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4429|回复: 74

[网友互动] 国家宝藏第二季-河北博物院入选藏品揭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4 17: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18: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汉长信宫灯,中国汉代鎏金青铜器,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中出土。2010年作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展品展出。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内而得名,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长信宫灯一改以往青铜器皿的神秘厚重,整个造型及装饰风格都显得舒展自如、轻巧华丽,是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宫女铜像体内中空,其中空的右臂与衣袖形成铜灯灯罩,可以自由开合,燃烧产生的灰尘可以通过宫女的右臂沉积于宫女体内,不会大量飘散到周围环境中,其环保理念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长信宫灯被誉为"中华第一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来华访问时曾参观过长信宫灯,并感慨道:"2000多年前中国人就懂得了环保,真了不起。"

长信宫灯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工艺美术品中的巅峰之作和民族工艺的重要代表而广受赞誉。这不仅在于其独一无二、稀有珍贵,更在于它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巧妙独特的艺术构思。采取分别铸造,然后合成一整体的方法。考古学和冶金史的研究专家一致公认,此灯设计之精巧,制作工艺水平之高,在汉代宫灯中首屈一指。1993年被鉴定为国宝级文物。

197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枚"长信宫灯"邮票,2000年,国家邮政总局再次发行出土文物"长信宫灯"邮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4 18: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ueliang 于 2018-12-4 18:04 编辑

国家宝藏第二季
央视综艺频道(CCTV-3台),12月9日起每周日晚19:30播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18: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国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1977年于石家庄市平山三汲村战国中山王"错"墓出土。案面已朽,仅存案座,边长47.5厘米。底部是两雄两雌跪卧的梅花鹿,四龙四凤组成案身。四龙独首双尾,上吻托住斗拱,双尾向两侧盘环反勾住头上双角。四凤双翅聚于ZY连成半球形,凤头从龙尾纠结处引颈而出。集铸造、镶嵌、焊接等多种工艺于一体,复杂精巧,无以复加。 2011年被评选为河北省博物馆新馆入展文物"十大珍宝"之一,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山国的器物。中山国是狄人建立的国家,这件铜方案的造型体现了少数民族的艺术风格,与中原造型有着明显不同。

"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打破了传统的"龙飞凤舞"的动态场面,以静为基调,底部由四只表情温驯的梅花鹿承托一圆圈,四龙四凤互相盘结,翼尾相接,构成一个内收而外敞的支架,上覆几案,稳定而舒展,呈现出一种静态美。

此器整体结构繁复适称,铸造工艺精湛,动物造型姿态优美,生动细腻,堪称稀世珍宝。2002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印发《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名列其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18: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彩绘散乐浮雕女伎乐图,出土于河北保定曲阳县五代墓,墓主王处直,系北平王。墓制及壁画内容,仍沿袭唐代晚期都城长安葬制。女子会乐侍从造型,在唐代墓中多有出现。其后墓室内安排奉侍,会乐画面在中晚唐时一直为两京墓葬流行的题材。王处直墓浮雕继承唐代余韵,同时也开启了北宋以及辽代墓葬中壁画散乐图像之先声,后来在河北地区辽墓中,绘有颇为精彩的散乐图像。彩绘浮雕也是借鉴了彩绘石佛教造像的衣钵,对宋墓墓画中布置着色砖雕起到引导作用。

汉白玉石浮雕为一幅女乐图,图中有人物15人,人物面朝墓内,采取面右方站姿,分前后两列,最前者为一男装司仪。乐伎均着长裙,有披帛,面部相似,丰腴圆润,仍存唐杨妃美人之余韵。乐者都梳有高髻,簪珠花,唯有前列居中弹奏曲颈琵琶的女伎,发髻梳法较繁杂。司仪戴幞头,手持一长杆,末端结有彩带,指挥众女合乐,前有二小儿作伴舞姿态。浮雕制作精湛,人物姿态生动,有似簪花仕女图神貌,具有颇高的艺术水平。墓中类似的石雕有两块,大小相同。另一幅为彩绘捧物侍女图,为面朝左方站立。

王处直墓后室的这幅汉白玉石浮雕,确是罕见的五代石雕艺术珍品,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18: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为未入选此季国家宝藏的河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18: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错金博山炉
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陵山出土。高26厘米,足径9.7厘米。器型似豆形,盖肖博山,通体错金。座把呈透雕三龙出水状,龙首顶托炉盘。炉盘装饰以错金流云纹。盘上部铸出峻峭起伏的山峦,山间神兽出没、虎豹奔走,小猴蹲踞在高层峰峦或骑在兽身上,猎人巡猎于山石间。二三株小树点缀其间,刻划出了一幅秀丽山景和生动的狩猎场面。"这件国宝实际上是作为香薰、薰炉用的,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因而得名。"

2000年,国家邮政总局发行出土文物“错金博山炉”邮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18: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胜金缕玉衣,西汉。
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68年5月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收藏于河北博物院。

该衣通长188厘米。玉片有绿色、灰白色、淡黄褐色等。共二千四百九十八块,金丝重1.1千克。在“玉衣”内还发现玉璧十八块,以及饭含,佩戴之物。这完整的金缕玉衣葬服,是闻名中外的首次重大发现,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为国宝。

