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2015612dhuhi

[中江新闻] 《芜湖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批后公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7 20: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山的地位又降低了 ,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8 08: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规划,皖江学院在繁昌还有校区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12 14: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部门解读】《芜湖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解读

发布时间:2024-04-02 09:24 信息来源: 芜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阅读次数:200 编辑:陶刚

       2024年3月2日,安徽省人民政1府正式批复了《芜湖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皖政秘〔2024〕50号,以下简称《规划》),现解读如下:

一、决策背景和依据

         2019年, 印发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

        为贯彻落实《意见》,安徽省人民政1府印发《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全面部署开展省、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方案》提出,设区的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对省国土空间规划的细化和落实,是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的依据,侧重实施性。

        按照 部署要求和省委、省政1府工作安排,为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推进人民城市建设,推动芜湖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依据《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芜湖市人民政1府于2019年下半年适时启动了编制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12 14: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规划》以 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 精神,认真落实 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是对《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和《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落实和深化,是完善安徽省“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芜湖市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制定的空间发展指南、可持续发展的蓝图。

         《规划》积极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崛起等国1家重大战略机遇,紧扣落实安徽省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建设“七个强省”奋斗目标,是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推进人民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是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实施高效能空间治理的重要手段;更是芜湖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和指导各类建设行为的行动纲领,事关城市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12 14: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2015612dhuhi 于 2024-4-12 14:21 编辑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一)基础研究。2020年至2021年底,重点推进规划前期基础研究工作。一是完成“双评价”“双评估”工作。在此基础上,全面摸清家底、深入分析现状、明确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的重点;二是开展重大专题研究。完成《区域协同与发展战略》、《面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布局》等14项重要专题研究。

(二)“三区三线”划定工作。2022年3月至9月,按照部、省要求,指派专人、形成工作专班,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2022年9月28日,全省“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含芜湖市)获自然资源部批准(第一批),并正式启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正式作为芜湖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渡期建设项目用地组卷报批的依据。

(三)规划成果。2022年12月,在基础研究和“三区三线”划定基础上,形成《规划》成果。

(四)意见征询。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规划》先后四轮征求各县市区、开发区管委会以及市直相关部门意见;期间同步征求了合肥、马鞍山、铜陵、宣城、池州等5个相邻地市意见。编制团队根据意见反馈,多次对《规划》文本予以修改完善。

(五)会议审查审议。2022年12月8日,《规划》通过市级组织的专家论证评审。《规划》于2023年2月11日提交市规土委会审议同意。2月12日,市司法局出具了合法性审查报告。《规划》于2月13日提交市政1府第35次常务会议审议同意。于3月9日通过芜湖市第十七届人大常1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同意。

(六)规划公示。2022年12月20日至2023年1月18日,《规划》通过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大江资讯微信公众号、市规划展示馆等方式向社会进行公示,征求公众意见。

(七)省级审查。《规划》于2023年6月18日通过由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的专家评议。《规划》共收到省规划委员会成员单位54条意见,已全部落实并修改完善。

(八)获得批复。2023年4月17日,《规划》成果由芜湖市人民政1府呈报安徽省人民政1府审批。2024年3月2日,《规划》经省政1府正式批复实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12 14: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工作目标

《规划》明确芜湖城市性质为:国1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中心区城市、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引领发展的新高地、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创新发展示范区、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城市。

2025年目标: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基本达到长三角中心区平均水平。基本建成绿色、开放、智慧、安全国土空间体系。

2035年目标: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基本建成,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2050年展望:全面建成“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城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12 14: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主要内容

本次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规划基期年为2020年,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规划目标年为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规划范围为芜湖市行政辖区内的陆域空间,规划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市域范围为芜湖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6009.02平方千米,中心城区总面积约1251.10平方千米。包括镜湖区、鸠江区、弋江区及湾沚区、繁昌区的城市建成区和规划拓展区及峨桥镇、六郎镇、孙村镇三个镇的城镇集中连片区域。《规划》共十一章,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一)划定“三区三线”,构建安全永续的国土空间新格局。至2035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200.77平方千米(330.11万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不低于1940.81平方千米(291.12万亩);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335.48平方千米;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面积不超过606.56平方千米。规划以三条控制线为基础,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化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稳固农业生产空间、完善城镇发展格局,构建“三带两屏一圈两中心”的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划定国土空间规划分区,调整国土空间用地结构。

