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2043|回复: 13

[洛城美景]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需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16 14: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nthonytsing 于 2016-9-16 14:26 编辑

作者:lxm的仙灵洞天


当火车缓缓驶进龙门站的时候,我看见窗外的老朋友金乌陷在一片灰蒙蒙的天空中,已经西斜,临走之前,他只来得及看着我身上撒满的余晖说:我很高兴你一个人来了,这个地方只适合一个人来,这里就像人生,来去的时刻都没有人能陪伴,才成为只属于自己的体验。在这个地方,一个人没有相伴的侵占,你才能读到千万人的故事如何在千万年之中辗转。所以,这几天,你抬头看到的,也不是你熟悉的、往常陪伴你的我。
我急了:那我怎么办?在这里我谁都不认识,连你都不在,岂不是眼前一片漆黑?我还知道我在哪里、我是谁吗?
他慢慢但坚定的走远了,留下一句:你可以到处找,试试看,说不定会认识新的我和你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14: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酒店放下行李,我急急忙忙的奔出门去——他可能去哪里?第一站到哪里去找呢?穿过长长的中州大道,我来到如今的洛阳市象征——周王城广场。
20027月,东周王城广场准备开工建设。在考古勘探过程中,先后发现了18座车马坑,并在规模最大的车马坑内发现了驾六马天子之乘”——一辆马车前面,对称摆放着6匹马的骨骸,虽然经过了近3000年的时间,车辕、车身构件以及马的骨骼清晰可见,第一次印证了《逸礼》所述的“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的乘舆制度。如今在原址上所建的天子驾六博物馆展示的是17座车马坑(马坑)中的2座。
我沿着雕刻了空首布的石砖来到天子驾六的马蹄前,没有了轭辔,战马仍然栩栩如生的嘶鸣着想要挣脱,驾车的人却不知哪里去了。




我走进车驾底下的天子驾六博物馆,低矮的展馆像是阴暗的陵墓,最大的车马坑内,横卧着刚才地面上腾跃的战马们委顿的尸骨,有的车辙下还压着殉葬的小狗。生和死的距离,就隔了头顶上薄薄的一层地面。







这森然的死亡气息,让我匆匆的想离去,这里一定没有人知道金乌去了哪里,我想,他们埋在地下不见天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14: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王城公园周鼎塑像前

