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696|回复: 4

[经济资讯] 深圳发布23条举措加强基础科学研究,15年之后建成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创意之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22 12:2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深圳市**日前印发《深圳市关于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实施办法》,在科研项目、科研组织、科技基础设施、科技人才和科研合作等五方面提出了23条举措,为深圳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实现引领性原创成果取得重大突破,加快建设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深圳着力布局重大基础科研领域,鹏城实验室、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等重大科研机构相继建立,一批科研机构、实验室进驻高校。广东省首批启动建设的实验室之一鹏城实验室,是深圳基础研究领域的重点建设平台。紧抓科技前沿,实验室规划建设的“国家级人工智能硬件支撑平台、云脑开源软件平台和云脑核心智能应用研究环境”,将直接对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和重大科技工程。现阶段,实验室研究中心各相关项目进展顺利,在原来的三个研究中心的基础上,还新成立了机器人研究中心和量子计算研究中心。

结合深圳的创新发展实际,着力发展基础研究领域,深圳通过一系列重大科研院所、实验室补齐基础研究领域短板。《深圳市关于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实施办法》提出建立目标型科研项目管理体系、融合型科研组织体系、突破型实验室体系、成长型激励体系、**间科技合作体系等五大体系,并明确了23条举措:

       1.建立战略咨询工作机制。

  2.建立**与专家联合决策机制。

  3.创新项目评审制度。

  4.推行项目专业化管理。

  5.对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我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我市实施后续科研和成果产业化。

  6.实行基础科研绩效分类评价。制定符合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特点和规律的评价标准,建立长周期评价、同行评价和效能评价差异化的评价机制。

  7.构建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机制。

  8.建立基础研究费正常增长机制。

  9.下放基础研究立项权。

  10.完善以科技成果为纽带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

      11.规划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12.加快布局高精尖实验室。

  13.布局建设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4.优化调整重点实验室布局。

      15.设立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
  
  16.设立深圳市博士基础研究启动项目。支持取得博士学位3年内或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潜心开展基础科学研究与探索,培养一批后备科技人才。

  17.设立深圳市优秀青年基础研究项目。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科研人员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基础研究,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

  18.设立深圳市杰出青年基础研究项目。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专业技术人才开展创新研究,培养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

  19.加强顶尖人才支持力度。

  20.加大基础研究奖励力度。
      
       21.升级“深港创新圈”计划。推进深港两地基础研究深度合作,允许香港公营科研机构直接申请深港创新圈项目,市财政资金可根据立项合同在香港开支。

  22.拓展国际合作联合资助计划。建立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国外知名大学、城市与国际科研组织的科技合作机制,分步拓展国际合作联合资助国别,支持在合作框架下实施重大基础研究联合攻关。

  23.支持发起或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


  《办法》中还明确了建成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创意之都道路上2022年、2025年、2035年发展目标,对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

一、到2022年,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28%,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达4.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

二、到2025年,基本建成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5%,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达5.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2.4%。

三、到2035年,建成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创意之都。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6.0%,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达1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5.7%。


《深圳市人民**印发关于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实施办法的通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2 14: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加强我市基础科学研究,实现引领性原创成果取得重大突破,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更快更好发展,加快建设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制定本实施办法。


主要任务

  (一)实施重大基础研究专项,建立目标型科研项目管理体系,发现和解决重大科学问题

  紧密结合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求,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重点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第三代半导体、生物与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和医疗器械等技术领域,从基础前沿、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提出科学问题和技术发展方向,组织实施重大基础研究专项,构建对标前沿、主动布局、联合决策、专业服务、持续支持的管理体系。


(二)扩大科研自主权,建立融合型科研组织体系,实现基础研究与技术研发协同突破

  鼓励科研机构制度创新,建立适应不同科研组织特点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推动产、学、研、资、介等各类创新主体协作融通,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的全过程科技创新生态链


(三)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立突破型实验室体系,解决科技基础资源制约。

  立足于补齐科技基础短板,推进未来网络试验设施、深圳国家基因库(二期)、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建设,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科学谋划、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创新载体体系,形成布局完整、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创新载体发展体系。

 制定深圳市重点实验室考核评估标准,对现有市级重点实验室进行优化调整,对领跑型、并跑型重点实验室加大稳定支持力度,对长期跟跑型重点实验室重新确定研究方向和任务,对老化僵化重点实验室予以撤、并、转调整。探索组建以学科为核心的创新载体集群,开展重大科学问题联合研究。

  (四)支持科技人员潜心基础研究,建立成长型激励体系,打造新时代一流创新人才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完善以“培养人才”为核心的梯次型资助体系和评审机制,建立从博士(后)到优秀青年、杰出青年的人才成长若干周期支持机制,切实增强潜心基础研究的获得感,发现、培养和造就一批新时代创新人才。


(五)扩大开放合作,建立**间科技合作体系,配置全球顶尖创新资源

  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基础科研开放合作,统筹运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增强我市集聚和配置全球基础研究资源的能力,提升基础研究国际化水平,形成**引导、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链接全球的丰富创新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2 14: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目标:

到2022年,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科技和产业竞争力全国领先,部分高新技术产业领域跻身全球中高端,成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28%,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达4.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

  到2025年,基本建成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科技和产业竞争力居国际前列,高新技术产业整体迈向全球中高端,成为推动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5%,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达5.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2.4%。

  到2035年,建成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创意之都科技和产业竞争力全球领先,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全球发展,跻身世界创新型城市先进行列。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6.0%,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达1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2 14: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KARD 发表于 2018-12-22 14:39
目标:

到2022年,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科技和产业竞争力全国领先,部分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

这步子迈的很大很快啊!

4年 全国领先

再用3年, 国际前列

再用10年,全球领先 ,引领全球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2 23: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地方呢,本来拿着一手的好牌,结果自己把它打烂了。
曾经的深圳,那真的是一手的烂牌,什么好牌都没有。
还是让我们干成了今天的模样。

现在的深圳手上那可是一手的好牌。实际的牌甚至比普罗
大众的普遍认知当中的深圳还要好的。只要不犯傻。好好的打。
成为世界最顶尖的超级城市也没什么难以想象的。

总有一天,你会站在最亮的地方,活成自己曾经渴望的样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11 21:46 , Processed in 0.074196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