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514|回复: 0

[聚焦CBD] 济南CBD地下环路会否雨水倒灌? 智能牌实时显示交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3 14: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raytsao 于 2016-8-4 12:39 编辑

      上周,CBD市政道路及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悄然开工,2.2公里的地下环路率先开工。这激起了一众小伙伴的好奇心,很多人留言——“下雨天,地下环路会不会倒灌?”“地下环路将来会不会拥堵?”“如何进入地下环路?”……记者就这些问题咨询了该工程的专家,逐一释疑答惑。

  会不会雨水倒灌?
  排水有4道防线 设计有截水沟与8组排水泵
  CBD此次开工的地下环路全长2.2公里,埋深13米,共设置6处出入口,匝道总长度约1860米。
  市民看了地下环路的这些介绍,不禁发问:既然地下环路有露天路段,而且埋深13米,地势低,雨天会不会引发倒灌?
  记者咨询相关专家获知,CBD地下环路排水有4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为地面道路排水系统;第二道防线在地下环路坡道出入口,设计有截水沟;第三道防线在地下环路坡道敞口段下游,设计有排水泵房;第四道防线在地下环路内部,设计有两处排水泵房。
  如此看来,除了地面道路排水系统,还有3道防线设在地下环路,利用截水沟与8组排水泵排水。
  那么,降到地下环路敞口段的雨水能及时排走吗?专家介绍,从地面进入地下环路,敞口段坡道长约80米或100米,距离不算长,不过,为了快速排水,设在地下环路的3道排水防线有两道设计在这段距离内,通过截水沟收集雨水,送入排水泵房,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排水泵房自动启泵排水。不仅如此,地下环路与周边新建的市政道路,排水设计能力普遍提高。“CBD地下环路及道路排水设计能力高于市区、老城区道路,比如CBD地面道路的排水系统按照五年一遇的标准设计,而市区道路一般按照三年一遇的标准设计。”相关专家说,另外,除了正常的排水系统,在茂岭二号路、三号路地下还设计有宽4米高2.5米的排水沟,排水能力可达到50立方米/秒。
  “地面道路有很完善的排水系统,加上人行道按照海绵城市道路要求设计,也有一定收水能力。除了这些,地下环路本身也有应对降雨的排水系统。综合来考虑,地下环路不会发生倒灌。”相关专家说。
  记者还了解到,地下环路以上的地面道路整体地势南高北低,地表不易产生积水,环路出入口坡道顶点有缓坡,高于地面道路标高,像这种情况,更不会发生雨水倒灌。

  会不会车辆拥堵?
  时速不超20km/h 智能化设计提示实时交通
  按照地下环路的规划,路宽12米,为单向三车道,逆时针行驶,将来与周边写字楼的地下二层车库相通,主要解决五大塔楼周边核心区地块的车辆到发,实现停车资源共享,为23个地块的9600个车位提供服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进入地下环路就等于驶入地下停车场了。”地下环路的相关设计专家告诉记者,供车辆通行的地下环路实为地下车库的联络通道,车辆缓慢驶入环路后便可寻找停车位了,“驶入进出口的速度为10km/h,环路内行驶的速度也不得超过20km/h。”
  另外,对于市民担心的拥堵问题,专家也给出了解答。环路建成后,将在进出口以及内部设置智能提示牌,不仅能够提示剩余车位的数量,还能提示环路内的实时交通状况,建议市民选择正确的进出口。“智能提示牌只是智能化的一部分。”该专家介绍,智能化系统还包括地下监控、消防、通风、配电室等附属设施,检测环路内的空气成分、湿度、光感,随时可以做出调整。

  如何进入地下环路?
  有6处出入口 全设在规划支路上
  地下环路有6处出入口,可帮助分担地面道路诸如解放东路、新泺大街、茂岭2号路、茂岭3号路、天辰路等地面交通流量,那么这些出入口具体设在哪里?是否从这些主干道路可直接进入地下环路?
  “出入口设置经过反复调整,为了不对主干道路交通造成影响,这些出入口最终规划在了支路上。”相关专家说。
  从规划图中可以看到,这6处出入口有一处设在规划中的纵七路上,有一处设在纵三路,有两处设在横八路,还有两处设在规划一号路。
  “这些支路是规划道路,后续要建设,有些并不在已经开工的CBD市政基础设施一期工程建设计划中。”相关专家说,地下环路与综合管廊、地面道路建设总工期为一年半,但地下环路并非建完就能启用,还要看周边地块写字楼建设开发进度情况,毕竟地下环路主要功能是联通周边地块的地下车库,解决核心区交通拥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5 07:46 , Processed in 0.05935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