天已经完全黑了,我又沿着中州大道往西,来到了洛水之滨的周王城公园,这里是公元前770年东周平王迁都后的王城所在,如今,在仅有的几盏路灯光下,人们围在鼎的周围悠闲自在的跳着广场舞。
我走过去问这个庞然大物:你有看见金乌吗?他瓮声瓮气的回答:你找金乌吗?虽然按你们的计时方法,我已经3000岁了,但也是最近(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此处发现东周王城遗址)才重见天日,现在的他我都快不认识了。在我记忆里,他总是懒懒的矮矮的挂在宫门檐下,哪怕在盛夏,也没有几天能让我们感到热乎乎的,王说,他就像那些很少来朝拜的诸侯大夫一样,难得出现一次的时候,带那点象征性的贡品都不够暖手。
那是当然,我想,东周已经是日薄西山的三代末端,诸侯并起争霸的年代,王只是一个礼冠一般的象征,与之相应的是,天子直辖的“王畿”,也随着王权的衰败不断缩减,在戎狄不断袭扰和诸侯不断蚕食下,最后仅剩下成周方圆一二百里。到最后一代赧王从成周重居王城时,想必脚下的王城面积还不如方圆二百里吧。
我埋在黑暗里太久了,都快忘了上一次有人像你这样问我问题是什么时候了。是了,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人曾经问过我有多重,王站在这里很严肃的告诉他:鼎之轻重,不可问焉。
我说:你说的人是楚庄王吧?你是周王朝王权的象征,当然不是除了王以外的其他人可以觊觎的呀。
他叹了一口气:其实我只想做一个普通的碗,可以一直一直跟我喜欢的鱼啊、肉啊、菜啊在一起,可是一代又一代的王总是那么重视我,为了我争来斗去。直到最后赧王也走了,才没有人管我了。现在旁边跳舞的人天天都来看我,我才觉得没那么寂寞。
看来今晚是一无所获了,我准备回去,明天起个大早继续找。对了,你可以去东边问问,在赧王走了以后,再一次有王住在这里就是在城东了,那边也许有跟我差不多老的老古董会知道你要找的人在哪里。
我转身冲他抱了抱拳,我知道他说的东边是哪里,公元前256年东周为秦所灭以后,直到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才又把国都定在洛阳。可惜,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如今东边的汉洛阳故城,只剩下远在洛阳下辖偃师市郊的灵台(国家天文台,建于公元56年,是中国发现最早、面积最大的天文观测台)、太学遗址那两处夯厚的土堆。
而他不知道的是,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在再往东北去的偃师二里头和尸乡沟,还有比东汉更早、最早在洛阳建都的夏代王城斟鄩(公元前2070年)、商代王城西亳(公元前1600年),还有西周时期周公为监控东部殷商遗民所建的成周王城(即洛邑,现洛阳白马寺东)。
但如今,除了这些丘墟之外,恐怕只有我们头顶不远处的月亮,还是这四千年间的那同半张脸。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我想,还是月亮娴静守信,但没有太白把酒相问,想必她也不会回答我。而偃师又稍嫌远,短短的两天里,我没有办法再耗费太多在路上的时间跑去问满山静默的黄土,也许他们也不通人言?那么,就近的东边我还能去哪里找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14: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天,载我的车穿过连绵的乡镇街道,在我以为就要离开洛阳的时候,停在了一处毫不起眼的大马路旁,路沿上还竖着粗糙的楼盘宣传围挡。这就到了白马寺?东汉明帝敕命营建的中国第一佛寺?
我狐疑着绕过公交站,进了小小的景区门,看到不远处伏地的两匹石马,我才放下心来——没有找错地方,就是这里了。
白马寺是印度佛教通过起于洛阳的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建立的第一座官办寺院,号称“中国第一古刹”。公元64年汉明帝夜宿南宫,梦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次日晨,汉明帝将此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说西方有神,称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大喜,派大臣蔡愔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
永平八年(公元65年),蔡愔、秦景等人告别帝都,踏上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氎像,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
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字即源于鸿胪寺字,后来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为现存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
我走过去问左边那匹马,他的四周被信徒们恭敬的摆上了鲜花。他闷声闷气的答道:我只是1000年前才来到这里的,你说的金乌,我可不熟。
是了,我怎么忘了,真正的白马寺早就毁于东汉末年以袁绍为首的各路军阀战火之中,眼前的白马寺是从宋太宗赵光义下召原址重建,历经明末战火、清末重修、文革破坏、70年代全面修复而成;眼前的白马已非当年的白马,而只是宋代的石雕马,相传这两匹石雕马原在永庆公主(宋太祖赵匡胤之女)驸马、右马将军魏咸信的墓前,后由白马寺的住持德结和尚搬迁至此。如今在这座洛阳城里,面前的白马恐怕算小字辈呢。我还是赶快去下一个地方问问吧。
我只记得,亲手把我安放在此的德结和尚曾对我感叹'难得你辈历经数年大漠寒暑,终驮得西方真言',既然是大漠,想必一定是炎阳炙烈、气势逼人的吧?他继续说道。
那是当然,那可是我们最辉煌的时代之一,大漠再骄矜的太阳,也都被泱泱中国文明蕴蔚得没了脾气。那时的洛阳城啊,宫阙鳞次、名士荟萃、四方来朝、声名远播,丝绸之路就是那时候开始从你脚下绵延到关外的呢。
他侧耳细听,露出向往的神色:可惜我生晚了,这样的好时候,比我在这里天天看到的还要热闹。后来呢?
我沉默不语,可惜这样的好时候只持续了不到两百年(东汉都洛阳196年)。王莽篡汉以后,下一次再在这里看到披着大漠风尘的远客谈起关外跋涉的故事,要等到四百年后了(公元618年唐朝建立)。
他拦住我要走的脚步,又问:你现在是要去龙门石窟吗?帮我看看那边也跟我们寺里一样多朝拜的人吗?我听说,那边的佛像比我们这边的更大更多,想必也同样人流如织吧?
真是一匹太平盛世出生的天真马!我想,我又一路向西南奔去,溯水而上,来到了伊水之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14: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黛绿的伊河水缓缓在龙门山和香山之间流淌,两岸长廊垂柳无绵,但仍青青可爱。我走在柳树下,想起若干年前在西京的灞陵上,伤别的人儿,看到的也是这样的柳色吧?在更久更久以前,夏禹治水的时候,连这片柳色都还没有呢,是他纵横捭阖,开了伊阙,这伊河水才得以汇入洛水,孕育了中华文化的源头河洛文化,也成长了那位辅商汤灭夏、后世立功为相的理想典范——伊尹。