(二)保障农业空间,促进乡村振兴。严格保护耕地资源,落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构建“三带五区”农业空间格局,提升优势种植业空间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生产空间;树立大食物观,向森林、江河、湖泊和设施农业要食物,发掘多样化的食物空间。分类保障村庄发展需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优先在无为市石涧镇、开城镇、红庙镇,鸠江区白茆镇,湾沚区六郎镇、陶辛镇,繁昌区荻港镇、繁阳镇,南陵县许镇镇等镇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分类分期推进农用地、农村低效建设用地整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12 14: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保护生态空间,锚固生态安全格局。锚固“一江两屏、六廊多点”市域生态空间格局。构建两级自然保护地体系,明确自然保护地管控措施。优化长江水域空间治理,全面防范洪涝灾害风险。推进沿江空间绿色发展,创新引领协同建设绿色长江。加强森林资源、湿地资源、矿产资源系统保护,科学划定生态修复重点区域,扎实推进各类自然资源生态修复重点工程。

(四)优化城镇空间,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一主两副,双轴多点”的市域城镇空间格局,形成四级城镇体系。保障制造业发展空间,坚持科创和产业融合,完善产业发展生态。围绕G60科创走廊和长江沿线重要创新载体,打造创新产业带,高水平建设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保障重要平台功能落实。构建覆盖全域的城乡生活圈,提升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和服务水平。

(五)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建设现代化滨江大城市。中心城区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一湾聚核,提升城市活力。依托沿江发展轴和G60科创走廊,深化产城融合、加强四极联动。落实人民城市建设工作方案要求,培育2个市级中心,7个片区级中心;基于15分钟社区生活圈理念,推进“两级中心”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总体城市设计,突出城市空间形态和重点地区空间管控;科学划定城市更新单元,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提升空间品质。保障公园绿地用地供给,支持公园城市建设,至2035年,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8平方米以上,中心城区拟建成绿道540.5千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12 14: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塑造魅力空间,彰显地方特色。统筹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并纳入国土空间“一张图”,实施严格保护。针对历史文化资源富集、空间分布集中的地域,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度依存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空间,明确区域整体保护和活化利用的空间管控要求。彰显“襟江带河、圩田水网、千湖点丘、半城山水”的城乡风貌特色,加强城乡风貌分类管控。以大江大河和基础设施廊道为基础,串联历史文化、特色圩区和自然景观,塑造江城皖韵的魅力空间格局。

(七)完善设施网络,提升支撑体系保障能力。 构建多向复合、内联外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中心城区形成“三横四纵两射多加密”快速路网体系,持续推进“小街区、密路网”建设,构建安全舒适的慢行交通体系。高质量建设芜湖港口型国1家物流枢纽和芜湖专业航空货运枢纽港,推进国1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构建多网融合的基础设施体系。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支撑智慧城市发展。划定洪涝风险控制线和地质灾害风险分区,提升各类防灾标准,建成主动防御、有效抵抗、高效响应的综合防灾体系。

(八)落实省域副中心战略使命,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牢固树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意识,协同推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文化旅游合作等多方面工作。依托芜马同城、促进合芜一体,加强跨区域协调互动,提升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一体化水平。落实省域副中心城市战略使命,加强与省内周边城市空间协同,建设区域金融、文化旅游、消费、医疗康养和教育中心,引领周边地区共同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12 14:2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创新举措           

(一)体现筑牢底线、绿色发展的理念。《规划》统筹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洪涝风险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等各类空间发展底线,夯实全市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国土安全的空间基础。合理布局增量空间、优化盘活存量土地,推动土地综合整治,探索资源紧约束下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二)贯彻“多规合一”的改革要求。《规划》充分对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对接各部门已经开展的专项规划和各类用地需求,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上统筹交通、水利、能源、民生、产业、旅游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空间布局,充分发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空间类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

(三)积极塑造高品质国土空间。在市域层面,保障农业空间、保护生态空间、优化城镇空间,塑造魅力空间;优化城乡空间形态,促进山水文化景观和城镇乡村融合发展,彰显具有芜湖特色的城乡风貌。在中心城区层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擘画长江百里生态湾,推进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建设,优化提升江南主城,推动繁昌城区和湾沚城区发展。引入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合理安排居住用地,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推进“两级中心”建设。系统建设公共开敞空间。稳步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和文化内涵。

(四)实现“数、线、图”一致。用好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一张图”系统,全面提升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智能化管理水平。将《规划》确定的各类空间布局、控制线、指标、名录、清单等管控要求数字化,确保规划目标能落地、可考核、可追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2 23: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907840870 发表于 2024-4-7 20:04
三山的地位又降低了 ,哎

三山、繁昌、湾沚都是纳入到中心城区了,怎么降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6 10:05 , Processed in 0.085065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