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xiaochuan77

[时讯] 46个部委派人现场指导,海南还有尚未公开的大动作!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3-9 16: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业遂:人 大 去年工作任务重、要求高、节奏快


      3月4日晚,十三届全国 人 大 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由大会发言人张业遂就大会议程和 人 大 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有记者提问,过去一年,全国 人 大 及其 常 委 会 出台了多部重要法律。全国 人 大 及其 常 委 会 去年立法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出台的法律都集中在哪些方面?

      对此,十三届全国 人 大 四次会议大会发言人张业遂表示,去年人大工作的特点是任务重、要求高、节奏快。全国 人 大 及 其 常 委 会 在以 习 近 平 同志为核心的 党 中 央 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认真履职尽责,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张业遂谈到,关于立法工作,十三届全国 人 大 三次会议以来,全国 人 大 及其 常 委 会 共制定修改法律23件,作出有关法律问题或重大问题的决定9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的法律,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包括制定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工作计划,修改《动物防疫法》等。

      二、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国家安全立法,包括制定《生物安全法》《出口管制法》《退役军人保障法》《海警法》,修改《国防法》、审议《数据安全法(草案)》。

      三、为维护香港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提供法律保障。采取“决定+立法”的方式,出台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

      四、加强对国家重大战略的法治保障,推动高质量发展,包括制定《长江保护法》,修改《专利法》《著作权法》,审议《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草案)》。

      五、加快民生和社会治理领域的立法,直接回应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包括编纂《民法典》,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审议《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反食品浪费法(草案)》。

      来源澎湃新闻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5583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0 02: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 克 强 总 理 作 政 府 工作报告(文字摘要)


      李 克 强 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我国交出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国 务 院 总 理 李 克 强 5日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在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多重严重冲击,在以 习 近 平 同志为核心的 党 中 央 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交出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全年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我国改革开放和 社 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又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李 克 强 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回顾抗疫历程: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国 务 院 总 理 李 克 强 5日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指出,在艰辛的抗疫历程中,党 中 央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习 近 平 总 书 记 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各方面持续努力,不断巩固防控成果。我们针对疫情形势变化,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健全常态化防控机制,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创造必要条件。


      李 克 强 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介绍,去年围绕市场主体的急需制定和实施宏观政策,稳住了经济基本盘

      国 务 院 总 理 李 克 强 5日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介绍,去年围绕市场主体的急需制定和实施宏观政策,稳住了经济基本盘。

      面对历史罕见的冲击,我们在“六稳”工作基础上,明确提出“六保”任务,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以保促稳、稳中求进。立足国情实际,既及时果断又保持定力,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科学把握规模性政策的平衡点。注重用改革和创新办法,助企纾困和激发活力并举,帮助受冲击最直接且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难关。实施阶段性大规模减税降费,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其中减免社保费1.7万亿元。创新宏观政策实施方式,对新增2万亿元 中 央 财政资金建立直达机制,省级财政加大资金下沉力度,共同为市县基层落实惠企利民政策及时补充财力。支持银行定向增加贷款并降低利率水平,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50%以上,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对大企业复工复产加强“点对点”服务。经过艰苦努力,我们率先实现复工复产,经济恢复好于预期,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宏观调控积累了新的经验,以合理代价取得较大成效。


      李 克 强 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介绍,去年优先稳就业保民生,人民生活得到切实保障

      国 务 院 总 理 李 克 强 5日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介绍,去年优先稳就业保民生,人民生活得到切实保障。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保市场主体也是为稳就业保民生。各地加大稳岗扩岗激励力度,企业和员工共同克服困难。多渠道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就业。新增市场主体恢复快速增长,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到5.2%。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在巨大冲击下能够保持就业大局稳定,尤为难能可贵。加强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线上办公、网络购物、无接触配送等广泛开展。大幅度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对因疫情遇困群众及时给予救助,新纳入低保、特困供养近600万人,实施临时救助超过800万人次。抵御严重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全力应急抢险救援,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基本生活。


      李 克 强 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介绍,去年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国 务 院 总 理 李 克 强 5日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介绍,去年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较大幅度增加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对工作难度大的贫困县和贫困村挂牌督战,精准落实各项帮扶措施。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帮助返乡贫困劳动力再就业,努力稳住务工收入。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加强易返贫致贫人口监测和帮扶。年初剩余的55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长江、黄河、海岸带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深入实施,生态建设得到加强。稳妥化解地方ZF债务风险,及时处置一批重大金融风险隐患。


      李 克 强 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介绍,去年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国 务 院 总 理 李 克 强 5日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介绍,去年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社会事业等领域改革。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等重大举措陆续推出。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保持增长。


      李 克 强 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介绍,去年大力促进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国 务 院 总 理 李 克 强 5日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介绍,去年大力促进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功组建首批国家实验室。“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突破性成果不断涌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推广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相关举措。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李 克 强 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介绍,去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城乡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

      国 务 院 总 理 李 克 强 5日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介绍,去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城乡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粮食实现增产,生猪产能加快恢复,乡村建设稳步展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推进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在实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方面出台一批新举措。


      李 克 强 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介绍,去年加强依法行政和社会建设,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国 务 院 总 理 李 克 强 5日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介绍,去年加强依法行政和社会建设,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提请全国 人 大 常 委 会 审议法律议案9件,制定修订行政法规37部。广泛开展线上教学,秋季学期实现全面复学,1000多万高中毕业生顺利完成高考。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现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目标。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力度。提升大规模核酸检测能力,新冠肺炎患者治疗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保障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实现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完善城乡基层治理。扎实做好信访工作。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开展 国 务 院 大督查。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加强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和处置。严格食品药品疫苗监管。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平安中国建设取得新成效。


      李 克 强 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指出,去年贯彻落实 党 中 央 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

      国 务 院 总 理 李 克 强 5日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指出,去年贯彻落实 党 中 央 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严格落实 中 央 八项规定精神,持续为基层减负。


      李 克 强 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介绍,去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卓有成效

      国 务 院 总 理 李 克 强 5日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介绍,去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卓有成效。习 近 平 主 席 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通过视频方式主持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出席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世界卫生大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活动。坚持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支持国际抗疫合作,倡导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 克 强 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指出,一年来的工作殊为不易,彰显了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国 务 院 总 理 李 克 强 5日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指出,一年来的工作殊为不易。各地区各部门顾全大局、尽责担当,上亿市场主体在应对冲击中展现出坚强韧性,广大人民群众勤劳付出、共克时艰,诠释了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彰显了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力量源泉。


      李 克 强 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以 习 近 平 同志为核心的 党 中 央 坚强领导的结果

      国 务 院 总 理 李 克 强 5日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以 习 近 平 同志为核心的 党 中 央 坚强领导的结果,是 习 近 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 会 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


      李 克 强 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指出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国 务 院 总 理 李 克 强 5日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指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国内疫情防控仍有薄弱环节,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居民消费仍受制约,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困难较多,稳就业压力较大。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强。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防范化解金融等领域风险任务依然艰巨。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政 府 工作存在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同程度存在,少数 干 部 不担当不作为不善为。一些领域腐败问题仍有发生。我们一定要直面问题和挑战,尽心竭力改进工作,决不辜负人民期待!


      李 克 强 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介绍“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

      国 务 院 总 理 李 克 强 5日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介绍,过去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国内生产总值从不到70万亿元增加到超过100万亿元。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摆脱了“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困境,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连年丰收。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目标顺利实现,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超过2100万套。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污染防治力度加大,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金融风险处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发展取得新成就,教育公平和质量较大提升,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经过五年持续奋斗,“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胜利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李 克 强 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介绍“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

      国 务 院 总 理 李 克 强 5日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介绍,“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 社 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 社 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根据《中 共 中 央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国 务 院 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纲要草案》坚持以 习 近 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 会 主义思想为指导,实化量化“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全文提交大会审查,这里概述几个方面。

      ——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促进增长潜力充分发挥。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物价水平保持总体平稳,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ZF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破除制约要素合理流动的堵点,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黑土地保护工程,确保种源安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构建高水平 社 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全面完善产权制度,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提升ZF经济治理能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建设,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和城市黑臭水体。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扩大就业容量。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工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优化社会救助和慈善制度。发展 社 会 主义先进文化,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实施粮食、能源资源、金融安全战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提高能源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李 克 强 说,展望未来,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奋力谱写中国特色 社 会 主义事业新篇章!


      李 克 强 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国 务 院 总 理 李 克 强 5日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ZF工作,要在以 习 近 平 同志为核心的 党 中 央 坚强领导下,以 习 近 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 会 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 共 产 党 成立100周年。


      李 克 强 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国 务 院 总 理 李 克 强 5日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我国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要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巩固恢复性增长基础,努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进出口量稳质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经济增速是综合性指标,今年预期目标设定为6%以上,考虑了经济运行恢复情况,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速、就业、物价等预期目标,体现了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要求,与今后目标平稳衔接,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做好今年工作,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常态化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继续毫不放松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抓好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防控,补上短板漏洞,严防出现聚集性疫情和散发病例传播扩散,有序推进疫苗研制和免费接种,提高科学精准防控能力和水平。


      李 克 强 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国 务 院 总 理 李 克 强 5日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宏观政策要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完善,进一步巩固经济基本盘。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考虑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经济逐步恢复,今年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因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财政支出总规模比去年增加,重点仍是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中 央 本级支出继续安排负增长,进一步大幅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7.8%、增幅明显高于去年,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等增幅均超过10%。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并扩大范围,将2.8万亿元 中 央 财政资金纳入直达机制、规模明显大于去年,为市县基层惠企利民提供更加及时有力的财力支持。各级 政 府 都要节用为民、坚持过紧日子,确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助力市场主体青山常在、生机盎然。

      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市场主体恢复元气、增强活力,需要再帮一把。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延长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等部分阶段性政策执行期限,实施新的结构性减税举措,对冲部分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各地要把减税政策及时落实到位,确保市场主体应享尽享。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普惠金融力度。延长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完善贷款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加快信用信息共享步伐。完善金融机构考核、评价和尽职免责制度。引导银行扩大信用贷款、持续增加首贷户,推广随借随还贷款,使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受疫情持续影响行业企业给予定向支持。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适当降低小微企业支付手续费。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今年务必做到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着力稳定现有岗位,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给予必要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继续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扩大失业保险返还等阶段性稳岗政策惠及范围,延长以工代训政策实施期限。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降低就业门槛,动态优化国家职业资格目录,降低或取消部分准入类职业资格考试工作年限要求。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快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继续对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推动放开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完善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政策,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拓宽职业技能培训资金使用范围,开展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和高职扩招三年行动目标,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运用就业专项补助等资金,支持各类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零工市场建设,广开就业门路,为有意愿有能力的人创造更多公平就业机会。


      李 克 强 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国 务 院 总 理 李 克 强 5日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落实助企纾困政策的同时,加大力度推动相关改革,培育更加活跃更有创造力的市场主体。

      进一步转变ZF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ZF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 政 府 更好结合。继续放宽市场准入,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将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大力推进涉企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实行中小微企业简易注销制度。实施工业产品准入制度改革,推进汽车、电子电器等行业生产准入和流通管理全流程改革。把有效监管作为简政放权的必要保障,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加强对取消或下放审批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分级分类监管政策,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大力推行“互联网+监管”,提升监管能力,加大失信惩处力度,以公正监管促进优胜劣汰。加强数字 政 府 建设,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推动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企业和群众经常办理的事项,今年要基本实现“跨省通办”。

      用改革办法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推进能源、交通、电信等基础性行业改革,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收费水平。允许所有制造业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进一步清理用电不合理加价,继续推动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全面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坚决整治妨碍货车通行的道路限高限宽设施和检查卡点。取消港口建设费,将民航发展基金航空公司征收标准降低20%。鼓励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方对承租国有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推动各类中介机构公开服务条件、流程、时限和收费标准。要严控非税收入不合理增长,严厉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不得扰民渔利,让市场主体安心经营、轻装前行。

      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和完善 社 会 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各类市场主体都是国家现代化的建设者,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弘扬企业家精神。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坚决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加大预算公开力度,精简享受税费优惠政策的办理流程和手续。落实 中 央 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继续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强化公司治理,推进政策性银行分类分账改革,提升保险保障和服务功能。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完善常态化退市机制,加强债券市场建设,更好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拓展市场主体融资渠道。强化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科技监管,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完善金融风险处置工作机制,压实各方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金融机构要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分。


      李 克 强 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提出,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

      国 务 院 总 理 李 克 强 5日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提出,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完善科技项目和创新基地布局。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深入谋划推进“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改革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式,推广“揭榜挂帅”等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增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带动作用。发展疾病防治攻关等民生科技。促进科技开放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要健全稳定支持机制,大幅增加投入,中 央 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6%,落实扩大经费使用自主权政策,完善项目评审和人才评价机制,切实减轻科研人员不合理负担,使他们能够沉下心来致力科学探索,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拓展产学研用融合通道,健全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完善创业投资监管体制和发展政策,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推动企业以创新引领发展。

      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继续完成“三去一降一补”重要任务。对先进制造业企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提高制造业贷款比重,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和中小微企业协作配套作用。发展工业互联网,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丰富应用场景。统筹新兴产业布局。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有效衔接,弘扬工匠精神,以精工细作提升中国制造品质。


      李 克 强 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

      国 务 院 总 理 李 克 强 5日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紧紧围绕改善民生拓展需求,促进消费与投资有效结合,实现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稳定和扩大消费。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健全城乡流通体系,加快电商、快递进农村,扩大县乡消费。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取消对二手车交易不合理限制,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发展健康、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消费。鼓励企业创新产品和服务,便利新产品市场准入,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保障小店商铺等便民服务业有序运营。运用好“互联网+”,推进线上线下更广更深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捷舒心的服务和产品。引导平台企业合理降低商户服务费。稳步提高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让居民能消费、愿消费,以促进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

      扩大有效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 政 府 专项债券3.65万亿元,优先支持在建工程,合理扩大使用范围。中 央 预算内投资安排6100亿元。继续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实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现代物流体系。ZF投资更多向惠及面广的民生项目倾斜,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提升县城公共服务水平。简化投资审批程序,推进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完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政策,进一步拆除妨碍民间投资的各种藩篱,在更多领域让社会资本进得来、能发展、有作为。


