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24888|回复: 67

[历史文化] 邯郸城区移民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9 11:2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圣婴泣 于 2016-8-9 17:43 编辑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baa&scene=0#rd
       中国移民史可分为四个时期:1、先秦黄河中下游多向移民期。2、秦统一到两宋从黄河中下游向长江中下游的由北向南移民期。3、元明清长江流域由东向西移民期。4、近代沿边多方向移民期。中国现代人口分布的格局就是这四个时期依次展开的产物。
    新中国成立前后,伴随着解放军的南下,国民政府的垮台,大批军政人员、家属和富豪逃离大陆。国内饱受战乱,百废待兴。建国后,有几次大的迁徙活动。
    一是建国初期的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左右,建国后中央为了巩固边防,发展经济,安置人员的目的中国陆续出现过12个兵团,3个农建师,目前中国只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继续存在。国家制定支边政策大批人口迁往西北西南等地累计迁移约3000万。二是文革时期的知青上山下乡、下放和三线建设等。在属于三线地区的13个省、区投入巨资,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等,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三是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自发性迁移增多,各路劳动大军和农民工进城奔往沿海发达地区和。如深圳,1000多万人,均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还有10万大军下海南等;上亿的农民工往返、流动于城乡间,现在有多少已经定居,还没有准确的数字,但恐怕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移民运动了。四是出国潮,改革开放以来,大批人出国求学、务工、经商,现如今世界所有的国家基本上都有华人社区。
    安史之乱后我国人口的大量南迁而使人口中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古代中原的汉族人一大半已经南迁,今天的中原人三分之一是晋南移民的后裔。明王朝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今天河南、河北、山东有很多人都以洪洞大槐树为祖居地的,人们的代代口口相传,洪洞移民高潮持续近五十年。邯郸方言所属晋语片区,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座城市与那段移民故事的关系。
   
     新中国后关于邯郸人口迁徙当然离不开煤都、钢城与棉海的建设
    上世纪末曾有一句话很流行,“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如果给它前面加一句,那就是“七十年代看邯邢”。“邯邢”即邯邢基地,最早提出邯邢基地建设的是邓小平同志,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建设的,一个以邯郸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化工、机械、建材等综合基地。副总理李先念(后当选国家主席)当年称:“邯邢基地完全可以建成‘中国的鲁尔’李先念当场拍板:“调,从全国各地抽调。超过十万技术工人、三十万人移民邯郸,涌入了邯邢矿山局、华北矿建、中煤一建、中煤建安、煤炭设计院、水文地质局、第一勘探局等一大批中直单位。于是数万技术工人移民邯邢基地,深刻影响了现代邯郸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更对城市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973年,中煤一建的前身“邯邢煤炭工业基本建设局”成立,次年更名为“邯邢基地煤炭建设指挥部”(简称“煤指”)。中煤一建的职工来自贵州六盘水矿区(六十三处)、四川攀枝花(十处)、江西乐平(三十一处)、广东梅县(四十九处)。卫庆前回忆说,“那时候我们每个处都有几千人。全公司近两万人,算上家属,7万多人,全都在邯郸安家落户。”参加邯邢基地建设的有多少人?据不完全记载,中煤一建17790人;中煤建安13807人,华北矿建14902人,邯邢矿山局19779人…… 还有中煤建安公司、煤炭设计院、中煤水文地质局、第一勘探局等。几年间,超过十万技术工人、三十万人移民邯郸。这其中有多少高学历的工程技术人员?由于年代久远、部门更迭,我们已无从查找。抛开建设的功绩,在人才匮乏的时代,单从人口迁移的角度考虑,邯郸,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借助邯邢基地建设,没有任何成本就完成了十几万人的技术移民,这笔财富至今享用不尽。“邯邢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外称作‘505工程指挥部’,总部位置就在现在的中华大街和丛台路交叉口西北角,现丛台区政府的拐角楼即是其一部分。505工程指挥部下设铁矿和煤矿两大部分。铁矿又包括负责采矿的邯邢矿山局和负责矿山建设的“冶金矿山建设指挥部”,后者后来改叫“中国冶金部华北矿山建设集团(华北矿建)”,后更名为中国华北冶金建设集团(中国华冶)。1974年8月,邯邢矿山局和“华北矿建”正式分开办公。
