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firefly1130

[江城资讯] 2021年1月7日(周四)武汉新闻汇总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7 17: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estkaka 于 2021-1-7 17:49 编辑
伯纳乌的云 发表于 2021-1-7 17:34
根据我的接触,武汉城市圈的城市别人兴趣不大,中部非省会人才聚集和投资便利性很低,很多地市又远离消费 ...


你说的得分几段谈:

1. 不只很多地市远离消费市场,实际上是几乎全部的代工厂都远离消费市场,最明显的就是郑州的苹果产业链,重庆的笔记本产业链;

2. 巴版和我说的一直都是武汉现在没必要花大资源引进的是人力密集型的代工业,从来没有说武汉不要制造业,更没有说武汉不要先进制造业;传统代工业和先进制造业有本质区别;

3. 正是因为武汉城市圈现在人家兴趣不大,所以才有鄂州机场,武汉大外环要把大家圈起来,这样武汉才有机会带着大家一起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7 17: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尔弗雷德大帝 于 2021-1-7 17:55 编辑
chenyunh 发表于 2021-1-7 16:34
不能这么说,富士康从来不是低端制造业,只是富士康的产业链很长(全产业链的税收与就业是天量数字,在地 ...


富士康就是产业链底端,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华星天马处于产业链相对比较高的位置,属于战略新兴产业。武汉这几年发展突飞猛进,靠的就是四大国家级战略新兴产业集群。郑州、长沙依靠富士康和比亚迪火了一波,现在又开始深度调整。当然搞战略新兴产业不确定性很大,当初没人敢做芯片,武汉偏偏做成了长江存储,没人敢碰面板,武汉偏偏做成了,长江存储做成了一堆人叫好,弘芯遭遇挫折一堆人骂,但总的来说,做了比不做好,像广州,成都,南京,苏州,杭州,天津,以前多么牛掰,现在再着急,已经晚了,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武汉赌赢了芯片面板,下一步就是完善整个it产业基础层布局,错开it应用层的竞争,这叫赌博式弯道超车,再借一波疫情政策红利,把鄂东配套做起来,成本和交通优势起来了,不怕制造业不来,武汉做芯片面板软件生态,抓住it产业基础层,鄂东做封测组装和零部件,直接实现城市圈协作,大武汉自然就起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7 17: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estkaka 于 2021-1-7 17:59 编辑
bakerxming027 发表于 2021-1-7 17:46
实际上武汉的高端产业吸纳不了多少就业人口,把目前比较好的华为、小米、长存、烽火等企业算进去,能解决多 ...


武汉如果产业用地无限,税收无限,优惠政策,那当然是萝卜青菜我都要,但资源始终是有限的,所以做产业决策的时候必须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考虑现实的投入产出比。

其他的我在另外的帖子说了,不要老是盯着人力密集型的代工厂,随着RCEP的签署和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提升,中国愿意进工厂的年轻人原来越少,随着AI的提升,无人黑灯工厂会越来越多,过不了几年代工厂一样解决不了就业人口的问题;

反而现在武汉的金融银行的中后台,客服,呼叫中心,教育机构的教师,运营,各种互联网企业的销售,运营团队,吸纳的就业人口可以不逊于传统的代工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7 18: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ianhaiwan 于 2021-1-7 18:05 编辑
bestkaka 发表于 2021-1-7 17:55
武汉如果产业用地无限,税收无限,优惠政策,那当然是萝卜青菜我都要,但资源始终是有限的,所以做产业 ...


你昨天特地发贴的卓翼就是代工,ODM、OEM,比富士康比亚迪更差
代工非洲之王传音手机的宏鼎,也在武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7 18: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bestkaka 发表于 2021-1-7 17:47
你说的得分几段谈:

1. 不只很多地市远离消费市场,实际上是几乎全部的代工厂都远离消费市场,最明 ...

武汉大外环圈起来,去周边兴致更低了,短期内除了孝感和鄂州接壤的地方,其他方向兴趣极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7 18: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estkaka 于 2021-1-7 18:09 编辑
qianhaiwan 发表于 2021-1-7 18:01
你昨天特地发贴的卓翼就是代工,ODM、OEM


对,是我发的,但是和我说的观点冲突么?

我从来没有说武汉从现在开始要摒弃代工业,我一直表达的是:对于这个时点的武汉,已经不需要再花大资源去引进低端代工业了。

很明显的区别,武汉当年引进富士康的时候,省一级的SJ和SZ都是要出面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7 18: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湖水怪 发表于 2021-1-7 17:29
如果修一条从四新到光谷的横拉线路,估计客流量会炸,给南三环都能分流不少客流量。

真是搞不懂这一块为什么就一直没有公交,哪怕是开通个公交也行,每次从华农到沌口如果开车或者打车半小时的车程,坐公交至少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7 18: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尔弗雷德大帝 于 2021-1-7 18:15 编辑
飞行的坚果 发表于 2021-1-7 17:38
这个解释是最接近核心的,重庆成都有西部大开发政策,郑州有国家空港政策。武汉失败在了政策上。安徽人不 ...