      李 克 强 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

      国 务 院 总 理 李 克 强 5日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抓好农业生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脱贫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发展壮大脱贫地区产业,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分层分类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发挥中央单位和社会力量帮扶作用,继续支持脱贫地区增强内生发展能力。

      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要害是种子和耕地。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质量,完善灌溉设施,强化耕地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稳定种粮农民补贴,适度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扩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和品质。多措并举扩大油料生产。发展畜禽水产养殖,稳定生猪生产。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开展粮食节约行动。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我们一定要下力气也完全有能力保障好14亿人的粮食安全。

      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稳步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深化供销社、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等改革。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支付。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千方百计使亿万农民多增收、有奔头。


      李 克 强 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

      国 务 院 总 理 李 克 强 5日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更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推动进出口稳定发展。加强对中小外贸企业信贷支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优化承保和理赔条件,深化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稳定加工贸易,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创新发展服务贸易。优化调整进口税收政策,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口。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重大展会。推动国际物流畅通,清理规范口岸收费,不断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积极有效利用外资。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推动服务业有序开放,增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制定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加强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创新,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自贸试验区融合发展,发挥好各类开发区开放平台作用。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欢迎外商扩大在华投资,分享中国开放的大市场和发展机遇。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坚持以企业为主体、遵循市场化原则,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有序推动重大项目合作,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对外投资合作质量效益。

      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尽早生效实施、中欧投资协定签署,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程,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在相互尊重基础上,推动中美平等互利经贸关系向前发展。中国愿与世界各国扩大相互开放,实现互利共赢。


      李 克 强 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国 务 院 总 理 李 克 强 5日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和联防联控,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0%。整治入河入海排污口和城市黑臭水体,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园区工业废水处置能力,严格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继续严禁洋垃圾入境。有序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推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研究制定生态保护补偿条例。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拥有更多碧水蓝天。

      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扩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促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应用,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中国作为地球村的一员,将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


      李 克 强 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提出,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国 务 院 总 理 李 克 强 5日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提出,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注重解民忧、纾民困,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持续改善人民生活。

      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快补齐农村办学条件短板,健全教师工资保障长效机制,改善乡村教师待遇。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入园率,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办园。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更好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努力让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健康中国行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和物资保障体系,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扩大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加强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坚持中西医并重,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支持社会办医,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规范发展。强化食品药品疫苗监管。优化预约诊疗等便民措施,努力让大病、急难病患者尽早得到治疗。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增加30元和5元,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逐步将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完善短缺药品保供稳价机制,采取把更多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带量采购等办法,进一步明显降低患者医药负担。

      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加强基本民生保障。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工作,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继续实施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促进医养康养相结合,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发展社区养老、托幼、用餐、保洁等多样化服务,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实施更优惠政策,让社区生活更加便利。完善传统服务保障措施,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更周全更贴心的服务。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需求,并做到不让智能工具给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碍。健全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提升残疾康复服务质量。分层分类做好社会救助,及时帮扶受疫情灾情影响的困难群众,坚决兜住民生底线。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培育和践行 社 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和档案等事业。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和管理,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导全民阅读。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精心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慈善事业发展。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继续完善信访制度。启动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切实做好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防御和气象服务。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防范打击各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李 克 强 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谈ZF建设

      国 务 院 总 理 李 克 强 5日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指出,面对新的任务和挑战,各级 政 府 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 习 近 平 同志为核心的 党 中 央 保持高度一致,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法治 政 府 建设。坚持政务公开。依法接受同级 人 大 及其 常 委 会 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 政 协 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支持工会、共 青 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锲而不舍落实 中 央 八项规定精神。政 府 工作人员要自觉接受法律监督、监察监督和人民监督。加强廉洁 政 府 建设,持续整治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全面实现现代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仍要付出艰苦努力。必须立足 社 会 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着力办好自己的事。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谋发展、惠民生。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忌在工作中搞“一刀切”,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事不畏难、责不避险,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风险隐患。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推进改革开放,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担当作为,实干苦干,不断创造人民期待的发展业绩。


      李 克 强 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和海外侨胞工作

      国 务 院 总 理 李 克 强 5日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 社 会 主义社会相适应。全面贯彻党的侨务政策,维护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合法权益,更大凝聚中华儿女共创辉煌的磅礴力量。


      李 克 强 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谈国防和军队建设

      国 务 院 总 理 李 克 强 5日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人民军队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疫情防控中展示出过硬本领和优良作风。新的一年,要深入贯彻 习 近 平 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严格落实 军 委 主 席 负责制,聚焦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全面加强练兵备战,统筹应对各方向各领域安全风险,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各级 政 府 要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入开展“双拥”活动,谱写鱼水情深的时代华章。


      李 克 强 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谈港澳台工作

      国 务 院 总 理 李 克 强 5日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继续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完善特别行政区同宪法和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我们要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高度警惕和坚决遏制“台 独”分 裂 活动。完善保障台湾同胞福祉和在大陆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合作、融合发展,同心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


      李 克 强 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谈外交工作

      国 务 院 总 理 李 克 强 5日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开放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持续深化国际和地区合作,积极参与重大传染病防控国际合作。中国愿同所有国家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础上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为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不懈努力!


      李 克 强 在政 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 共 产 党 百年华诞

      国 务 院 总 理 李 克 强 5日在 政 府 工作报告中指出,重任在肩,更须砥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 习 近 平 同志为核心的 党 中 央 周围,高举中国特色 社 会 主义伟大旗帜,以 习 近 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 会 主义思想为指导,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 共 产 党 百年华诞,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 社 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来源中国 政 府 网

http://www.gov.cn/xinwen/2021-03/05/content_5590492.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1 02: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 务 委 员 会 工作报告(摘要)


      受全国 人 大 常 委 会 委托,全国 人 大 常 委 会 委 员 长 栗 战 书 3月8日向十三届全国 人 大 四次会议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 务 委 员 会 工作报告》。报告摘要如下:

      十三届全国 人 大 三次会议以来的主要工作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以 习 近 平 同志为核心的 党 中 央 ,从容应对世所罕见的风险挑战,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 习 近 平 同志为核心的 党 中 央 坚强领导下,全国 人 大 常 委 会 坚持以 习 近 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 会 主 义 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 习 近 平 法治思想,履职尽责、积极作为,为推动重大工作部署、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维护国家安全提供法律保障,有效发挥了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十三届全国 人 大 三次会议以来的10个月,  常 委 会  认真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制定法律9件,修改法律13件,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8件,正在审议的法律案23件;听取审议35个报告,检查1个决定和6部法律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询问2次,开展专题调研6项,作出决议1项;决定批准或加入条约7项;审议通过39个任免案,依法任免国家工作人员259人次。
  
      常 委 会  工作最为显著的特点是紧跟 党 中 央 重大决策部署,紧贴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对法治建设的呼声期盼,紧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的法律需求实际,加强立法和法律监督,努力使各项工作更好围绕中心和大局、更好服务国家和人民。

      一、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国家法治统一

      完善宪法相关法律制度。修改国旗法、国徽法,更好维护国家形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捍卫国旗和国徽的尊严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修改选举法,适当增加县乡两级 人 大 代表名额,夯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础。适应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制定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审议监察官法草案。全国 人 大 组织法、全国 人 大 议事规则制定30多年来,进行首次修改,提交大会审议的修正草案,全面贯彻坚持党的领导政治原则,充分吸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践的新经验、新成果,充分反映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机构设置及其职能发生的新变化。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把这两部法律修改好,成为全国 人 大 及其  常 委 会  依法履职、确保 人 大 工作高效运行的程序法,成为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保障法。

      维护香港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法治秩序。十三届全国 人 大 三次会议作出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后,  常 委 会  迅速行动,于去年6月连续召开两次会议,审议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并决定将其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当地公布实施,扭转了香港在国家安全领域长期“不设防”的严峻局面。去年8月、11月,先后通过关于香港第六届立法会继续履行职责的决定、关于香港立法会议员资格问题的决定,本次大会将作出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之后  常 委 会  将根据这一决定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打出一套法律的“组合拳”。

      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根据 党 中 央 决策部署,落实宪法规定,作出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 习 近 平  主 席 签署 主 席 令,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举办6次宪法宣誓仪式,任命和决定任命的23位国家工作人员庄严宣誓。开展国家宪法日活动,召开第7个国家宪法日座谈会。

      做好合宪性审查和备案审查工作。回应涉及宪法有关问题的关切,确保法律法规和政策举措符合宪法规定、宪法精神。2020年共收到报送备案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济特区法规、司法解释、特别行政区法律1310件,逐件进行主动审查。围绕疫情防控、野生动物保护、民法典实施、食品药品安全、优化营商环境等五个方面开展专项审查和集中清理,发现需要修改或废止的规范性文件3372件,督促有关方面及时予以纠正。做好依申请审查和移送审查,共收到公民、组织提出的审查建议5146件,对属于  常 委 会  审查范围的3378件逐一进行研究,提出处理意见,其他建议分别移送有关机关处理。收到有关部门移送审查的地方性法规58件,督促制定机关修改或废止了27件。推动地方 人 大 普遍建立听取备案审查工作报告制度。正式开通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

      二、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顺应人民期盼,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加强公共卫生立法修法。截至目前,已完成修订动物防疫法等6项任务,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等11项任务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推动依法做好公布疫情信息、调配应急物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市场秩序等工作。

      加快国家安全立法。制定生物安全法、出口管制法,修改档案法,审议海上交通安全法修订草案、数据安全法草案、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贯彻落实 习 近 平 强军思想,适应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需要,制定海警法、退役军人保障法,修改国防法、人民武装警察法,审议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草案、兵役法修订草案、军事设施保护法修订草案。

      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立法。制定城市维护建设税法、契税法,修改专利法、著作权法,审议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印花税法草案、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草案,作出关于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 法 院 的决定和关于设立北京金融 法 院 的决定。

      抓紧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领域立法。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行政处罚法,审议反食品浪费法草案、反有组织犯罪法草案、法律援助法草案、家庭教育法草案、教育法修正草案。聚焦特定领域、特殊问题,积极开展“小切口”立法,拓展了立法工作方法和路径,标志着立法工作进一步向专业化、具体化方向发展。

      继续完善生态环保法律。本届以来制定和修改长江保护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12部相关法律,作出1项决议,正在审议湿地保护法草案,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划定生态红线,守护绿水青山。去年12月通过的长江保护法,全面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是我国第一部全流域的专门法。及时召开长江保护法实施座谈会。

      做好民法典实施相关工作,推动相关配套法规和司法解释的修改完善,阐释好民法典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带头做好宣传、推进、保障实施工作。

      三、坚持寓支持于监督之中,依法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

      强化计划和预算、决算审查监督。紧扣十三届全国 人 大 三次会议批准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突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听取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中 央 决算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审计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2019年 中 央 决算。听取审议关于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专题询问,开展整改情况跟踪监督。认真开展疫情防控税费优惠政策、减税降费专题调研。

      深入推进 人 大 预算审查监督重点拓展改革。制定关于加强地方 人 大 对 政 府 债务审查监督的指导意见。开展全口径预算审查、全过程预算监管。加强政策实施效果和资金使用绩效情况监督,建立听取 政 府 预算绩效评价情况及相关部门重要政策和重点资金绩效情况通报机制。推进预算联网监督系统二期建设。

      认真履行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职责。作出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听取审议2019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和关于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开展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情况监督调研。开展健全国有资产治理体系专题调研。

      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听取审议 国 务 院 关于科技创新、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脱贫攻坚、财政农业农村资金分配使用情况的报告。首次听取审议国家监察 委 员 会 关于开展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情况的报告。

      加强执法司法工作监督。听取审议 国 务 院 关于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听取审议最高人民 法 院 关于加强民事审判工作依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情况的报告、关于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情况的中期报告,听取审议最高人民 检 察 院 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情况的报告。

      持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检查了关于全面禁止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和食用的决定、野生动物保护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慈善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实施情况,听取审议 国 务 院 关于研究处理“一决定一法”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情况的报告。连续3年先后检查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实地检查22个省份的78个地市,召开74场座谈会,暗访170个单位和项目,梳理20类82个问题,点名曝光143个单位存在的问题。

      扎实做好专题调研。把专题调研作为  常 委 会  开展工作监督的重要方式, 委 员 长 会议组成人员、  常 委 会  、专门 委 员 会 和工作 委 员 会 开展232次调研,形成了307个调研报告。其中,  常 委 会  组织开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若干重要问题、生态环保决议落实情况、珍惜粮食反对浪费情况、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险法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政 府 投资基金管理与改革等6项专题调研。“十四五”规划纲要相关专题调研历时4个多月,形成22份专题调研报告,有效服务 人 大 监督和立法修法工作,也为 中 央 和国家机关提供决策参考和工作参考。

      四、坚持代表主体地位,支持和服务代表依法履职

      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国 人 大 代表工作“35条具体措施”,不断提高代表工作水平。

      认真办好代表议案和建议。十三届全国 人 大 三次会议 主 席 团交付的506件代表议案全部审议完毕,其中118件议案涉及的22个立法项目已审议通过或正在审议,168件议案涉及的58个立法项目已列入立法规划或计划。代表提出的9180件建议,交由194家承办单位办理并全部答复代表,代表建议所提问题得到解决或计划逐步解决的占71.28%。将181件代表建议涉及的9个方面问题确定为重点督办建议,全国 人 大 有关专门 委 员 会 负责督办。代表在闭会期间提交的400多件建议,交由98家承办单位研究处理,做到即收即办、逐件反馈。

      密切  常 委 会  同代表的联系。  常 委 会  组成人员直接联系439位代表,认真听取代表意见建议。推动代表深度参与  常 委 会  工作,邀请175人次代表列席  常 委 会  会议,召开2次列席代表座谈会。各专门 委 员 会 探索建立对口联系代表机制,500多人次代表参加执法检查、工作调研、计划和预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管理监督等工作。落实重要法律草案征求代表意见机制。增设6个立法联系点,新设5个基层预算审查监督联系点。

      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代表联系群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按照  常 委 会  统一安排,约1800人次代表参加集中视察、专题调研活动,形成一批重要调研成果。全国 人 大 代表就近参加代表联络站、代表之家活动,积极推动解决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保等方面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

      加强代表履职能力建设。创建全国 人 大 网络学院。开设 人 大 历史、代表履职知识、代表风采等具有 人 大 特色的专栏,增强培训课程针对性和实效性,截至目前课程总点播量达到83万次。举办3期网络视频学习班和2期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代表学习班,1.1万人次代表和地方 人 大 负责同志参加学习。