     但由于种种原因,邯邢基地最终没有成为“中国的鲁尔”,甚至没有达到规划中的规模。1979年,邯邢基地在国民经济调整中下马,邯邢两地的一大批中直单位从此走上了开创性实践和探索企业生存发展的道路。邯邢基地失之桑榆,而邯郸却得之东隅,邯邢基地依然给邯郸留下了很多很多:它奠定了邯邢的工业基础改变了邯郸、邢台的产业结构。邯郸,从此成为全国最重要的钢铁、煤炭产区。
  邯郸素有“冀南棉海”之称,雪白的棉花造就了纺织历史的辉煌。依托资源优势,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邯郸兴起纺织工业,邯郸纺织印染联合厂、印染厂、织染厂等棉纺企业相继建成。在联纺路上,自西至东从建设大街段到光明大街段分布着邯郸第二纺织机械厂、邯郸市织染厂、邯郸国棉二厂、邯郸国棉三厂、邯郸国棉四厂、邯郸市丝绸厂、邯郸印染厂。联纺路这条风雨纺织路,位于城区北部,因路上分布着多家棉纺织企业而得名。它是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更是缠绵在众多市民心中的一个温暖情结。联纺路始建于1956年,当时为一条石渣路,路面宽7米,长3公里。那一年,邯郸的棉纺织企业在这一区域集中建设,这条路也因此得名。1972年,联纺路成为沥青混凝土道路,1974年从中华大街向东延伸至光明大街,1984年拓宽光明大街至南苏曹滏阳河桥段,1987年改造中华大街以西路段,至此联纺路成为邯郸一条东西方向的主干道。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后期,邯郸纺织工业达到鼎盛时期。邯郸棉纺织业从业人员最多占到了当时市内人口总数的近20%,这个数字足以说明当时的纺织业在人们生活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1950年,中纺部确定在滏阳河西岸(现棉纺一厂厂址)动工兴建一座由我国自己设计、施工、装备的现代化纺织厂。1956年,国家确定在邯郸市建立纺织印染联合厂,并成立了纺织印染联合厂筹建处,在筹建处的指挥下,二分厂、三分厂、四分厂年内陆续动工。一时间,大批人口迁移城区北部变得热闹起来,各条战线的建设大军聚集在此,掀起了建设高潮。1965年,河北印染厂(今邯郸印染厂)在涉县建成,1985年,该厂正式入驻联纺路。
    岁月沧桑,如今的邯郸纺织业已今非昔比,在联纺路上,邯郸纺织业留下了从兴起到辉煌,从辉煌到低谷,再由低谷到崛起的漫漫征程。
工业革命的步伐不仅让邯郸主城区增加了一倍的人口,而且大大提升了邯郸的人口素质。资料记载,1973———1977年,邯郸主城区增加了13万多人。这些人中,工程技术人员就有几万人。邯郸,也从此成为全国水文地质、勘探、矿山建设、设计等专业人才最为集中的城市。邯邢基地超过三十万的移民,再加上计划经济年代天津援建邯郸大型棉纺织厂超过五万人的移民,也极大提升了邯郸市普通话的普及程度。国家“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全国五个纺织基地和70年代国家大力建设的邯邢基地,数十万人移民邯郸市,当时的邯郸市成为普通话普及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近半个世纪以来人口迁徙改变了这座城市的发展。且在短时间内让邯郸接受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冲击。各种风俗在这里交融,各种观念在这里碰撞。它们一古脑儿地被邯郸吸收接纳,发酵成新的邯郸人文精神。若干年后,他们的下一代或者作为二代、三代移民扎根于此,或者通过“接力”的方式继续迁徙改变着自己的命运。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9 12:14: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邯郸的移民值得纪念!但是那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有些移民后代总留恋所谓的热火朝天的辉煌年代,其实难掩市场经济下部分阶层的失落,下岗潮、周边新富崛起等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大家还是要往前看,往未来看,谁没阔过、谁又没穷过、逝者已矣、来者可追,每个移民或本地人都只是普通老百姓而已。改变思维,整体转型,脚踏实地,全面发展。过去的,成也有,败也有,没有谁比谁更高尚,也没有谁比谁更龌龊。过去,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未来,是一片待开垦的天地。不论怎样,认可邯郸的,请一起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9 12: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知道煤指是这么来的~~~

计划经济害死人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9 12: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那段激情燃烧的的岁月,感谢那些曾经为邯郸做出贡献的人!
