,黑砖黛瓦粉墙。家家商品琳琅满目,户户顾客络绎不绝。况且这条街上还有无数前朝遗迹尚可寻访:穿过花津桥,有专祀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梁孝文祠,可资观览;西行里许又有南宋爱国词人张孝祥的状元故居可供凭吊;不出百步,还有知州陶居仁在宁渊观前设立的横金坊。再往西行,尚有接待百官上岸的接官厅,以及供他们食住的驿馆;馆旁的吴波亭,是清代大诗人王士稹命名的江上胜景……这些著名的人文景观,更加增添了长街浓郁的文化气氛。
   其时,长街一律采用从大荆山开采的石条铺路,街道狭窄,仅有一丈二尺宽。每天人来人往,加上独轮车常年累月地轧,石板路的中间,形成一道深深的槽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而人们对长街之所以会商业兴盛,做过一下说明:
   当年的长街街市繁华,其中有条原因必须讲明。这些经商者均以籍贯相同者为帮,各帮擅长自己的业务。例如徽帮擅长于经营皖南丝茶竹漆、徽墨、典当行;泾县太平帮长于经营纸张、布匹、茶叶;江西帮长于经营瓷器、中药、夏布;江浙帮长于经营绸缎、百货、西药等;广西帮长于经营皮货、药材等。他们各有特色,互不干涉,有时还相互传授生意经,由此可见长街兴旺发达的缘由。
  长街在历史上遭受到的灾祸仅有:在咸丰年间(1851一1861)毁于清兵与太平军战火之中
  至于抗日战争时期,我们没有找到什么资料。我想一定不会繁荣。


下长街,路边老者在干什么?

上世纪初芜湖长街情景

看一看80年代初的长街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8 21: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蛟矶烟浪 于 2013-6-9 07:36 编辑

走入历史的长街

1,曾因消防不达标被省政府挂牌督办,但2009年以后还是三次发生火灾,加速了长街走入历史。
2,长街是一条主营商品批发的街道,销售商品包括卫浴用品、厨房用品、化妆品、塑料制品、玩具、内衣等,这里的商品多为中低档产品,主要市场是芜湖及周边县市的各个乡镇,现在农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中低档产品销售越来越差。
3,在长街的西北边。就是芜湖有名的步行街。每天人头攒动,各大商场、各个品牌专卖店内总是聚集着许多人。同时弋江区南瑞那边新建了一个大型批发市场,商品全,交通方便,长街劣势显而易见。
   综上所述,芜湖长街很快走入历史,会随波流逝被人遗忘,其实改造后的长街就不是历史上的长街,不伦不类,低俗,不可能再现曾经的辉煌。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8 23: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唉 长街若改造成古街 会有不可估量的好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9 07: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里长街盼繁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9 07: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芜湖长街经际村街寄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9 07: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销"芜湖长街庚戌五月初一"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9 07: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9 07: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9 07: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9 08: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9 09: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平这个天杀的当局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9 1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芜湖十里长街闻名于世,可惜留下的照片却不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12: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芜湖,陈独秀在科学社(上长街20号的陈独秀旧居(科学图书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12: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蛟矶烟浪 于 2013-6-10 12:27 编辑

陈独秀在芜湖办"安徽公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12: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独秀从芜湖调到北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5 17:53 , Processed in 0.088667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