      改进 人 大 信访工作,开通网上信访平台,一年多来处理网上信访2.4万件次。认真研究分析群众来信来访反映集中的问题,在相关立法修法工作中予以回应。

      五、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发挥 人 大 外事工作的职能作用

      创新外事活动形式,举行各层级双边视频活动46场,出席视频会议26场,进行通话交流15次,开展线下外事活动27场,外交信函往来近600件。

      加强双边友好交往。举行中俄议会合作 委 员 会 第六次会议、中法议会合作 委 员 会 第十一次会议,同蒙古国家大呼拉尔开展定期机制交流;与日本、韩国、老挝、柬埔寨、印尼、新加坡、乌兹别克斯坦、德国、肯尼亚等国议会领导人视频会晤,从立法机构角度助力国家关系深入发展。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通过后,全国 人 大 以双边友好小组组长名义给93个国家议会和欧洲议会发了106封信函,介绍有关情况、阐释中方立场,获得广泛理解和支持。

      推动多边交流合作。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议会的政策沟通和立法交流。出席第五次世界议长大会、第六届金砖国家议会论坛等视频会议,参加各国议会联盟、议会世贸大会指导 委 员 会 、亚洲议会大会、东盟各国议会间大会等多边活动,推动将“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人民为中心”、“团结合作、共同抗疫”等主张写入多边会议文件。

      对外宣介中国道路和中国制度。积极宣介 习 近 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 会 主 义 思想,主动介绍中国发展成就和对世界的贡献。主动宣介 习 近 平 法治思想,介绍 人 大 制度和立法工作。主动宣介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分享中国抗疫经验做法。加强 人 大 英文网站建设,办好中国 人 大 杂志英文版。

      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发挥  常 委 会  发言人、外事委发言人、法工委发言人机制作用,在涉港、涉疆、涉台和抗疫问题上阐明中方立场。

      六、加强履职能力建设,不断提升  常 委 会  自身建设水平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学习《 习 近 平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开展7次  常 委 会  党组集体学习,举办6次  常 委 会  专题讲座,及时传达学习 习 近 平  总 书 记 重要讲话和 中 央 会议、文件精神。召开 习 近 平  总 书 记 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学习交流会、第26次全国地方立法工作座谈会,深入学习 习 近 平 法治思想,带头学习宣传宪法法律和相关履职知识。

      完善  常 委 会  运行机制。制定全国 人 大 例会、其他重要会议改进会风的具体措施。合理安排 委 员 长 会议、  常 委 会  会议。按照紧凑高效的原则,合理安排会议日程。  常 委 会  召开了8次会议,平均出席率超过97%,列席人员到会率超过95%。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保障  常 委 会  组成人员充分行使民主权利。

      充分发挥专门 委 员 会 作用。修订专门 委 员 会 分党组工作规则。各专门 委 员 会 共召开152次会议,牵头起草13件法律草案并依法提请审议。协助  常 委 会  做好备案审查工作。组织开展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持续跟踪监督  常 委 会  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

      加强 人 大 机关建设。坚持办好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周活动,继续开展机关内部巡视,梳理完善137项机关制度。严格执行 中 央 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推进“灯下黑”问题专项整治,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提高参谋服务保障工作水平。

      统筹做好 人 大 舆论宣传工作。积极研究、阐释、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准确报道 人 大 会议和立法、监督工作,认真办好“代表通道”、“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大力宣传代表在抗疫斗争、脱贫攻坚、民族团结中的履职担当,讲好中国故事、中国 人 大 故事、 人 大 代表故事。

      常 委 会  工作还有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是:立法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立法形式不够丰富,一些领域法律跟不上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监督工作的实效性需要进一步提升,监督的形式和工作机制有待探索创新和不断完善;代表工作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需要为代表履职创造更好的条件。  常 委 会  将虚心听取代表和各方面意见建议,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更好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

      中 央 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确立了 习 近 平 法治思想的指导地位, 习 近 平  总 书 记 多次就 人 大 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在新的奋斗征程上,必须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牢牢把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掌握在人民手中。

      今后一年的主要任务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 社 会 主 义 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中国 共 产 党  成立100周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进入新发展阶段, 人 大 工作必须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善于作为,自觉承担起新时代新征程对 人 大 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
  
      常 委 会  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在以 习 近 平 同志为核心的 党 中 央 坚强领导下,以 习 近 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 会 主 义 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 习 近 平 法治思想和 习 近 平  总 书 记 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谋划 人 大 工作,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发挥好在全面建设 社 会 主 义 现代化国家中的职能作用。

      一、切实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认真抓好宪法实施工作,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积极回应涉及宪法有关问题的关切。加快推进宪法相关法立法修法工作,制定监察官法,修改全国 人 大 常 委 会 议事规则、 国 务 院 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 政 府 组织法等。切实加强宪法监督工作,认真做好合宪性审查、备案审查工作,维护国家法治统一。持续推动宪法宣传教育,组织好宪法宣誓、国家宪法日活动。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

      二、切实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根据立法工作计划,初步安排审议45件法律案,还提出了近20件预备项目。继续实施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工作计划,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传染病防治法、国境卫生检疫法、执业医师法等。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健全国家安全法治体系,制定反有组织犯罪法、陆地国界法、粮食安全保障法、数据安全法、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修改突发事件应对法、海上交通安全法、安全生产法、兵役法、军事设施保护法等。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科技创新,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期货法、印花税法、乡村振兴促进法,修改反垄断法、科学技术进步法、公司法、企业破产法、审计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畜牧法等。完善民生保障、教育文化、社会治理、生态环保急需的法律制度,制定反食品浪费法、文化产业促进法、家庭教育法、学前教育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社会救助法、法律援助法、湿地保护法、南极活动与环境保护法,修改体育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加快推进黄河保护立法。及时跟进研究数字经济、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应用领域的相关法律制度。加快推进涉外领域立法,围绕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长臂管辖等,充实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的法律“工具箱”。

      丰富立法形式,坚持既要搞“大块头”,又要搞“小快灵”,适时启动条件成熟领域法典编纂工作,针对实际需要以“小切口”形式推进立法。

      三、切实加强监督工作,确保国家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根据监督工作计划,预安排了29个监督项目。切实承担好推进 人 大 预算审查监督重点拓展改革、监督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两项职责,听取审议计划执行等7个工作报告,修改关于加强 中 央 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监督的决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好专项工作监督,听取审议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10个专项报告。坚持做好立法与推进法律实施并重,检查企业破产法等6部法律的实施情况。结合听取审议关于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检查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开展2次专题询问。围绕财政补贴管理与改革等,开展6项专题调研。进一步完善监督工作机制,改进方式方法,增强监督工作实效性。

      四、切实加强代表工作,更好发挥代表作用。深入落实  常 委 会  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制度,健全专门 委 员 会 、工作 委 员 会 联系代表机制。强化代表对  常 委 会  和专门 委 员 会 、工作 委 员 会 立法、监督、对外交往工作的参与。提高代表议案和建议工作水平。支持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加强代表服务保障工作,继续建好代表履职信息化平台。加强全国 人 大 网络学院建设,完善代表系统培训机制。支持原选举单位依法监督代表履职,推动代表履职档案规范化建设。实施新修改的选举法,做好全国县乡两级 人 大 换届选举工作。

      五、切实加强 人 大 外事工作,深化和拓展各层级各领域交流合作。统筹安排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对外交往。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对外交往,积极参与议会多边机制活动。围绕国家核心利益和重大问题主动发声,宣介中国道路、制度和政策、理念、主张。

      六、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夯实履职的思想政治组织基础。深入学习贯彻 习 近 平 法治思想和 习 近 平  总 书 记 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切实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中国特色 社 会 主 义 法学理论研究。更好发挥专门 委 员 会 作用,发挥  常 委 会  工作机构作用。全面贯彻 中 央 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健全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加强新闻舆论工作。加强与地方 人 大 的工作交流。

      来源澎湃新闻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6146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2 15: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高人民 检 察 院 工作报告(摘要)


      最高人民 检 察 院 检 察 长 张军3月8日下午向十三届全国 人 大 四次会议作最高 人 民 检 察 院 工作报告。摘要如下:

      2020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极不平凡。在以 习 近 平 同志为核心的 党 中 央 坚强领导下,在全国 人 大  及其 常 委 会 有力监督下,最高人民 检 察 院 坚持以 习 近 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 会 主 义 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 习 近 平 法治思想,切实落实十三届全国 人 大  三次会议决议,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融入检察履职,积极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影响,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担当作为,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一年来,全国 检 察 机 关 共办理各类案件301万件,同比下降19.4%。其中,受理的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申诉案件同比分别下降30.6%、12.4%和46.1%;主动履职的公益诉讼、诉讼监督案件同比分别上升19.2%和9.6%。

      一、积极参与国家治理,以检察保障助推中国之治

      着力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自觉在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中担当作为。批准逮捕各类 犯 罪  嫌 疑 人 770561人、提起公诉1572971人。

      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坚决贯彻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支持新疆等地依法防治暴恐 犯 罪 ,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对 杀 人 、抢劫等严重暴力 犯 罪 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起诉5.7万人,核准追诉“南医大女生被害案”等35起陈年命案。突出惩治盗窃、诈骗、抢夺等多发性侵财 犯 罪 ,起诉35万人。依法惩治黄赌毒 犯 罪 ,起诉21.2万人。

      在依法履职战疫和促进经济恢复中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及时出台系列司法政策,指导依法追诉妨害疫情防控 犯 罪 ,筑牢抗疫法治防线。继去年初打破常规、连续发布10批55件典型案例后,因应疫情防控常态化,再就核酸检测造假、制售假疫苗等发布4批19件从严追诉典型案例,指导办案、震慑 犯 罪 、预警社会。坚决贯彻 党 中 央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部署,制定实施“11条意见”,服务“六稳”“六保”。有力惩治 侵 害 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 犯 罪 ,起诉2.3万人,同比上升2.9%。持续清理长期未侦结的涉企“挂案”。对民营企业负责人涉经营类 犯 罪 ,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提出适用缓刑建议,同时探索督促涉案企业合规管理,促进“严管”制度化,不让“厚爱”被滥用。开展企业控告申诉专项清理,排查2.1万件,支持企业合法诉求5519件。助力企业发展同时,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严格区分恶意欠薪与周转困难而欠资,以精准司法保企业、为员工利益谋长远。

      推动扫 黑 除 恶 专 项斗争取得全面胜利。 检 察 机 关 参与三年为期的专项斗争,一开始就明确提出“是黑恶 犯 罪 一个不放过、不是 黑 恶 犯 罪 一个不凑数”,省级 检 察 院 对涉黑和重大 涉 恶 案件严格把关。2018年以来,共批捕 涉 黑 涉 恶 犯 罪 14.9万人,起诉23万人,其中起诉组织、领导、参加 黑 社 会 性质组织 犯 罪 5.4万人,是前三年的11.9倍。对未以 涉 黑 涉 恶 移送起诉的,依法认定5732件,占起诉数的15.9%;以 涉 黑 涉 恶 移送,依法不认定2.1万件,占受理数的36.3%。坚持 除 恶 务 尽,起诉“保护伞”2987人。结合办案推动重点行业领域依法治理,社会治安秩序明显改善:去年受理审查起诉刑事案件为近4年最低,严重暴力 犯 罪 案件为近20年最低。

      积极参与网络治理。起诉网络 犯 罪 14.2万人,在刑事案件总量下降背景下,同比上升47.9%。针对传统 犯 罪 加速向网上蔓延态势,专设检察办案指导组,制定追诉、指控 犯 罪 65条标准,用好专业人员辅助办案制度,助推依法从严治网。

      在反腐败斗争中履职尽责。受理各级监委移送职务 犯 罪 19760人,已起诉15346人,不起诉662人,不起诉率同比增加0.5个百分点;退回补充调查4013人次,退查率同比减少12.4个百分点。对 赵 正 永 等12名原省部级干部提起公诉。赖 小 民 受 贿 数额特别巨大、罪行极其严重,提出判处 死 刑 的公诉意见,判决予以采纳。用好法定特别程序,力促追逃追赃。对逃匿、 死 亡 贪 污 贿 赂 犯 罪  嫌 疑 人 启动违法所得没收程序;首次适用缺席审判程序,对潜逃境外19年的贪污 犯 罪  嫌 疑 人 程 三 昌 提起公诉。立案查办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 犯 罪 1421人,同比上升63.1%。

      深入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判处不满三年有期徒刑及以下刑罚案件,从2000年占53.9%升至2020年的77.4%。 检 察 机 关 在刑事诉讼中承前启后,积极履行主导责任,携手公安机关、人民 法 院 该用尽用、规范适用。全面审查案件事实、证据,不因认罪而降低证明标准。区分案件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对依法可不批捕和 犯 罪 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不批捕8.8万人、不起诉20.2万人,占已办结案件比例分别增加0.8和3.9个百分点。捕后认罪认罚可不继续羁押的,建议释放或变更强制措施2.5万人。审前羁押从2000年占96.8%降至2020年的53%。全年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率超过85%;量刑建议采纳率接近95%;一审服判率超过95%,高出其他刑事案件21.7个百分点。

      促进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发布“遭遇暴力 传 销 反击案”“反抗 强 奸 致施暴男 死 亡 案”“阻止非法暴力拆迁伤人案”等6起正当防卫不捕不诉典型案例,诠释正当防卫理念和规则,坚定捍卫“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与公安部等出台指导意见,严惩以“被害”为名设局索财,让“碰瓷”者“碰壁”。网络大V“辣 笔 小 球”恶意诋毁贬损 卫 国 戍 边 英雄官兵,江苏 检 察 机 关 迅速介入,依法适用今年3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首次以涉嫌 侵 害  英 雄 烈 士 名誉、荣誉罪批准逮捕,并在军事 检 察 机 关 支持配合下,开展公益诉讼调查。

      二、主动融入发展大局,以检察服务助力全面小康

      在决战脱贫攻坚中贡献检察力量。用好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对因 犯 罪  侵 害 等致生活陷入困境的被害人及其近亲属“应救尽救”,防止因案致贫返贫。救助3.2万人4.2亿元,同比分别上升55.2%和61.3%。为让被侵占、挪用的扶贫资金尽早发挥作用,推广云南经验,建立扶贫领域涉案财物依法快速返还机制,改变不结案不返还惯常做法,会同有关机关一体实施。去年检察办案中快速返还1.2亿元,惠及3.2万人。