祝愿邯郸再次崛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9 13: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段历史少有人提前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9 17: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联防路升级开发,记忆中的联防路也就终止了~
棉二棉三棉四印染厂,邯郸转型之路漫漫,发展不停步,邯郸越来越好~
{:5_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9 17: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保留其中一个纺织厂,改建成工业博物馆,来记录当时的辉煌及历史。可惜领导们只看中土地变现钱,以后慢慢真应征了那句话:最奢侈的就是怀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9 18: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lonny1988 发表于 2016-8-9 17:49
应该保留其中一个纺织厂,改建成工业博物馆,来记录当时的辉煌及历史。可惜领导们只看中土地变现钱,以后慢 ...

得确,这也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9 18:4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赞!楼主讲的很系统,很全面,辛苦了!虽然半道儿流产了,但为邯郸奠定了雄厚的工业基础,感谢那个伟大的计划经济年代,那些勇于奉献的工人移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9 19:3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一代支援邯郸建设的前辈们发扬光荣传统努力把邯郸建设的更美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9 21:4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北蛮可怜的,当年刑邯基地无疾而终,国家拟建的唐山冀东钢铁基地也最终让位于与宝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0 15: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治理好环境的同时大力发展工业制造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还是有可取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0 17:25: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底,当年的移民成就了邯郸。后来这样的缺少市场经济思维的公家思想,也限制了邯郸的活力。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邯郸的普通话强势氛围,同样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0 17:43: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跟周边城市相比,不得不说。安阳、聊城、长治,这些城市的方言氛围,很接地气,文化统一,地域特征明显,居民认同感比较强。邯郸的普通话氛围,导致居民分层比较多,外来的邯郸人,跟说邯郸话的邯郸人包括邯郸老城里居民,城中村居民,邯郸老县区居民,都缺少亲缘认同,各个县区的居民跟邯郸市以上四种居民更是,各种亲疏有别,呈现一定的分层,不利于文化认同的统一。好处是,邯郸城区主体居民,包括普通话移民,老城里居民,城中村居民,邯郸老县区居民都是比较自信奔放,比较敞开怀抱将邯郸看成一个大城市,这个还是比较有古赵遗风,不甘寂寞,锐意宣传,暂时还是让各个下县和周边城市感觉邯郸不错,对这种大胆宣传,我们予以认可。希望能够杀出一条血路,希望未来的邯郸城区文化更加统一,接地气一些,好好考虑一下普通话和邯郸话在宣传上的结合。让普通话居民即便不懂邯郸话但也保持认同,形成亲缘文化实体,以更大魅力吸引周边居民,完成文化和经济城市的真正崛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0 17:58: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年轻人拍过一部名叫 大阳剧 的模仿屌丝男士的喜剧,主要对白普通话,但是中间穿插邯郸土语介绍,很青春也很本土自信。这帮孩子们生于邯郸,或许生活中用邯郸话也少,但是很认同本土特点的语言,同时也很具整个国家中宣传邯郸的好处,同时邯郸文化很时尚,无缝对接所有大城市的普通话氛围。既有本土认同,和本土统一,有包容开放面向全国,这是成为一个大城市的文化基础。邯郸周边比如聊城,我在街上问路说话就不像大城市,回复我话的哪怕挺时尚的年轻小伙美女,都一口聊城话,这样的城市有很强的自我本土认同,缺少大城市基础。邯郸相反,普通话普及超高,但是走了相反极端,对本土话语文化缺少认同。所以我们要赞扬大阳剧这样的本土草根视频作品,类似的还有个邯郸的大叔唱的一首歌,在展览馆我看大妈们跳那首歌挺开心,里头大妈有纯说普通话的,也有完全本土邯郸的,但是都对那个“邯郸的姑娘俊的的类”那首普通话邯郸话结合的歌特别认同,这个是好现象,形成本土认同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0 23: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已阅!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8 18:58 , Processed in 0.078840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