跟白马寺那匹白马猜得一样,这里的人也往来穿梭,不过,这里的人既不是来看伊阙,也不是来朝拜心中的神佛,他们在高大的龙门石窟匾额下留影,他们只是来看看曾经壮观的人工造像是怎么崩坏残缺。
东汉覆灭、三国动乱后,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将都城自平城(山西大同)迁入原西晋国都洛阳,正式入主中原大地,当年就继续了自印度传入、在北方地区持续多年的开凿石窟的风气,在洛阳开始了佛像佛窟的雕刻。龙门石窟的开凿便始于其时。历经北朝数代,到隋唐王朝时期,进入了石窟造像的高峰。这三百年间的敲山锻石,铸就了龙门石窟的精髓。
绝大部分的佛像、洞窟都源自北魏、唐代皇室的发愿捐金,请石匠历经数年刻就。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水平最高的标志性大佛卢舍那大佛,就是武则天捐脂粉钱、按自己的形象建成,依山而就,浑然天成、高大巍峨、华美端庄。


我气喘吁吁的爬到卢舍那大佛脚下,不大的平台上四处都站了争相与她合影的人们。她是怎么在历次灭佛中未经劫波、完璧如初的呢?我想,莫非她真的身怀神力?否则,怎么并非4月花季,全洛阳的牡丹花都已凋谢,唯有佛座前这一栏赫然娇艳无匹?


你猜对了。她轻轻的说,眉目含情,嘴角似有深意的微笑。
那年定都洛阳(公元684年,武则天升洛阳为神都,690年定武周朝都城于此。)我就是为了这里的牡丹,我喜欢她们,她们也喜欢我,别人说的被贬(野史传说武则天为天后之尊后气焰逼人,严冬时节下召百花齐放,唯牡丹抗旨不遵、宁折不侮,遂被贬洛阳),都是胡说。看着她们在我眼前,我就觉得,不管有没有什么庙堂争锋、宫纬恩怨,没有绽放过,人生就没有了深味。
我看她这么光华内敛、仪静体娴,跟记忆中读到的武则天大相径庭,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她呢?


在曲折回旋的栈道之间,也同样存在一些不起眼的小佛像、没有主佛的小洞窟,据说,那是平民百姓捐钱供奉的。这段并不长的龙门山壁,被凿得仿若蜂巢蚁穴,人心在执迷于信仰的时候,往往也是像这般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空洞。当初虔心礼佛者所发的愿,是否也跟着这些雕像碑刻一道,在历次灭佛运动、偷盗、风化的摧败之后,面目全非、随风湮灭?


离开了石窟,我又去拜别了香山居士的墓冢,原来,白居易香山居士之名缘来于此。晚年的白乐天,也许是像多数感觉到人力衰颓的老年人一样,格外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和依靠,居香山,看伊水,眺神佛,此处正好不过。


下了琵琶峰,已是乌云密布的傍晚,我来到隋唐遗址公园。这里耸峙着两座威仪赫赫的建筑——天堂和明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14: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堂”复原保护性建筑

武则天决心取代李唐以后,在神都洛阳进行了大规模的都城礼制建设,希望一举盖过原都长安,创建明堂,就是她实施的重要一步。
明堂相传为周公所创,是帝王布政、祭祀、大享、朝会之室,但明堂没有具体的建造标准。武则天是明堂建筑首位实施者。
明堂的建造地点,按照唐高宗君臣的讨论,当"在国之阳,三里之外,七里之内,丙巳之地"。但武则天造明堂,却没有听取群儒之言,她从处理政务的实用性考虑,标新立异的把明堂建造在宫城的中心位置。
在明堂的西侧不远处,还有一座同样巍峨不凡的建筑——天堂。天堂是皇家的重要礼佛堂,历史上的天堂位于宫城区中轴线的西侧,与明堂共同构成了整个宫城区的核心建筑群。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座传说中唐代所建最高大的木构建筑、盛世唐朝建筑水平的象征(明堂方88米,为多边形,圆顶,高86米,分三层),数十年后就毁于安史之乱的战火之中。
直到1986年10月-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在今洛阳市定鼎路与中州路十字路口东北角、洛阳市公交公司院内发掘出武则天明堂遗址。2007年起洛阳启动了隋唐洛阳城的现场发掘。眼前所见的明堂,仅是一座明堂保护展示建筑,高度仅20余米,但已看起来金碧辉煌、气贯天地,可想见真正的明堂是多么的气势恢宏了。
我爬上层层聚拢的高阶,进入明堂一层,粗壮的廊柱围合成八角形,仿佛自觉的拱卫着中央的什么东西,俯瞰下去,原来是武周明堂中心的柱坑遗址。仅一根支柱,目测就占据了上百平米的面积,面对如此巨制,难怪会有人心生敬畏,不禁执币求庇。