      保卫蓝天碧水净土。助力污染防治攻坚,起诉破坏生态环境资源 犯 罪 5.1万人,办理相关公益诉讼案件8.4万件,同比分别上升0.9%和21%。与生态环境部等开展危险废物环境违法 犯 罪 专项打击。会同自然资源部开展试点,强化土地执法领域协作,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出台检察政策,服务保障长江十年禁渔,促进综合运用刑事、行政、经济手段惩治非法捕捞。

      护航金融安全。从严追诉金融诈骗、破坏金融管理秩序 犯 罪 ,起诉4.1万人,同比上升3.2%。会同公安部对36起重大案件挂牌督办;会同证监会发布典型案例,严惩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与相关部门共同制定指导意见,严惩洗钱行为。共起诉洗钱 犯 罪 707人,是2019年的4.7倍。

      跟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组建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整合刑事、民事、行政检察职能,以专业办案团队强化综合司法保护,并在天津、海南、重庆等9省(市)试点。针对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中,权利人难以依法及时维权,全面推开诉讼权利义务告知制度。与最高人民 法 院 共同发布司法解释,会同公安部完善侵犯商业秘密立案追诉标准,加大惩治力度。协同国家版权局等对49起重大侵权盗版案挂牌督办。起诉侵犯知识产权 犯 罪 1.2万人,同比上升10.4%。

      服务区域协调发展。制定专门规范服务自贸区建设,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出台21项举措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京津冀检察联动服务协同发展,支持 雄 安 新区建设。务实深化长江经济带检察协作,落实共抓大保护。沿黄9省(区) 检 察 机 关 共同保护母亲河生态环境。沪苏浙皖21条检察意见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川渝48项检察协作机制服务双城经济圈建设。渝桂检察协作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安全畅通。辽吉黑 检 察 机 关 携手开展黑土地保护专项监督。

      促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和金砖国家 检 察 机 关 召开视频会议,共商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惩防跨国 犯 罪 ,完善跨境司法协助机制。首次发布刑事司法协助典型案例,规范境外取证。依法办理涉外案件,维护国家利益和当事人合法权益,以法治为“一带一路”建设护航。

      三、全面推进“四大检察”,以检察监督维护公平正义

      刑事检察更加有力。督促侦查机关依法立案2.2万件,监督撤案2.4万件,同比分别上升34%和58.4%。依法当捕、应诉而未移送的,追加逮捕2万人、追加起诉2.9万人。对不构成 犯 罪 或证据不足的不批捕13.8万人、不起诉4.1万人。对认为确有错误的刑事裁判提出抗诉8903件,同比上升7.2%。对“张玉环故意 杀 人 案”“吴春红投毒案”“韩显辉故意 杀 人 案”等冤错案件,坚持疑罪从无、有错必纠,建议改判无罪。同时,制发错案责任追究意见,对近年来已纠正重大错案逐一启动问责程序。社会广泛关注的 孙 小 果、郭 文 思、巴 图 孟 和“纸面服刑”案中检察监督流于形式,我们深刻反思:刑罚执行中的突出问题,检察监督应当发现而没有发现是失职,发现而不纠正、不报告是渎职。以此自查自纠,3案29名检察人员被严肃追责。创新落实巡回检察制度,直接组织对3所监狱跨省交叉巡回检察,推进常态化省内交叉巡回检察,发现并纠正了一批严重违规违法问题。河南 检 察 机 关 在交叉巡回检察中发现某监狱一度监管秩序混乱,对7名监管人员立案侦查,同时严肃追究6名派驻检察人员相应责任。全国 检 察 机 关 监督纠正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不当5.1万人次,同比上升33%。

      民事检察更为精准。提出民事抗诉4994件,同比下降2.1%, 法 院 已审结案件改变率80.7%;提出再审检察建议9900件,同比上升24.2%, 法 院 采纳率68.7%。对民事审判中违法送达、违法采取保全措施、适用程序错误等提出检察建议3.3万件,同比上升84.4%。对民事执行活动中的违法情形提出检察建议3.7万件,同比上升59.7%。持续深化专项监督,纠正虚假诉讼10090件,对涉嫌 犯 罪 的起诉1352人,同比分别上升27.9%和6.5%。就防治虚假诉讼、维护司法权威,向最高人民 法 院 发出第五号检察建议。

      行政检察持续做实。对认为确有错误的行政裁判提出抗诉182件,同比上升16.7%;提出再审检察建议198件,是2019年的2.4倍。对行政审判中违法送达、违反法定审理期限等提出检察建议6067件,是2019年的2.2倍。对行政执行活动中的违法情形提出检察建议2.5万件,同比上升93.4%。针对一些行政诉讼程序空转,深化专项监督,有效化解行政争议6304件,其中讼争10年以上的353件。

      公益诉讼检察有序拓展。去年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51260件,其中,民事公益诉讼1.4万件,行政公益诉讼13.7万件,同比分别上升1倍和14.4%。最高人民 检 察 院 和省级 检 察 院 直接办理了一批跨区域和影响性案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1.8万件,同比上升14.1%;行政机关回复整改率99.4%,更多问题诉前即获解决。起诉8010件,同比上升67.6%; 法 院 审结5976件,支持起诉意见5935件。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新领域公益损害问题立案2.7万件,是2019年的3.4倍。

      以民法典指引检察履职。把民法典作为“四大检察”的重要价值指引,刑事追诉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平等、充分保障诉讼参与人的民事权利,坚决防止和纠正以刑事案件名义插手民事纠纷、经济纠纷。对违法取证、违法查封扣押冻结等侵犯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的侦查活动违法情形,提出纠正意见5万件次。妥善处理刑事和民事法律关系交叉案件,对于民事欺诈、合同纠纷案件,准确判断主观故意,谨防违法追诉;对打着民事交易、经济纠纷幌子,实为侵财 犯 罪 的“套路贷”等,严格依法追诉。

      构建规范有序的检律关系。监督纠正执法司法机关阻碍律师行使诉讼权利958件,同比上升30.5%。促进地方 检 察 机 关 建立律师异地阅卷、远程会见等保障机制。主动与司法行政机关沟通,推动健全值班律师制度,做实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中的控辩协商。携手司法部、全国律协,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同构积极、建设性检律关系。

      四、紧扣民心这个最大政治,以检察为民增进民生福祉

      守护“舌尖上”“脚底下”的安全。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联合开展“四个最严”专项行动,会同 国 务 院 食品安全办等10部门完善线索移送、案件通报等协作机制,起诉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假药劣药等 犯 罪 8268人,办理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7万件。联手最高人民 法 院 、公安部出台指导意见,对盗窃、破坏公共场所窨井盖行为,以破坏交通设施等危害公共安全 犯 罪 追诉。办理涉窨井盖刑事 犯 罪 106件、公益诉讼424件。梳理办案中发现的窨井施工、管理、养护等方面问题,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出第四号检察建议,该部牵头制发窨井盖管理指导意见,促进对水电气、供暖、通信、广电等各类井盖联手共治;地方 检 察 机 关 联动落实,督促整改窨井安全隐患17.6万处。井盖必须安全地踩在脚下。

      以公开听证办好群众信访。去年新收群众信访92.7万件,均在7日内告知“已收到、谁在办”,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率99.8%。 检 察 机 关 信访总量同比下降4.3%,重复访同比下降13.8%。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集中办理信访积案2.5万件,其中5年以上的1018件全部办结。推广河南经验,各级 检 察 院 检察长承办多年难结案件,接访办案3.3万人次,是2019年的2.4倍。对重大争议或影响性案件,创新以听证形式公开审查。大检察官带头,四级 检 察 院 全覆盖,组织听证2.9万件,是2019年的10.8倍。邀请 人 大  代表、 政 协  委 员 、人民监督员、社区居民等参与,听证后化解率83.7%。开通听证网络直播,以公开促公正赢公信。

      倾情守护未成年人安全健康成长。从严追诉性侵、虐待未成年人和拐卖儿童等 犯 罪 5.7万人。会同有关部门建成1029个“一站式”办案场所,促进询问、证据提取一次完成,尽力防止“二次伤害”。对监护人 侵 害 和监护缺失,支持起诉、建议撤销监护人资格513件,是2019年的6.3倍。未成年人涉嫌 犯 罪 既应依法惩戒,更要教育帮扶,重在转化。起诉涉嫌 犯 罪 的未成年人3.3万人。对罪行较轻并有悔改表现的附条件不起诉1.1万人,占办结未成年人案件总数的21%,同比增加8.3个百分点。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吸收最高人民 检 察 院 会同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推行的 侵 害 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教职员工入职前查询违法 犯 罪 记录制度。

      彰显法治的温暖与力量。坚决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起诉破坏军事设施等涉军 犯 罪 381人。与有关部门制定加强退役军人司法救助工作意见,救助378名遭受不法 侵 害 的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办理军用土地保护和军营周边环境整治以及机场净空、舰艇航道、军 事 设施维护等公益诉讼151件。依法妥善办理涉港澳台和涉侨案件。坚决严惩任何一起伤医扰医 犯 罪 。起诉496人,在前两年大幅下降基础上,同比再下降69.7%。高度重视特殊群体权益保障。会同中国残联推广杭州经验,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有爱无碍”让残障人士放心出门。针对“无码老人”出行、消费困难,开展信息无障碍公益诉讼,促请职能部门消除“数字鸿沟”。与全国妇联完善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协作机制。

      降低不该有的维权成本,提高必须有的违法代价。轻罪不是无罪、更不是无害,可依法轻处但决不放纵。针对网络 侵 权 多发、个人 维 权 困难,抓住两男子偷拍取快递女子并在网上造谣其出轨的典型案例,指导浙江 检 察 机 关 发出检察建议,公安机关以 涉 嫌 诽 谤 罪 立案侦查,自诉转公诉。此类严重扰乱网络社会公共秩序案,司法机关应担追诉之责,不能让受害人畏难维权。攫取非法利益肆意损害公益的,须令其付出更高代价。指导广东、陕西、宁夏等地 检 察 机 关 探索危害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督促落实从业禁止。赚“黑心钱”必须重惩重罚,做实不敢犯、促进不能犯。对严重损害群众获得感的 犯 罪 ,案值不大亦须坚决惩治。

      五、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以检察建设确保依法履职

      以政治建设引领业务发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制定发布《“十四五”时期检察工作发展规划》。落实 中 央 巡视整改主体责任,重在把问题的本质、要害找准,从源头整改。修订民事、行政诉讼监督规则,制定公益诉讼办案规范,严格依法履职。发布指导性案例9批34件、典型案例81批525件,要求强制检索、参照办案。

      深化运用“案-件比”质效评价标准。发布以“案-件比”为核心的案件质量评价指标,惠及群众、减少讼累。2020年刑事检察“案-件比”1:1.43,“件”同比下降0.44,压减了41.2万个非必要办案环节、统计中的“案件”。延长审查起诉期限、退回补充侦查同比分别下降57%和42.6%;自行补充侦查4.8万件,是2019年的23.5倍;不捕不诉率进一步上升,公安机关提请复议复核则下降40.2%,办案质效明显提升。

      持续抓实从严治检。抓住落实“三个规定”不放,筑牢防范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的制度“堤坝”。在2019年四级 检 察 院 全面报告过问干预案件情况基础上,建立网上填报系统,定期通报、随机抽查。全年记录报告过问干预案件等事项67763件,是前两年总数的5.8倍。发生司法腐败案件,均倒查记录报告情况。自觉接受纪委监委和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包括最高人民 检 察 院 机关4人在内的1318名检察人员因违纪违法被立案查处,同比上升2.2%。其中,移送追究刑事责任142人,同比上升20.3%;检察官589人,同比下降14.3%;发生在检察办案活动中的629人,同比下降13.5%。履行主体责任自行查纠的予以肯定,被动查处的依纪问责。

      坚持不懈服务基层、打牢基础。研究制定新时代基层 检 察 院 建设25条意见。省级 检 察 院 梳理出129个工作滞后基层 检 察 院 ,市级以上 检 察 院 班子成员定点联系、精准帮扶。全面推开东中西部 检 察 院 结对共建,健全跨市、县检察人员互派交流机制。统筹规划、务实推进检察对口援助,促进新疆、西藏、青海等地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研发运行检察业务应用系统2.0版,助推办案质量、效率、效果更优。实行案件序号终身制,无论经历多少层级、环节,一号到底,让检察办案能回溯、司法责任可落实。

      自觉接受 人 大  监督、民主监督。邀请1080位全国 人 大  代表、全国 政 协  委 员 视察检察工作、参加检察活动。系统梳理代表 委 员 审议报告、视察座谈时提出的4236条意见建议,落实在日常工作。代表 委 员 提出的204件书面建议、57件提案全部办结回复,连续三年邀请代表 委 员 评选建议提案优秀答复文稿。继续走访各民主党派 中 央 、全国工商联,去年上门征集的71条建议全部落实。自觉接受履职制约。对公安机关提请复议复核的案件更换承办人重新审查,改变原决定439人。对判决无罪的公诉案件逐案阅卷评查。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四级 检 察 院 同步举办网上线下检察开放日,接受监督不因疫情“打折”。

      2021年工作安排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新发展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宏伟蓝图,检察事业开启新的征程。做好“十四五”时期检察工作,根本指引是 习 近 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 会 主 义 思想;总体要求是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基本布局是“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全面协调充分发展;战略支点是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和基本能力建设;总体目标是以检察工作自身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1年是中国 共 产 党 百年华诞。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贯彻 习 近 平 法治思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服务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检察人要更加自觉担当作为,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为全面建设 社 会 主 义 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第一,持续稳进,切实增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自觉。精准治理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突出问题,突出惩治危害国家安全 犯 罪 、严重暴力 犯 罪 、经济金融 犯 罪 、网络 犯 罪 ,促进防范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强化监督办案,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加大侵犯知识产权 犯 罪 打击力度,积极参与整治群众反映强烈、侵权假冒多发的重点领域,促进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治化水平。依法惩治职务 犯 罪 。综合运用检察职能,服务常态化疫情防控。从严惩治危害粮食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和污染环境等 犯 罪 ,加大危害安全生产 犯 罪 防治力度。加强涉海案件诉讼衔接,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安全。平等保护国企民企、内资外资、大中小微企业;积极、稳慎试点,督促涉案企业合规管理,做好依法不捕、不诉、不判实刑的“后半篇文章”。融入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自觉把 社 会 主 义 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办案。加强案例指导和司法解释工作,统一执法司法标准,推动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更好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惩治涉军 犯 罪 ,加强涉军公益诉讼,助力强军兴军。行使司法主权,维护中国企业海外利益和中国公民安全利益。