武汉其实也还好,四大千亿级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做起来了,大方向很好,如果武汉的芯片面板软件生态和鄂州机场做起来了,综合成本就下来了,比任何政策都强。就看省市敢不敢像以前一样再赌一把,下一盘大棋,砸他个几千亿,把弘芯做起来,把中国信科的基带部门弄到武汉,把RISCV处理器和6G基带做起来,凌九的GPU做起来,在弘芯代工,把深度系统的软件生态做大做强,搞一个光谷版wintel组合,直接对标硅谷,有武汉的芯片面板产业链,就近在鄂东组装出口,对标珠三角和长三角,希望还是很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7 18: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bestkaka 发表于 2021-1-7 18:05
对,是我发的,但是和我说的观点冲突么?


昨天的语气可不是今天这样,“很多人关心的卓翼项目”,按照今天的论调,一小代工企业,至于这样的语气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7 18: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estkaka 于 2021-1-7 18:18 编辑
qianhaiwan 发表于 2021-1-7 18:09
昨天的语气可不是今天这样,“很多人关心的卓翼项目”,一小代工企业,至于这样的语气么


这就怼的没意思了,我每天有去刷新增环评项目的习惯,看到卓翼的两个项目想起有很多人在问进度,顺手就发出来了。

而且我一直说的是:我认为武汉不需要再花大资源(土地白送,五免五减半,宿舍厂房给你盖好,工人给你从村里拉过来直接上班)去引进代工业,不代表我反对代工厂来武汉,这个很难理解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7 18: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firefly1130 发表于 2021-1-7 11:48
投资超310亿元武汉国际贸易城动工
汉口北规模将扩大一倍

阎总这钱不如投到武展地块,足可以建400+超恒隆的大型综合体,这不比汉口北那块好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7 18: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光谷科学岛 发表于 2021-1-7 18:34
阎总这钱不如投到武展地块,足可以建400+超恒隆的大型综合体,这不比汉口北那块好混!?

当年巨人怎么搞挂史玉柱的?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7 19: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尔弗雷德大帝 发表于 2021-1-7 18:07
武汉其实也还好,四大千亿级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做起来了,大方向很好,如果武汉的芯片面板软件生态和 ...

怕是晕了头,还砸几千亿到红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7 19: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里一直存在一种误区,就是武汉应该是全能型城市,现代服务业应该是国内前六,所以武汉应该全市各地街道上都应该是写字楼,工资就应该仅次于一线城市;制造业业应该是前五,所以任何产业武汉都应该名类前茅,要知道全球也只有中国一家做到了全产业链,一些人膜拜的工匠精神之国米德国、东瀛岛国都无法做到,中国任何一个一线城市也做不到,加工业城市姑苏更做不到。商贸流通也应该是高端品牌扎堆,只要开一个购物中心就恨不得都是重奢最少也要有一大群轻奢品牌,否则就是“稀烂”的场子。一说路网建设和绿化,就恨不得都应该深南大道那样,却丝毫不考虑武汉的维度高于华南,气候与植被是统一的,降雨量也不一样。一说写字楼,就恨不得个个都是无气窗、无竖肋的全玻璃幕墙,却丝毫不考虑写字楼市场存在甲级、乙级、商务公寓等层次的划分,目的是与大型企业、总部企业、中型企业、创业型企业相搭配的。一说起

所以,一些在沿海的专门从事出口加工制造、尤其是代工型城市待过的就老是拿这些经验来套武汉,却不顾这些城市当初就是少数因为享受沿海改革开放、港台投资多、跨国公司利用中国加入世贸劳动力廉价从亚洲四小龙转移产业等的机遇起来的,而且这些城市都不是省会城市,缺乏科教资源、大型企业,只能靠这个来发展。一说发展民营企业,就把温州经验来套武汉,全然不顾同处浙江的杭州、宁波等城市依然依靠大企业、跨国外资、民企总部来发展,根本就不照搬温州模式。


温州过去在浙江都属于一穷二白,所以才形成独特的草根经济、鸡毛换糖模式,这类模式只适合温州这个城市。苏州依靠GJ意志,抓住上层学习新加坡模式的机遇,利用政策资金发展起来的外资企业扎堆发展模式。但随着近年来外资尤其是跨国公司代工基地转移,也面临要发展高科技产业和自有企业的变革。


所以,武汉只能走适合武汉自己的模式,即不是全能型,不能什么产业都要大发展,而是结合自己的资源禀赋扬长避短。能够把芯屏端网真正发展起来,形成国内一极,就算是很大的成功了。不要什么产业都要,最后都发展不起来,连根本都没有了。硚口几十年前十武汉的地方国企集中营,武汉工业化的老巢之一,硚口造就是过去的武汉造,那么多行业都涉及,结果今天硚口有什么工业传承?

浙江传统制造业发展的最大经验就是专业化,分工明确,上下游产业链全贯通,一个县城就专门发展一类项目,配套企业全部成型,不用外地企业供货就能出产品,所以才成本低,竞争力强。绝对没有杭州也去搞打火机、玩具、饰品、皮鞋或者电子加工等。这就是产业分工。

武汉也应该这样,将上游的产业抓住,核心产业抓住,形成主导,下游产业、劳动密集型加工都放在城市圈的兄弟城市。这才是真正的湖北的上海。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7 19: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bakerxming027 发表于 2021-1-7 17:46
实际上武汉的高端产业吸纳不了多少就业人口,把目前比较好的华为、小米、长存、烽火等企业算进去,能解决多 ...

此言不符新的形势现实要求,由于建设用地日益紧缺,必须引进高端产业与研发中心,不能与县市争夺人力密集的低端产业,不然不仅与自身的身份与使命不符,也无法可持续发展。这个道理太浅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5 03:14 , Processed in 0.077089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