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473|回复: 4

1100岁,“八一七”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5 14: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稍微对福州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这条以纪念福州解放一周年而命名的街道,其实有着比福州任何建筑更悠久历史。早在距今1100年的唐末王审知时代的罗城,就奠定自己沟通福州南北的轴线“江湖地位”。

彼时虽然只有王墓山到安泰桥这一小段,却也足够繁华,足够中心,在“大门八,便门九,水门三,周二十六里,四千八百丈”的罗城里,居中正坐,贯通南北。

而随后,福州历经五代十国的“梁夹城”,宋朝的“宋外城”,明清朝代的“明清城”,一路的城市扩张,817也跟随一路蔓延而去。在历史的长河里,她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阅历无数,见证了古城周而复始的繁华。

于是,难怪“老福州”都说,福州2200年的城市历史,都浓缩在这条道路上,任何一个到过福州的人,都应该去老街走走,从彼处开始,寻找福州的记忆。
 楼主| 发表于 2010-6-15 14: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完的城市变迁,何处寻找我们817的未来足迹?

新中国成立之后,自1950年被命名后,817便开始纵跨鼓楼、台江两区,并隔着解放大桥和仓山区相连。

不过,令福州遗憾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城市变迁、进化的面前,我们的817变得交通拥堵、人流密集,其现代化程度与临近的“后起之秀”五四路———五一路相比,倒显得相形见绌。于是,一场古老与现代对接的“城市中轴改造”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开始摆上了桌面。

中亭街———横街———茶亭街,如火如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5 14: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既是交融,那么就要照顾到历史古迹,以及现代建筑。保护三坊七巷,曾让我们雀跃不已,但是10年匆匆而过后,我们发现历史依旧是历史,现代却还不是现代。与“上海新天地”改造相比,窃以为我们只算得上是平庸。也许太过于频繁穿梭于这条路上,以至于很难捕捉到她的变化;也许因为对她倾注了太多的感情,而让我们变得过分苛刻;也许……好吧,其实作为“老福州”的我们,只是希望,有一条既能展现福州2200历史的风采,又能体现福州当代的光荣与梦想,足以让我们引以为傲的8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5 14: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依旧是历史,可是现代呢?2009年,817中段的“世茂天城”:要建高达300米的“福建第一高楼”,要建一个24小时都有丰富都市生活的城市综合体,沿着817路还将敞开一座比五一广场还大的茶亭公园……这似乎让我们扑捉一丝“现代灵魂”的跳跃音符。

会是它吗?也许是,也许不是,但至少值得期待,不是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5 14: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来源于搜房网,海峡都市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6 02:28 , Processed in 0.06218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