      第二,狠抓落实,切实增强融入全面依法治国的法治自觉。深入贯彻 中 央 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法治中国建设规划、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加大执法司法制约监督力度。民法典要贯彻到检察办案全过程。深化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司法理念,提升认罪认罚从宽案件办理质效,推动非羁押强制措施多用、用好。促进刑事案件审查起诉环节律师辩护全覆盖。开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专项监督,既防治“提钱出狱”“纸面服刑”,也防止应减不减、该放不放。促进健全虚假诉讼防范、发现和惩治机制。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双向衔接,依法追诉 犯 罪 同时,对可不追究刑事责任的,移送主管部门行政处罚。坚持提质效、拓领域,创新公益诉讼检察办案机制。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律规定,对涉及未成年人的诉讼活动、未成年人重新 犯 罪 预防工作开展法律监督。常态化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促进案结事了政和。持续深化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用好检察听证,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第三,努力提升,切实增强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检察自觉。深入开展 习 近 平 法治思想学习研讨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基本、基础和常规做起,从基层抓起,着力提高检察履职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落实检察官员额省级统筹、动态管理。强化素质能力建设,推动检察官与法官、警察、律师等同堂培训,促进法律职业共同体形成共同法治理念。抓实队伍教育整顿,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治检主体责任,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坚决整治顽瘴痼疾,清除害群之马,打造对党忠诚、服务人民、司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检察铁军,让党放心、人民信赖。

      来源澎湃新闻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6159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3 15: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高人民 法 院 工作报告(摘要)


      最高人民 法 院 院长周强8日下午向十三届全国 人 大 四次会议作最高人民 法 院 工作报告。摘要如下:

      2020年主要工作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在以 习 近 平 同志为核心的 党 中 央 坚强领导下,在全国 人 大 及其 常 委 会 有力监督下,最高人民 法 院 坚持以 习 近 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 会 主 义  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 习 近 平 法治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 社 会 主 义  法治道路,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依法服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最高人民 法 院 受理案件39347件,审结35773件,制定司法解释28件,发布指导性案例17个,加强对全国 法 院 审判工作的监督指导;地方各级人民 法 院 和专门人民 法 院 受理案件3080.5万件,审结、执结2870.5万件,结案标的额7.1万亿元。

      一、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审结一审刑事案件111.6万件,判处罪犯152.7万人,总体呈现下降态势。

      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 势 力 渗 透、破 坏、颠 覆、分 裂 活动,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

      维护防疫秩序和社会大局稳定。依法快审快结涉疫 犯 罪 案件5474件6443人,对杀害防疫工作人员的 马 建 国 等人依法判处 死 刑 。开展涉疫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专项行动。依法妥善处置国内外各种涉疫滥诉,坚决维护依法防控秩序,坚决捍卫我国司法主权和国家尊严。审结 杀 人 、抢 劫、爆 炸、投 毒 等严重 暴 力 犯 罪 案件4.7万件。审结 毒 品 犯 罪 案件6.8万件。严惩 袭 警 犯 罪 。

      完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审判执行任务。专项斗争以来,审结涉黑涉恶 犯 罪 案件33053件226495人,结案率99.4%,重刑率达34.5%。坚持“打财断血”,依法判处财产刑并追缴、没收违法所得,实际执行到位金额1373.7亿元。坚持“打伞破网”,审结公职人员涉黑涉恶保护伞 犯 罪 案件2668件。

      维护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审结重大责任事故、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等 犯 罪 案件2165件3384人。出台食品安全司法解释,斩断食品“黑作坊”生产经营链条,严惩危害食品药品安全 犯 罪 ,切实维护群众舌尖上、针尖上的安全。针对高空抛物、偷 盗 窨 井 盖 等问题,加大惩治力度,推动综合治理,维护群众头顶上、脚底下的安全。审结权健 传 销 案等涉众型经济 犯 罪 案件1.5万件,涉及金额2.9万亿元,维护群众钱袋子安全。审结 醉 驾 等危 险 驾 驶 犯 罪 案件28.9万件,依法惩治强行别车、竞速飙车等 犯 罪 行为,切实维护群众出行安全。

      严惩腐败 犯 罪 。配合国家监委完善监察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案件2.2万件2.6万人,其中被告人原为中管干部的12人,对 赵 正 永 判 处 死 缓、终 身 监禁,对 赖 小 民 判处并执行 死 刑 。审理 追 逃 追 赃、没收违法所得等案件316件,裁定没收“红 通 人员”姚 锦 旗 等164人违法所得11.5亿元和位于多国的不动产。

      严惩网络 犯 罪 。审结 电 信 网 络 诈 骗、网 络 传 销、网 络 赌 博、网 络 黑 客、网 络 谣 言 等 犯 罪 案件3.3万件。严惩一批网 络 黑 灰 产业链 犯 罪 ,决不让网络空间成为法外之地。

      坚持惩罚 犯 罪 与保障人权相统一。坚持罪刑法定、疑罪从无、证据裁判,依法宣告656名公诉案件被告人和384名自诉案件被告人无罪。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刑 事案件1818件。审结国家赔偿案件1.8万件,保障赔偿请求人合法权益。对41.4万名轻微 犯 罪 被告人适用非监禁刑,对1.2万人免予刑 事处罚。会同司法部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指定辩护律师12.2万人次。

      二、积极服务高质量发展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审结一审民商事案件1330.6万件、行政案件26.6万件,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精准服务“六稳”“六保”。充分发挥司法促发展、稳预期、保民生作用,及时出台审理涉疫民商事、涉外商事海事、执行案件等4个意见,指导各级 法 院 妥善应对疫情引发的诉讼问题。紧急为1386家防疫物资生产企业临时变更财产保全措施,支持扩产抗疫。依法准确适用不可抗力等规则,妥善审理相关合同违约、企业债务、房屋租赁等案件4.3万件。各级 法 院 对2.5万家企业暂缓强制执行措施,在18.1万件民商事案件中采取“活封”等措施,为企业释放资金1631亿元、土地869万亩、厂房3271万平方米,帮扶3.6万家企业复工复产。

      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产权司法保护,依法纠正涉产权刑事冤错案件34件56人。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妥善审理涉及行政许可、行 政 协 议等案件,促进优化投资兴业软环境。依法妥善审理涉国有企业改革案件。坚持各类市场主体一律平等,严格区分正当融资与非法集资、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民营企业参与兼并重组与恶意侵占国有资产等界限,坚决防止把经济纠纷认定为刑事 犯 罪 。

      保护诚实守信。 社 会 主 义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诚信是 社 会 主 义  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各级 法 院 审理各类合同纠纷案件886万件,切实保护诚实守信一方合法权益,弘扬“言而有信”“有约必践”的合同精神。保护“货真价实”,惩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严惩网络欺诈、假借“以房养老”坑害老年人等违法 犯 罪 。严惩证券市场虚假陈述行为,该入刑的入刑,当赔偿的赔偿。严惩碰瓷违法 犯 罪 ,将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的9人碰瓷团伙绳之以法。惩治网络流量造假行为,审理手机应用流量 劫 持 案,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开放司法区块链平台,支持网络著作权人上传作品、保存证据,预防和惩治网络抄袭。严惩利用虚假诉讼 逃 避 债 务、非 法 融 资、骗 补 骗 保 等行为,对通过捏造事实、伪造证据制造63起系列虚假诉讼的某房地产公司顶格处罚6300万元。坚持惩戒失信与褒奖诚信并重,建立失信名单分级分类管理和信用修复、正向激励等机制,鼓励自动履行生效裁判,全国197万人次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了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运用法治手段治理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让虚假陈述者付出代价、制假售假者受到惩处、碰瓷者落入法网,让诚实守信者受到激励,促进诚信社会建设。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46.6万件,同比上升11.7%。出台知识产权民事诉讼证据等10个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方便当事人举证、缩短诉讼周期、降低维权成本、提高赔偿数额,知识产权案件判赔金额同比增长79.3%。制定司法解释,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依法保护科研人员及其职务发明成果,激发创新活力。严惩盗版抄袭、恶意抢注、傍名牌等侵害著作权商标权行为。

      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通过公正裁判为数字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明晰规则,引导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法治轨道上发展。联合开展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净化网络生态。审理视频网站付费超前点播案,规范商业模式创新,保护用户合法权益。加强对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从业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审理手机软件侵害用户个人信息、人脸识别纠纷等案件,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维护数据安全。

      服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审结破产案件10132件,涉及债权1.2万亿元,其中审结破产重整案件728件,盘活资产4708亿元,让532家有发展前景的企业重获新生,帮助48.6万名员工稳住就业。

      服务扩大内需。支持 政 府 依法行政,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妥善化解新型基建、城市建设、民生工程等领域矛盾。加强消费公益诉讼案件审判,对设置消费陷阱、霸王条款等行为依法追究责任,积极营造有利于消费升级的法治环境。

      服务决战脱贫攻坚。制定服务“三农”工作意见,规范扶贫领域涉案财物快速返还,妥善化解涉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就业等矛盾纠纷。向困难群众发放司法救助金9.1亿元,防止因案致贫、返贫。依法审理乱占耕地案件,促进治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

      服务金融健康发展。严惩操纵证券期货市场、内 幕 交 易、涉 地 下 钱 庄、洗 钱 等 犯 罪 ,严厉打击 逃 废 债 行为,服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国家金融安全。依法严惩违规披露信息、欺 诈发行股票等 犯 罪 ,对资本市场违法 犯 罪 零容忍。积极参加互联网 金 融 风险整治,严惩 网 贷 平 台 挥霍出借人资金等违法 犯 罪 。

      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审结一审环境资源案件25.3万件。审结环境公益诉讼案件3557件,同比增长82.1%。

      服务区域协调发展。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西部大开发、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等,研究制定司法服务举措。

      服务扩大对外开放。加强最高人民 法 院 国际商事法庭建设,共聘请来自25国的55位专家、法律工作者担任国际商事专家 委 员 会特邀专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完善服务自贸试验区建设举措,制定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意见,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 法 院 。

      三、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贯彻实施民法典。完成对591件司法解释及相关规范性文件、139个指导性案例的清理工作,废止116件,修改111件,决定对2个指导性案例不再参照适用。重点开展涉及物权、担保、婚姻家庭、时间效力等一批配套司法解释制定工作,解决民法典施行后新旧法律和司法解释衔接适用问题。

      加强民生司法保障。审结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案件134.7万件。积极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帮助农民工追回“血汗钱”206.1亿元。依法惩治“校闹”行为,维护正常教学秩序。严惩扰医伤医 犯 罪 ,支持平安医院建设。

      加强人格权保护。贯彻民法典,在司法政策中增加申请人格权侵害禁令等规定,畅通人格权救济渠道。审理侵害“两弹一星”功勋于敏名誉权等案件,决不让人民英雄受到 玷 污,树立崇尚英雄的良好风尚。审理微信群侮辱人格案,坚决制止网络暴力。审理职场性骚扰损害责任案,让性骚扰者受到法律制裁。审理进口冻虾万名消费者信息案,禁止滥用权利泄露公民个人信息。审理可视门铃侵犯邻居隐私权案,明确安装监控不得侵扰他人生活安宁。通过一系列人格权保护案件的依法公正审理,让人身自由得到充分保障、人格尊严受到切实尊重,充分彰显我国民法典的人民立场和共和国人民的主体地位。

      促进和谐家庭建设。审结婚姻家庭案件164.9万件。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2169份,探索将 家 暴 防治延伸到婚前、离婚后及精神暴力等情形。依法制裁“强行啃老”、理 财 骗 局等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行为,严惩虐 待、遗弃老年人 犯 罪 ,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美德。

      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保护未成年人就是保护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认真贯彻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 犯 罪 法,出台加强未成年人审判工作意见,完善中国特色少年司法制度。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 犯 罪 ,对挑战法律和社会伦理底线、针对儿童犯下的各种严重罪行决不姑息。再审“百 香 果 女童被害案”,对 强 奸 杀害女童的杨光毅依法改判并执行 死 刑 。审理未成年人直播打赏无效案,直播平台全额返还158万元打赏金。对未成年人 犯 罪 ,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但对主观恶性大、手段残忍、屡教不改的依法惩处。会同全国妇联、共青团 中 央 等开展寒假关爱儿童活动,把法治安全教育送到儿童身边。开展法官进校园、上讲台活动, 法 院 领导干部和法官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校外法治辅导员,用生动案例帮助青少年增强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与全社会共同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加强涉军维权工作。审结破坏军事设施、破坏军 婚等涉军 犯 罪 案件633件,审结涉军民商事案件10418件,坚决捍卫军队军人尊严荣誉,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军事 法 院 开通涉军维权平台,结合重大任务排查化解纠纷909件,为部队和官兵挽回损失14.3亿元。

      保护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合法权益。审结涉港澳台案件2.4万件,办理涉港澳台司法协助互助案件1.1万件。平等保护台胞台企在祖国大陆的合法权益。审结涉侨案件4675件。

      四、全面构建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机制

      继全面实行立案登记制、基本解决执行难之后,着眼破解诉讼难、方便群众诉讼,经过两年奋战,全国 法 院 构建起中国特色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机制,为群众解决民商事纠纷提供菜单式、集约式、一站式服务,提供多样化纠纷解决方案和权利救济渠道,促进矛盾纠纷公正、高效、实质性化解。

      普遍建立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全面应用人民 法 院 调解平台,与全国总工会、公安部、司法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完成“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涵盖劳动争议、道交事故、金融保险、证券期货、知识产权等纠纷领域,3.3万个调解组织、16.5万名调解员入驻平台,为群众提供菜单式在线调解服务。2020年诉前成功调解424万件民商事纠纷,同比增加191%。全国 人 大 代表、全国 政 协  委 员 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人民 法 院 对接“老马工作室”等代表 委 员 调解工作站,合力化解纠纷。全国 法 院 受理诉讼案件数量在2016年、2019年先后突破2000万件和3000万件关口的情况下,出现2004年以来的首次下降,特别是民事诉讼案件以年均10%的速度持续增长15年后首次下降,充分体现了在各级 党 委 领导下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促进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多元化解的显著成效。