还没等到我步出明堂去天堂,整个洛阳城突然大雨如注,直到我在明堂二层的“朝堂”上看完一段武皇临朝的表演之后,才雨势稍歇。一个人走在明堂背后的暗夜里,淌着水,仿佛从天而降的一个念头让我觉得毛骨悚然——此时我脚下踩的这块砖、刚才的上一块、接下来的下一块,曾经混染了谁的血肉?禁锢了谁最后一刻的哀鸣?
雨停了,在这个黑漆漆的一个人的夜晚,我还没找到自己熟悉的金乌,没有星,也没有月,但我突然觉得也并不着急要追索自己的需求了。
看看现在站着的地方——周王定鼎的定鼎大道和隋唐遗址交汇的十字路口,不可计数的时光、叠山填海的生命都汇聚在此刻的我周围,他们填满了我胸腔的空洞,还有什么陪伴能更加浓厚呢?此时,天地之气,溥畅而至,发明耳目,宁体便人,他们吹散了我心上的块垒,我感觉自己变得飘若飞鸿。
最后一天的上午,阴雨蒙蒙,我知道金乌又躲起来了,但我已不着急再找他——在洛阳,我愿像初生婴儿一样赤条条的来,没有习惯的一切,也没有小我的悲欢离愁,在这时光的长河里自然会有熟悉的浮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14: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到洛阳市博物馆,这座九朝古都的市立博物馆,提匾人竟是开国元老董必武,足见博物馆分量了。馆身如鼎形,稳稳地立足在王城大道上。馆内展厅分两层,一层按历史先后陈列各代文物,从旧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分为五个馆,二层按展览主题陈列书画、雕像、碑刻等各类别文物,包括了部分重要的展品。
我从一层仰韶文化馆进去,走两步就看见了故友——这不是十六年前在历史课本上认识的小口尖底瓶吗?当年我就疑惑,尖底瓶怎么安放呢?据说,是因为其底尖,容易入水,入水后又由于浮力和重心关系自动横起灌水,同时,由于口小,搬运时水又不容易溢出,正是由于这些优点,小口尖底瓶成为仰韶文化最为典型的器类之一。




还有瓶子隔壁橱窗里整齐排列的骨针、骨簪,不知道还有没有同学记得课本上对它的评论:说明新石器时代的先人已经会使用磨制石器而不仅仅是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原来他们一直都在这里。






还有这些大小、形态各异的铜鼎,用独一无二的纹饰记述着庙堂内外的故事;


折戟沉沙数千年,吴王夫差的铜剑怎么如今还能铮铮作响?


日暮汉宫传蜡烛,是小玉还是双成,点亮了这盏沉埋地下的百花灯,指引着墓主人羽化升仙?


在尔朱荣制造的北魏河阴之变中被屠杀的孝文帝孙元巶,死后还能指挥这些栩栩如生唯唯诺诺的陶俑吗?


而这尊高大的石翁仲,从杀死尔朱荣又被尔朱家族复仇的北魏孝庄帝陵前来到这里,是否是冥冥之中要叫旧人得知大仇已报?


还有这褪了颜色的三彩鸟俑、羊俑、人物俑,当年在洛阳城履道坊白居易故居中,一定是耳濡目染、张口成诵的幸福生灵。


转眼间,盛唐覆灭、烽烟四起,直到赵匡胤定宋都在开封,洛阳城内的政事纷扰才慢慢平息,洛阳转而成为了园林荟萃、名士云集的文艺之地。
程明道、伊川二兄弟,就是在这洛水之滨创立了洛学,“存天理、灭人欲”一说,二程认为,天理即是自然之理、人性本善之理,而所谓的恶,都是后天不合节度的欲念和情感,因此,要灭除这种人欲、扫清心上尘垢,才能回归本心,得到真正的安宁。灭除人欲之途,既可静养修行,发明本心,也可接触事物,却不执著、留恋于任何事物,格物致知,前者,为陆王心学之肇始,后者,则经朱熹发扬立论。 宋明理学的源流就是从洛阳发端
繁华事散逐香尘,此后的洛阳城,渐渐的在史书上湮没了声息。
在这博物馆中,每一个人物器皿都从他们居住了很久的地方聚集到这里,不论年岁长少、出身贵贱,穿过时空的长河,最终彼此相伴。虽然都与我初见,实际上,谁说生命的溪流,没有经过他们中的某一个,不择贵贱的最终流到了我现在住着的身体?
走出博物馆,我感到既孤独,又亲切,虽然此刻只我一人,但想要陪伴的时候,草木黄土都有可读的故事,可诉的衷情。
走在淫雨霏霏的洛阳城中,我感到既沉重,又轻松。沉重于长长的过去,又轻松于九朝如梦今已醒,重复过去的心境,只是消耗当下的生命,只要愿意抬望眼,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新的金乌。
是为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14: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6 16: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美女有亮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6 17: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好,可以上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6 18: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写的不错!!!有气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6 18: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5_122:}{:5_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6 19: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学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6 21: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5_122:}{:5_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6 14:03 , Processed in 0.078085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