      基本建成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2020年,诉讼服务中心速裁、快审案件693.3万件,平均审理周期比一审民商事案件缩短53%。化繁为简,以中国移动微 法 院 为统一入口,实现立案、送达、保全、委托鉴定等诉讼事项一网通办。畅通民意沟通渠道,依托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一号通办功能,帮助群众办理诉讼事务。

      实现跨域立案服务全覆盖。跨域立案服务在四级 法 院 及1万多个人民法庭做到全覆盖,累计提供跨域立案服务8.2万件。全国 法 院 全部开通网上立案功能,网上立案申请超过一审立案申请总量的54%。

      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一站式建设融入 党 委 领导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发挥基层 法 院 和人民法庭功能,推动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深入开展巡回审判,为偏远地区群众提供优质司法服务,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林区草场、田间地头,让司法更加便利人民、贴近人民。

      五、着力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完善法官员额管理制度和配套保障机制,实现能进能出、良性运行。健全审判权责清单制度,压实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职责,完善“四类案件”识别监管机制,确保制约监督覆盖审判执行全流程、全领域。

      深化诉讼制度改革。根据全国 人 大  常 委 会 授权,15个省区市的305个试点 法 院 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司法效能明显提升。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提高证人、鉴定人、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率和案件当庭宣判率,推进庭审实质化。深化司法公开,裁判文书上网公开1.2亿份,庭审直播1159万场。

      坚持司法改革与信息化建设融合。疫情期间,智慧 法 院 建设成果充分显现,无接触式诉讼服务广泛应用,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参加诉讼,实现“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止步”。健全网上庭审、电子证据、异步审理等规则,保障在线诉讼依法规范进行。通过构建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互联网司法新模式,为全球互联网法治发展积极贡献中国方案。

      健全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深化执行改革,加强智慧执行,努力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持续提升执行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网络查控案件1464.5万件,网络拍卖成交金额4027亿元,同比均有大幅增长。在全国 法 院 部署开展专项执行行动,执行到位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181亿元、涉民生案款254亿元、涉金融债权案款3300亿元。2020年,全国 法 院 法官人均办案225件;各类案件一审后当事人服判息诉率89%,二审后达到98.1%;未结案件数、长期未结诉讼案件数分别下降17.5%和24.9%;涉诉信访、涉诉进京访同比分别下降12.9%和71.8%;受理执行案件1059.2万件,执结995.8万件,执行到位金额1.9万亿元,同比分别上升1.7%、4.3%和8.1%。

      六、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过硬 法 院 队伍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 习 近 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 会 主 义  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化 习 近 平 法治思想学习教育。狠抓巡视整改落实,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开展向胡国运等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全国 法 院 涌现出一大批新时代好法官好干部,458个集体、703名个人受到 中 央 有关部门表彰。魏晶晶等29名法官因超负荷工作或遭受暴力伤害等原因牺牲在岗位上,他们用执着坚守、奉献牺牲诠释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法治事业的热爱。湖南 法 院 周春梅法官严格执行“三个规定”,因拒绝说情打招呼遭到歹徒残害,血染法徽,用生命捍卫了司法公正!
提升司法能力。认真落实法官法,修订法官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培训干警320.8万人次,加强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对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执行情况“回头看”,完善四级 法 院 统一的记录报告平台,实行月报告制度,推动铁规禁令落地见效。按照 党 中 央 部署扎实开展队伍教育整顿试点,以零容忍态度清除害群之马。最高人民 法 院 查处本院违纪违法干警11人。各级 法 院 查处利用审判执行权违纪违法干警1550人,其中追究刑事责任346人。

      七、自觉接受监督

      依法接受 人 大 监督,认真落实十三届全国 人 大 三次会议精神。尊重代表的权利就是尊重人民的权利,围绕代表审议时提出的1349条意见建议,加强调查研究,逐项落实,转化为推动 法 院 工作发展的动力和实际成效。针对371件代表建议和409件日常建议,逐件办理跟踪,认真沟通反馈,推动惩治暴力伤医、保护商业秘密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自觉接受民主监督,办理 政 协 提案147件,走访接待全国 政 协  委 员 110余人次。贯彻监察法,自觉接受监察机关对 法 院 工作人员进行监督。依法接受检察机关诉讼监督,公正审理抗诉案件,认真办理检察建议。

      “十三五”时期,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同步,人民 法 院 工作发生深刻变革、实现长足进步。新时代正确司法理念牢固树立,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 法 院 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成熟定型,立案难得到解决,“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如期实现,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一批历史形成的重大冤错案件得到依法纠正,较好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等目标任务。

      人民 法 院 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司法理念同新发展理念要求相比存在差距。二是司法能力还有不足,对精准服务大局、防范化解风险、满足群众多样化司法需求研究不够。三是司法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有待加强。四是司法领域腐败问题仍有发生,有的法官贪赃枉法、徇私枉法,严重损害法治权威。五是队伍建设还有短板,一些领域专业化审判人才短缺,尚未形成科学完备的司法人才培养体系。六是基层基础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地方人民法庭建设存在差距。

      今后一个时期主要工作

      一是加强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 习 近 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 会 主 义  思想,真学真信笃行 习 近 平 法治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二是积极服务大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对标对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依法履职、精准发力,积极服务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焦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推动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三是坚持司法为民。切实实施民法典,提升我国民事权利司法保护水平。依法妥善审理涉“三农”案件,积极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落实退役军人保障法,切实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加强人民法庭建设,提升基层司法水平。

      四是严格公正司法。坚持新时代正确司法理念,严格贯彻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法,充分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贯彻实施刑法修正案(十一)。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工作,坚决查处“纸面服刑”“提‘钱’出狱”。

      五是深化司法改革。加强司法制约监督,规范司法权力运行,完善人员分类管理。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健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确保严格依法办案。扎实做好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经验总结和成果转化。健全中国特色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加强互联网 法 院 建设,创造以人民为中心的更高水平 社 会 主 义  司法文明。

      六是建设过硬队伍。以全面开展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坚决清除害 群之马,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不遮丑、不护短、不文过饰非,坚决整治顽瘴痼疾,纯洁 法 院 队伍。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等铁规禁令,以零容忍态度严惩 司 法 腐 败。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让广大法官在各种纷繁复杂甚至尖锐激烈的矛盾面前,敢于担当、敢于碰硬,不回避、不推卸,不徇私情、秉公处理,做定分止争的行家里手,既解决案件的法结,又化解群众的心结,让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来源澎湃新闻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6155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5 13: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2020年 中 央 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 中 央 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


      新华社北京3月5日消息,受 国 务 院 委托,财政部3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 人 大 四次会议审查《关于2020年 中 央 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 中 央 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如下:

      一、2020年 中 央 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

      回顾过去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给财政运行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多年未有。一季度受疫情暴发蔓延影响,全国财政收入同比下降14.3%,为2009年以来首次负增长,其中2月份下降21.4%、3月份下降26.1%,31个省份中有30个收入负增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地方财政运转尤为困难。经过艰苦努力,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和经济逐步恢复,财政运行情况逐季向好,二季度收入触底回升、降幅收窄至7.4%,三季度由负转正、增长4.7%,四季度持续向好、增长5.5%,全年预算目标基本实现。 中 央 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较好。

      (一)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1.全国一般公共预算。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2894.92亿元,为预算的101.5%,比2019年下降3.9%。其中,税收收入154310.06亿元,下降2.3%;非税收入28584.86亿元,下降11.7%。加上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26133.32亿元(包括 中 央 和地方财政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政 府 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资金,以及地方财政使用结转结余资金),收入总量为209028.24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5588.03亿元,完成预算的99.1%,增长2.8%。加上补充 中 央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40.21亿元,支出总量为246628.24亿元。收支总量相抵,赤字37600亿元,与预算持平。

      2. 中 央 一般公共预算。

      中 央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771.08亿元,为预算的100%,下降7.3%。加上从 中 央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5300亿元,从 中 央  政 府 性基金预算、 中 央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3580亿元,收入总量为91651.08亿元。 中 央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8410.87亿元,完成预算的99.1%,增长8.2%。加上补充 中 央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40.21亿元,支出总量为119451.08亿元。收支总量相抵, 中 央 财政赤字27800亿元,与预算持平。

      2020年 中 央 一般公共预算超收收入和支出结余1040.21亿元,全部转入 中 央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中 央 预备费预算500亿元,实际支出146.41亿元,主要用于洪涝灾害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剩余353.59亿元(已包含在上述结余1040.21亿元中)全部转入 中 央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20年末, 中 央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1131.31亿元。

      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3439.14亿元,其中,本级收入100123.84亿元,下降0.9%; 中 央 对地方转移支付收入83315.3亿元。加上从地方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政 府 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17253.32亿元,收入总量为200692.46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0492.46亿元,增长3.3%。收支总量相抵,地方财政赤字9800亿元,与预算持平。

      (二)2020年 政 府 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全国 政 府 性基金预算收入93488.74亿元,为预算的114.8%,增长10.6%,主要是地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增加较多。全国 政 府 性基金预算支出117998.94亿元,完成预算的93.6%,增长28.8%,主要是地方 政 府 专项债券安排的支出增加较多。

      中 央  政 府 性基金预算收入3561.58亿元,为预算的98.6%,下降11.8%,主要是受疫情影响部分基金减收较多,同时出台阶段性免征政策。 中 央  政 府 性基金预算支出10439.87亿元,完成预算的96.8%。

      地方 政 府 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89927.16亿元,增长11.7%,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84142.29亿元,增长15.9%。

      (三)2020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4777.82亿元,为预算的131.3%,增长20.3%,主要是加大国有企业利润上缴力度。

       中 央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785.61亿元,为预算的105.6%,增长9.1%。 中 央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939.06亿元,完成预算的74.6%,下降15.3%。

      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收入2992.21亿元,增长28.1%。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670.37亿元,增长27.6%。

      (四)2020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72115.65亿元,为预算的93.3%,下降13.3%,主要是出台阶段性减免社会保险费政策形成减收较多,其中,保险费收入46973.69亿元,财政补贴收入20946.94亿元。加上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调入用于弥补部分地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专项资金500亿元,收入总量为72615.65亿元。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78834.82亿元,完成预算的95.8%,增长5.5%。当年收支缺口6219.17亿元,年末滚存结余90326.14亿元。

      (五)2020年主要财税政策落实和重点财政工作情况。

      全力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先保障疫情防控经费。强化应对疫情的财税支持政策。

      出台实施规模性纾困政策。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支持纾解企业经营困难。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缓解基层财政运行困难。

      推动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支持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积极成效。

      大力支持科技创新。

      着力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强化粮食能源安全保障。

      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保居民就业。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做好民生兜底工作。

      创新实施新增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快速下达资金。严格资金监管。

      坚持 政 府 过紧日子。

      持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财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持续深化。国有资产和财务管理不断加强。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依法接受 人 大 预算监督。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五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胜利完成,财政改革发展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一是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物质基础。二是财政支出保持较高强度,有力保障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三是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四是减税降费力度空前,有效促进市场主体和实体经济发展。五是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六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支撑有力,持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七是财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基本确立现代财政制度框架。

      二、2021年 中 央 和地方预算草案

      (一)2021年财政收支形势分析。

      从财政收入看,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和财政收入基数降低,预计2021年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常态、价格指数反弹,财政收入将恢复性增长。但由于新增财政赤字、动用历年结转结余资金等一次性措施增加的收入大幅减少,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实际可用的财力总量增幅较低。从财政支出看,各领域资金需求加大,实施“十四五”规划、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乡村振兴、污染防治、教育科技、应急救灾、基层“三保”、国防武警、债务付息等重点和刚性支出都需要加强保障,财政支出增长刚性较强。总体来看,2021年财政收支形势十分严峻,预算平衡难度进一步加大,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也不容忽视。必须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完善资金分配和使用机制,切实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二)2021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

      2021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要在以 习 近 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 央 坚强领导下,以 习 近 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 会 主 义 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 中 央 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大优化支出结构力度,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全面落实 政 府 过紧日子要求,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努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率;落实 中 央 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要求,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税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加强地方 政 府 债务管理,抓实化解地方 政 府 隐性债务风险工作,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 共 产 党 成立100周年。根据上述总体要求,要着重把握以下六项原则:

      ——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持续推进减税降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建立常态化直达机制,提高财政资金效率。

      ——助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合理确定民生支出标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 政 府 过紧日子,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三)2021年财政政策。

      2021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重点包括:一是保持适度支出强度。二是优化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三是增加 中 央 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四是合理确定赤字率。五是适度减少新增地方 政 府 专项债券规模。六是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七是落实 政 府 过紧日子要求。八是更加突出绩效导向。2021年主要支出政策如下:

      1.推动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

      支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中 央 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6%,重点用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支持基础研究领域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基地、科研人才等。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统筹相关资金,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

      激发企业和人才创新活力。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进一步提高到100%,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2.支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稳定和扩大居民消费。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着力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逐步改善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分配关系。

      积极拓展投资空间。用好地方 政 府 专项债券。 中 央 预算内投资安排6100亿元,增加100亿元,继续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推进“两新一重”等重大工程建设。

      在扩大内需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促进进出口稳定。外经贸发展资金安排117亿元,增长10.2%,促进贸易创新发展。支持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3.支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继续增加 中 央 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重点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支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支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出台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财政支持政策,研究制定“十四五”时期支持西藏、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财政政策体系。

      支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中 央 财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安排350亿元,健全成本分担机制,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4.支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支持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深入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

      支持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加大先进、高端、智能化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积极支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财政支持政策和资金规模总体稳定, 中 央 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原 中 央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1561亿元,增加100亿元,重点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乡村振兴底子差的地区倾斜。

      5.支持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安排275亿元,增长10%,重点支持北方冬季清洁取暖和打赢蓝天保卫战。水污染防治资金安排217亿元,增长10.2%,主要用于长江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安排44亿元,增长10%,支持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推进重点生态保护修复。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安排882亿元,增长11%,引导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

      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一步支持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和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利用,增加可再生、清洁能源供给。

      6.加强基本民生保障。

      落实就业优先政策。 中 央 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559亿元,增加20亿元,支持地方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安排1770亿元,增长4.3%,巩固完善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进一步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中 央 调剂比例至4.5%。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安排1473亿元。

      强化公共卫生投入。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达到每人每年580元,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40元,达到每人每年320元,个人缴费可按规定在税前扣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达到每人每年79元。

      支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提高文化惠民工程的覆盖面和实效性。

      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和救助。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安排284亿元,增长10.2%。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补助资金安排93亿元。 中 央 自然灾害救灾资金安排130亿元。

      7.支持国防、外交和政法工作。

      加强财力保障,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支持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支持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四)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1. 中 央 一般公共预算。

      中 央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9450亿元,比2020年执行数增长8.1%。加上从 中 央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950亿元,从 中 央  政 府 性基金预算、 中 央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985亿元,收入总量为91385亿元。 中 央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8885亿元,增长0.4%。收支总量相抵, 中 央 财政赤字27500亿元,比2020年减少300亿元。

      (1) 中 央 本级支出35015亿元,下降0.2%,连续第二年负增长,主要是为增加对地方的财力支持, 中 央  政 府 带头过紧日子,大力压减本级支出。

      (2)对地方转移支付83370亿元,比2020年略有增加,剔除特殊转移支付后实际增长7.8%。

      (3) 中 央 预备费500亿元,与2020年预算持平。

      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08200亿元,增长8.1%。加上 中 央 对地方转移支付收入83370亿元、地方财政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14835亿元,收入总量为206405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4605亿元,增长1.9%。地方财政赤字8200亿元,通过发行地方 政 府 一般债券弥补,比2020年减少1600亿元。

      3.全国一般公共预算。

      汇总 中 央 和地方预算,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7650亿元,增长8.1%。加上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16770亿元,收入总量为214420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0120亿元,增长1.8%。赤字35700亿元,比2020年减少1900亿元。

      (五)2021年 政 府 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中 央  政 府 性基金预算收入3820.85亿元,增长7.3%。加上上年结转收入240.12亿元,收入总量为4060.97亿元。 中 央  政 府 性基金预算支出4059.97亿元,其中,本级支出3325.86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734.11亿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1亿元。

      地方 政 府 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90705.77亿元,增长0.9%,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84143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加上 中 央  政 府 性基金预算对地方转移支付收入734.11亿元、地方 政 府 专项债务收入36500亿元,地方 政 府 性基金收入总量为127939.88亿元。地方 政 府 性基金预算支出127939.88亿元,增长11%。

      汇总 中 央 和地方预算,全国 政 府 性基金预算收入94526.62亿元,增长1.1%。加上上年结转收入240.12亿元和地方 政 府 专项债务收入36500亿元,全国 政 府 性基金收入总量为131266.74亿元。全国 政 府 性基金预算支出131265.74亿元,增长11.2%。调入一般公共预算1亿元。

      (六)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中 央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751.91亿元,下降1.9%。加上上年结转收入413.14亿元,收入总量为2165.05亿元。 中 央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181.05亿元,增长25.8%。

      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收入2125.14亿元,下降29%,主要是2020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地方国有企业利润下降较多。加上 中 央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地方转移支付收入101.52亿元、上年结转收入319.5亿元,收入总量为2546.16亿元。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568.32亿元,下降6.1%。

      汇总 中 央 和地方预算,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877.05亿元,下降18.9%。加上上年结转收入732.64亿元,收入总量为4609.69亿元。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647.85亿元,增长4.1%。

      (七)2021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汇总 中 央 和地方预算,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89180.75亿元,增长23.7%,其中,保险费收入63191.35亿元,财政补贴收入22741.75亿元。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86412.68亿元,增长9.6%。本年收支结余2768.07亿元,年末滚存结余93094.21亿元。

      三、扎实做好2021年财政改革发展工作

      (一)全面贯彻实施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

      (二)进一步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

      (三)常态化实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

      (四)进一步增强民生政策可持续性。

      (五)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

      (六)抓实化解地方 政 府 隐性债务风险工作。

      (七)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

      来源澎湃新闻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57603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9 01: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农工党 中 央:建议在海南建设中华杰出女性博物馆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获悉,此次大会期间,农工党 中 央 将提交《关于建设中华杰出女性博物馆的提案》,建议在海南建设中华杰出女性博物馆。

      提案认为,建设中华杰出女性博物馆,是抢救妇女历史和文化、填补人类文明历史的不足和缺憾、推动性别研究走进普通民众生活的最佳选择。

      建设中华杰出女性博物馆有哪些必要性及可能性?提案对此予以阐释。

      必要性方面,提案认为,建设中华杰出女性博物馆,是承载展示中国杰出女性历史文化和妇女事业进步成果的必然要求。在中华悠久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巾帼不让须眉的的杰出女性,像上古传说中的女娲,教子有方的孟母,耳熟能详的班昭、蔡文姬、文成公主,以及近现代史上的宋氏姐妹、何香凝、邓颖超、林巧稚等等。这些杰出女性的历史故事,承载着中华优秀文化,集中展现了我国妇女事业的发展进步。

      “博物馆的功能在于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建设中华杰出女性博物馆,其根本意义还在于寻找和发现失落的妇女历史文化。”提案称,在人类文明史上,女性处处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亟需组织一批专家真正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去发现、挽救、梳理我国独特的妇女历史文化,将其成果存放于博物馆之中,去影响人们对历史、现实与未来的重新认识,促进妇女事业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此外,建设中华杰出女性博物馆,是弥补海南旅游人文要素不足,吸引全球广大女性目光,带动扩大需求,助推海南国际旅游岛和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有力之举。海南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高地,如能筹建一座高水准展示中华杰出女性的综合性博物馆,不但能吸引更多人群赴海南旅游观光,进而扩大需求、刺激消费,还能面向全球宣介中华女性的风采,加大海南国际影响力,促进国际旅游岛和自由贸易港建设。

      建设中华杰出女性博物馆的可能性有哪些?农工党 中 央 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党和 政 府 高度重视妇女事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 近 平 总 书 记 就妇女发展、妇女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和针对性的科学论断。近年来,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妇女和性别问题研究专家,可为中华杰出女性博物馆的创建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第二,中华杰出女性历史故事繁多,全国妇联建立的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和陕西师范大学建立的妇女文化博物馆已征集了不少的展品和资料,中华杰出女性博物馆的建设已有良好的藏品基础,也有相应的建设经验可以借鉴。

      第三,海南省已将系列博物馆建设列为“十四五”期间重点工作。因历史上欠账较多,海南省“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加强博物馆建设,目前已开始着手相关前期规划工作。

      第四,关于经费来源。该博物馆主体应为公益性质,周边可设计女性主题公园。除争取国家财政支持,亦可考虑将主题公园交由社会资本承建运营,解决博物馆部分建设经费。同时,还可在全球华人范围内发起民间赞助。通过“国家支持一点、省里解决一点、资本介入一点、民间赞助一点”的方式解决博物馆建设经费问题。

      来源澎湃新闻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53546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20 02: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郑永年:全球自贸港竞争就是规则之争


      对标世界最高开放形态,海南自贸港已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其建设与发展备受全球瞩目。

      自去年6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以来,一系列重大政策在海南自贸港加速落地,海南自贸港雏形初见。2021年,海南自贸港建设正式迈入关键机遇期。与全球知名自贸港相比,海南的优势何在?接下来,海南还将在哪些领域进一步对外开放?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如何理解海南自贸港的定位?

      为此,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 主 席 郑永年教授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并分享了他对于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看法与观点。

      自贸港核心在于提供服务

      《21世纪》:如何理解自贸港这一概念?与新加坡、迪拜等全球知名自贸港相比,海南自贸港有哪些独特之处?

      郑永年:放眼全球自贸港,核心提供的就是服务。谈服务,第一个问题就是明确服务对象。例如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的东南部,地理位置优越,同时也是东南亚最发达的经济体,因此新加坡港明确服务于东南亚地区。迪拜也是如此。可以说,整个世界要通往东南亚或中东,新加坡、迪拜都是首选的必经之地,这个定位是非常关键的。

      解决了服务对象的问题,第二是如何服务的问题。同样位于马六甲海峡,为什么是新加坡港而不是东南亚其他港口发展起来?这就要讲制度安排的问题。无论是透明度、安全度还是方便程度,新加坡的自贸港制度安排都远远优于其他港口。

      回到海南,也要回答以上两个问题。首先必须界定服务对象,海南本身的经济总量并不大,因此它的服务对象是整个中国内地,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第二,从制度安排上看,海南需要充分发挥制度红利。从国内看,北部湾港、香港、深圳港、徐闻港等,有这么多港口都可以与之形成竞争。从国际看,越南在地理区位上也有一定优势,不仅靠近海南,它本身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经济体,某种程度上也在成为海南自贸港的竞争者。因此,海南必须充分突出自身优势,利用好国家给到的各项政策。

      《21世纪》:如何看待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两大区域的合作前景,未来可以从哪些方向推进联动?

      郑永年:从两地的基础设施联通来看,建设难度其实不大。我认为物理意义上的互联互通并不是大问题,现在的问题还是在制度安排层面,海南和内地其他地区之间,甚至是广东珠三角内部的投资贸易规则都还有不统一之处,这些规则不衔接的问题亟待破解。

      经济活动是吸引人才的根本之道

      《21世纪》:建设海南自贸港,国际人才必不可少。海南应如何加强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让人才引进来并且留得住?

      郑永年:其实讨论高端人才问题之前,要先讨论人口问题。普通人先过去,这是基础,没有人口,人才是不会去的。我们不是要吸引几个哲学家孤独地思考,海南自贸港的建设者主体是普通人。

      谈到吸引人才,海南可以与其他地区的大城市对比人才政策,一线城市比如广州、深圳、上海,二线城市比如杭州,去寻找差异和解决方案。留住人才则对人才政策提出更高的要求,住房、交通、医疗等方面都需要考虑到。

      提到高端人才,比如说国际高管,他们在乎的是机遇,经济活动是最基本的前提。新加坡有国际企业落地,或本土企业发展起来,国际人才会主动来寻找机会。人才和配套政策是凤与巢的关系,提前筑好巢,是希望凤能来。但问题是只有凤真的过来了,凤巢才能派上用场。所以海南当前应该尽快把经济活动做起来,把优势产业做起来,人才自然会来。

      积极对接“双循环”战略

      《21世纪》:今年海南的 政 府 工作报告提出,要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定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接下来,海南自贸港应如何推动进一步对外开放?

      郑永年:对于自贸港而言,规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全球自贸港的竞争就是规则竞争。

      第一是规则的建立,海南可以基于现有的国际自贸港规则进行创新和补充,建立一套更有优势、更高标准的规则制度。接轨国际规则的过程中,如有与 中 央 政 府 的现行法规相抵触的风险点,也要考虑出台特殊政策以实现接轨。

      第二是规则的信誉度。规则的运行过程要保证透明,减少政治干预和人为的干扰,并持之以恒去落实。一旦规则成为规则,就必须要坚定地执行下去。

      《21世纪》: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如何理解海南自贸港的未来定位?

      郑永年:我们还可以从规则的视角来探讨。当前,中国从数量型经济发展转换到质量型经济发展,从地方性市场逐渐走向国内的统一市场,这些都是规则的变化。

      不过,现阶段我们还存在一些地方性的规则衔接问题。比如城市群内部以及城市群之间仍存在不统一的现象,可以说,统一的国内市场规则运转机制尚未形成。我认为就规则而言,把国内地方性市场规则实现统一,国内大循环就会真正地循环起来。

      同理,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可以理解为中国规则和国际规则的对接。从接轨国际化的角度理解自贸港,我认为海南自贸港可以说前途无量。着眼于2035年的远景目标,海南自贸港要成长为全球一流的自贸港,成为新时代的自贸港样本,树立起自贸港的创新范式,就要从规则的接轨开始。

      来源21世纪经济网

http://www.21jingji.com/2021/3-13/2MMDEzNzlfMTYyMzQ2Mw.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21 02: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韩 正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座谈会


      央视网(新闻联播)3月17日消息,中 共 中 央 政 治 局 常 委、国 务 院 副 总 理 韩 正 16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座谈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 中 央 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部署落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有关工作。

      韩 正 强调,要以 习 近 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 会 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好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三个关键,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韩 正 指出,要确保粮食安全,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要关注重大社会政策问题,稳步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健全全民医保制度。要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持续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继续推进重点行业去产能,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建立健全平台经济治理体系。要增强工作敏锐性和前瞻性,善于发现苗头性、规律性问题,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化解突出矛盾。要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会前,韩 正 走进部分司局和处室,看望干部职工,了解“十四五”规划有关工作考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工作安排情况。

      何立峰参加上述活动。

      来源澎湃新闻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75008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22 02: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社部印发通知:支持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


      @中国新闻网 3月19日消息,人社部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909万人。积极挖掘数字经济、平台经济从业机会,瞄准线上教育、文化创意、新媒体运营等领域,加大税收优惠、社保补贴等政策落实力度,完善保障举措,支持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非全日制就业和平台就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

      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社会稳定和高质量发展。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909万人,在国内外环境和疫情变化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促进就业任务更为艰巨。各地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 党 中 央、国 务 院 决策部署,将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重中之重,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为统领,以品质就业服务为支撑,精准施策,多方发力,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稳定。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落实政策拓宽渠道。各地要切实抓好就业政策落实,充分释放政策效力促进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拓展企业就业主渠道,落实社保补贴、培训补贴政策,加大以工代训实施力度,激励中小微企业更多吸纳毕业生就业。会同有关部门督促国有企业落实扩大招聘毕业生规模和公开招聘要求,加快扩招任务落地。开拓重大战略就业岗位,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等建设需要,及时发布人才需求目录,搭建供求信息对接平台,引导毕业生到重点领域就业。鼓励支持基层就业,落实就业补贴、高定工资档次、购买服务等政策,围绕社区服务、教育医疗、农业技术等人才紧缺领域开发岗位,稳定“三支一扶”计划招募规模。稳定事业单位招聘规模,落实艰苦边远地区基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倾斜政策,做好公开招聘工作。

      二、引导扶持创业创新。各地要结合创新驱动、新兴产业发展,积极支持有意愿、有潜能的毕业生投身创业创新。将创业培训向校园延伸,针对毕业生特点提供创业意识教育、创业项目指导、网络创业等培训。加大资金保障力度,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提高额度、降低利率政策和免除反担保要求,允许毕业生在创业地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倾斜创业服务资源,为毕业生推荐适合的创业项目,提供咨询辅导、成果转化、跟踪扶持等一站式服务,**投资开发的各类创业载体安排一定比例场地,免费向毕业生提供。支持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创新,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提供创业项目支持,鼓励开展创业研修班、创业导师进园区等活动,深入实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积极挖掘数字经济、平台经济从业机会,瞄准线上教育、文化创意、新媒体运营等领域,加大税收优惠、社保补贴等政策落实力度,完善保障举措,支持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非全日制就业和平台就业。

      三、强化精准招聘服务。各地要针对毕业生特点,搭建便捷高效的求职招聘通道,提升人岗匹配效率。常态化开展线上招聘,对标部级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加快完善本地服务专区,丰富栏目内容和服务资源,有条件的增设简历投递、视频面试等功能,广泛归集发布招聘信息,推广应用高校毕业生精准招聘平台。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云服务活动,围绕热门行业、重点企业、地方特色,联合社会力量推出“直播带岗”“直播政策”“新职业体验”等,提升服务吸引力。增强线下服务品质,根据当地疫情防控要求,结合毕业生求职特点,灵活举办分行业、分专业、小型化招聘活动,拓展本地化服务项目,创新跨区域招聘组织模式,积极促进供需对接。将海外留学回国毕业生全面纳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体系,有针对性地挖掘提供就业岗位,举办专场招聘或开设网上招聘专区,对符合条件的落实就业创业支持政策。

      四、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各地要深入实施“百万青年技能培训行动”,对接产业发展与毕业生就业急需,推进高质量职业培训,提升毕业生职业发展能力。扩大职业培训规模,开展青年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技能研修培训、以工代训,增加新兴产业、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等岗位培训,支持毕业生参加线上技能培训,对有培训需求的应培尽培,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按规定享受职业培训补贴。着力拓展新职业培训,开发一批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培训项目。调动企业、培训机构优质培训资源,提供一批适合毕业生的高质量培训项目。拓展精细化职业指导,组建专业化高素质职业指导师队伍,开展职业指导师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每人联系服务一定数量的本地高校和社区,为毕业生提供求职指导、职业规划等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发面向毕业生的职业指导教材,推出一批精品指导课。

      五、加快跟进实名服务。各地要将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全面纳入实名服务,确保登记到位、联系到位、帮扶到位。主动对接教育部门,在毕业生离校时启动信息衔接,7月底前全部完成,对移交信息有缺项漏项的,及时反馈补充。同时畅通求助渠道,通过公开信指引、求职登记小程序、线上线下失业登记及基层摸排等渠道,对本地户籍和外地前来求职的毕业生应登尽登。建立未就业毕业生实名信息数据库,与毕业生逐一进行联系,了解就业需求,发放一份政策清单、服务项目清单、招聘活动清单,根据需求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培训见习等服务。加密招聘活动组织频次,集中开展就业帮扶,综合运用线上线下渠道,确保就业服务不断线。

      六、积极拓展就业见习。各地要按照扩大见习规模的要求,明确本地年度目标任务,细化措施安排,抓好见习组织实施。多渠道募集见习岗位,动员企事业单位履行社会责任,提供更多能够发挥毕业生专长的管理、技术、科研类岗位。制定见习单位目录和岗位清单,广泛发布并向毕业生及时推送,举办见习宣传推介、专场招募、双向洽谈活动,将有见习需求的毕业生及时组织到见习活动中。推进见习规范管理,指导做好见习协议签订、带教制度落实、见习待遇保障相关工作。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示范单位创建活动,选树一批岗位质量高、见习成效好、行业代表性强的单位,带动提升见习吸引力和见习工作质量。

      七、扎实做好困难帮扶。各地要将困难毕业生作为重点对象,实施专项帮扶、优先援助。依托求职创业补贴政策数据库,建立低收入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毕业生及就业困难的少数民族毕业生帮扶清单,指定专人负责,开展“一对一”帮扶。根据毕业生需求量身定制求职计划,优先提供岗位、优先推荐录用,对通过市场化方式确实难以实现就业的,按规定利用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及时关注因疫情影响求职受阻、面临特殊困难的高校毕业生、海外留学回国毕业生,通过多种渠道告知服务信息,提供针对性就业帮扶和求职便利。完善长期失业青年就业帮扶机制,拓展实践指导、能力提升、困难援助等服务,促进融入就业市场。

      八、加大就业权益保护。各地要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服务,切实保护毕业生就业权益,营造良好就业环境。开展就业失业、社会保险、毕业生信息数据比对,精准识别符合政策条件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推动“政策找人”,推进打包快办,加快政策兑现。简化就业手续,对非公有制单位接收应届高校毕业生,所在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无需在就业协议书上签章。加强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招聘行为监管,着力规范网络招聘秩序,依法打击“黑中介”、虚假招聘、乱收费、就业歧视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梳理发布毕业生实习实践、就业创业中的典型侵权案例,开展权益保护专题宣传,增强毕业生风险防范意识。

      九、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地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健全目标落实、部署推进、定期调度、督促检查机制,层层压实就业促进、失业管理主体责任。完善部门间信息共享、资源对接、服务协同工作机制,加强毕业生就业形势研判和政策储备,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落实**购买服务机制,开展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促就业行动,动员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为毕业生提供多元专业就业服务。大力宣传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措施,讲好毕业生到城乡基层、生产一线就业创业典型故事,开展“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学习宣传活动,引导毕业生转变择业就业观念,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来源澎湃新闻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7852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23 08: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商务部部长:今年开放的门要开得更大、门槛要降得更低


      3月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结束后举行“部长通道”采访活动,邀请部分列席会议的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

      我国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方面将有哪些新举措?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今年开放的门要开得更大、门槛要降得更低。“我们出台了投资准入的负面清单,有全国版33条,自贸区版30条以及海南自贸港的27条,我们今年想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尽可能地再缩减。”

      第二,平台要进一步充实。“我们有海南自贸区港,21个自贸区,还有217个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我们要从原来的要素流动型开放逐步走向以规则、规制、标准和管理等为主的制度型的开放,对接国际高水平的规则。”王文涛表示,一方面要满足自主改革的需求,另一方面要通过一些压力测试使这些平台做得更实,同时还要推进服务贸易、扩大综合试点。

      此外,开放的环境要做得更优。王文涛说,将进一步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使外资进入中国后能够省心、放心、安心地发展,共享中国的发展红利。

      来源澎湃新闻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60873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25 15: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何立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在发展中促进南北方相对平衡


      3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 委 党 组 书 记、主任何立峰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表示,“十四五”时期,中国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在发展中促进东中西、南北方相对平衡。

      何立峰表示,“十四五”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要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增长目标。将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重视预期管理和引导,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提高逆周期调节能力,不断提高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提及今年宏观政策,何立峰表示,今年将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紧扣改善民生拓展需求,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发展服务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促进消费与投资良性互动,加大投资补短板力度,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何立峰表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十四五”时期,中国将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协同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和数字化转型。

      何立峰表示,“十四五”时期,中国将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更好结合。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加大税费优惠和信贷支持力度。

      何立峰强调,“十四五”时期,中国将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加快推进监管能力现代化,以公正监管促进优胜劣汰。

      农业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最大短板,新型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何立峰表示,“十四五”时期,中国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促进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完善大中城市宜居宜业功能,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何立峰强调,要坚持宜山则山、宜水则水,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在发展中促进东中西、南北方相对平衡。

      何立峰还表示,“十四五”时期,中国将多措并举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

      据何立峰透露,“十四五”时期,中国还将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入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全面提升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制定和实施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何立峰还表示,“十四五”时期,中国将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进出口稳定发展,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准入后国民待遇,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维护和完善多边经济治理机制,推动商签更多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来源澎湃新闻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85857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30 02: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 央 依法治国办: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


      国 务 院 新闻办公室3月2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中 央 依法治国办组成人员、司法部副部长熊选国介绍深入贯彻落实 习 近 平 法治思想,为“十四五”良好开局贡献法治力量有关情况。

      熊选国表示,“十四五”时期,中 央 依法治国办要统筹法治力量服务保障“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是要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完善促进创新驱动发展亟需的法律法规,完善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持续推动涉产权冤错案件纠正,加快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强化知识产权领域执法,落实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二是要服务保障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国内双循环。关键要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推动清理防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法律法规。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用法治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打通经济循环的堵点,推动形成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

      三是要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要统筹调动法治力量,努力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提供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推动乡村振兴立法,要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战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法律制度。

      来源澎湃新闻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8788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31 02: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外汇局:跨境资本流动有望延续有进有出、总体均衡的态势


      国家外汇管理局在3月26日发布的《2020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中指出,2021年,内外部环境中有利于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因素增多;预计经常账户顺差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跨境资本流动有望延续有进有出、总体均衡的态势。

      外汇局表示,将持续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推动金融市场开放,不断加强外汇市场建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一是继续推进资本项目双向开放, 包括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推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资(QDLP/QFLP)试点,扩大QDLP试点范围,完善QDLP投资报告制度,健全常态化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额度发放机制;持续推进外债登记管理改革;完善境外机构境内发行股票、债券资金管理。

      二是扩大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支持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等贸易易新业态发展,完善服务贸易付汇税务备案信息网上核验。

      三是支持北京“两区”建设,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区域改革开放,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外汇管理的改革创新。

      四是建设开放多元、功能健全的外汇市场,支持金融机构推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外汇衍生品。

      在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方面,外汇局提出,一是坚持市场化原则,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作用。二是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强化跨境资金流动和外汇市场双向监测与风险评估,以加强宏观审慎为核心改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以转变监管方式为核心完善外汇市场微观监管,以“零容忍” 态度打击地下钱庄、跨境赌博等外汇领域违法违规活动。三是加强市场预期管理,引导金融机构和企业树立“风险中性”原则。四是完善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坚持市场化原则,前瞻性做好战略配臵,动态优化投资组合, 努力保障外汇储备资产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

      国家外汇局同日公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显示,按美元计值,2020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2740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5150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1453亿美元,初次收入逆差1052亿美元,二次收入顺差95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1058亿美元,其中,资本账户逆差1亿美元,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778亿美元,储备资产增加280亿美元。

      2020年,我国国际收支延续新的平衡模式,即经常账户顺差,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

      外汇局在报告中以专栏的形式表示,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呈现逆差,说明我国私人部门正在不断累积对外资产。

      2020年,中国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778亿美元,主要在于我国私人部门对外各类投资较多,具体看:一是境内居民对外证券投资增加,多元化资产配臵需求较强;二是对外直接投资总体理性有序;三是银行对外存贷款增多,主要是经常账户保持顺差使得境内外汇流动性相对充裕。同期,外国来华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等全部对外负债均为净流入,未出现对外债务去杠杆。可见,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各项目有顺差也有逆差,最终结果是我国私人部门增加了对外净资产。

      外汇局表示,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进入自主平衡时期后,经常账户总体表现为基本平衡、略有盈余的状态,决定了国际收支整体结构的稳健性;金融账户下也未出现持续、高频、大规模的资金净流出,金融市场开放吸引境外资本流入,境内主体持有的境外资产同步增多,跨境资本流动相对均衡,储备资产总体稳定。

      来源澎湃新闻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9021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1 02: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市代表团来琼考察交流 加强重大战略对接 再谱合作发展新篇 李强沈晓明冯飞参加


      海南日报三亚3月23日电 (记者况昌勋)3月23日至24日,上海市代表团在琼考察交流。23日下午,两省市在三亚召开座谈会,共商深化交流合作事宜。上海市 委 书 记 李强,海南省 委 书 记 沈晓明、省 长 冯飞出席座谈会并参加有关活动。

      2021年3月23日下午,琼沪两省市在三亚召开座谈会,共商深化交流合作事宜。上海市 委 书 记 李强,海南省 委 书 记 沈晓明、省 长 冯飞出席座谈会并参加有关活动。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李强代表上海市 委、市 政 府 对海南长期以来给予上海发展的支持帮助表示感谢。他说,海南省 委、省 政 府 坚持以 习 近 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 会 主 义 思想为指导,抓住自贸港建设的历史性机遇,首创性改革开放举措层出不穷,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路人才加速集聚。海南生机勃勃的改革发展态势、海南干部群众敢想敢干的奋斗精神值得上海认真学习借鉴。

      上海市 委 书 记 李强在座谈会上讲话。陈正宝 摄

      李强指出,当前,我们正在深入贯彻落实 习 近 平 总 书 记 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深化高效能治理,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 社 会 主 义 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和海南两地人民情谊深厚,交往源远流长。进入新阶段,踏上新征程,两地深化合作空间更为广阔。要各扬所长、强化对接,在扩大对外开放上加强战略协同,在畅通经济循环上加强优势互补,推动沪琼合作再上新台阶,更好服务国家改革发展大局。上海和海南在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中都承担着重要使命,两地要相互借鉴、相互提升、合作共赢,共享共用进博会、博鳌亚洲论坛等国际交流大平台。完善沪琼战略合作机制,发挥市场平台作用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深化经贸、产业、科技、人才、旅游等领域合作,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携手在全面建设 社 会 主 义 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实现更大发展。

      海南省 委 书 记 沈晓明在座谈会上讲话。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沈晓明对上海长期以来给予海南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说,上海是我们党的诞生地,是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正全力推动 党 中 央 和 习 近 平 总 书 记 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朝着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 社 会 主 义 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宏伟目标大踏步迈进。当前,海南正深入贯彻 习 近 平 总 书 记 关于海南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推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上海发展的美好前景、创造的成功经验和各级干部的精神风貌,时刻鼓舞、启发和激励海南把 中 央 赋予的重大历史任务完成好。一是立足“国之大者”,对标学习上海落实重大国家战略的先进经验和宝贵成果,加强两地重大国家战略对接,把海南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二是立足发展要务,对标学习上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宝贵成果,努力实现在高质量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把海南打造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交汇点。三是立足为民初心,对标学习上海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先进经验和宝贵成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海南打造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自由贸易港。四是立足“两个大局”,对标学习上海推动国际合作、创造“上海精神”的先进经验和宝贵成果,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作出海南贡献。

      冯飞和上海市 委 常 委、常 务 副 市 长 陈寅分别介绍两省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在琼期间,上海市代表团前往琼海、三亚等地,围绕医疗开放、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进行考察交流。

      上海市领导翁祖亮、诸葛宇杰、朱芝松,海南省领导沈丹阳、孙大海、周红波参加有关活动。

      来源南海网

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21/03/23/032528976.s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0 17:42 , Processed in 0.093580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