玉衣是用金丝将玉片编缀而成。玉片为岫岩玉制作。上衣呈绿色,玉质莹润。下身为灰白和淡黄色。整体主要分为头罩、上衣、手套、裤筒和鞋等五部分。共用不同形状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其外观和人体形状相同,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的殓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4 18: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不知还有哪些博物馆入选第二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18: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国中山王铁足铜鼎,1977年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山国王墓出土。高51.5厘米,腹径65.8厘米。中山王鼎为王墓中同时出土的九件列鼎中的首鼎,铜身铁足,圆腹圜底,双附耳,蹄形足,上有覆钵形盖,盖顶有三环钮。鼎身刻有铭文469字。
据鼎铭得知,此鼎为奉祀宗庙的礼器。

中山王鼎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铁足铜鼎,也是铭文字数最多的一件战国青铜器。

中山王铁足铜鼎 外壁刻有铭文 77行469字,是目前所见铭文最长的一件战国铜器。铭文字体瘦长,清秀挺拔,有所谓悬针篆风格。铭文记载了中山国相邦司马赒率师伐燕、扩大疆土的功绩,告诫后代吸取历史教训,警惕周边诸国的进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18: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山王错金银铜版兆域图,1974年出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三汲战国时期古城,是如今已知最古老的建筑平面设计图,设计了一位国王的陵园。王的名字叫:(cuò)。他的国,是战国时期的中山国。

英国著名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称它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铜版地图”,它是世界上目前发现最早的带有比例尺的建筑规划图。两千三百年的光阴,在它身上漫漶开斑驳的印迹,而金银镶嵌的线条依然规整——它就是错金银铜版兆域图,记录了战国时期中山王厝的陵园平面设计图。

错金银铜版兆域图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有比例的铜版建筑图,它的价值体现在很多方面。据统计,兆域图上数字注有38处,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用数字注记表示的地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18:2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
1964年出土于河北保定永华南路元代窖藏,通高41cm,口径15.5cm,足径18.5cm。该罐采用青花和釉里红装饰,通体施青白釉,釉层凝厚,釉面青亮,极为滋润。纹饰丰富,层次清晰,主题突出,全器纹饰有10余层。该罐的蹲狮钮罐盖的盖面采用变形莲瓣纹和回纹装饰。罐身的颈肩部为缠枝牡丹纹、忍冬纹,并有下垂的如意云头纹,云头纹内饰莲池纹,云头之间饰折枝牡丹纹。腹部四面用连珠纹作菱花形开光4个,开光内装饰牡丹、石榴、菊花、四季花卉纹。枝叶用青花渲染,花朵和山石用釉里红涂绘,红、蓝色交相辉映,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

类似的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器物在世界仅存4件,其中两件流失到国外,一件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此4件器物相比,河北省博物馆这件保存最为完整,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完整的青花釉里红极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18: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汉透雕双龙高钮谷纹白玉璧
高25.9、壁外径13.4厘米,1968年河北省满城陵山一号汉墓出土,河北省博物院收藏。

制作玉壁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抛光和砂钻法工艺技术,研究成果表明,为了抛光玉壁表面,当时可能采用了“砂轮”和“布轮”等先进的打磨工具。

雕琢精细,艺术性高。玉质晶莹洁白,两面雕刻细密的谷纹,周缘起棱,璧的上端饰透雕双龙卷云纹钮,双龙相背,昂首曲身,张口挺立在壁缘上,体态丰腴矫健。自龙尾部腾起对称的双股卷云纹至上端聚作一桃形顶,顶部有一小穿孔,可穿系悬挂,造型生动,构思巧妙,线条流畅,雕琢精细,制作精美,为汉代玉壁中一件不可多的的艺术珍品。

    存世稀少。从目前公开发表的考古资料看,同类器型的汉代玉壁,只见此一件,弥足珍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18: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第一大青铜宫门铺首——透雕龙凤纹铜铺首

纹饰精美、体量巨大的透雕龙凤纹铜铺首。这是河北博物院的十大镇馆之宝之一,也是中国第一大青铜宫门铺首。

因为老姆台是燕下都城外最北的宫殿建筑基址,因此专家推测,它可能是燕下都宫殿大门上的构件。铜铺首通高74.5厘米,重21.5公斤。整体是兽首衔环造型,兽首主体为我国古代传说中的怪兽——饕餮。宽眉巨目,圆眼吊睛,凶猛无比,锋利的牙齿从口角两边露出并上卷,口鼻两边有须。面部结构紧凑,特点鲜明,层次清晰。

饕餮额部饰有一立凤。凤冠饱满,颈向前伸,昂首瞪目,尾部翘起,两爪粗壮尖锐,各抓一蛇。两蛇巧妙地构成饕餮的额梁,蜿蜒游弋,缠绕在立凤的左右两翅,双首昂扬相对,好似因遭到侵犯随时准备攻击,又好似在苦苦挣扎。

铺首两侧各有一条向上攀爬的龙,刚劲有力却又不失灵动,颈部从上端两侧向前弯曲,头部向前伸,张口露齿,虎视眈眈地看着下方。尾部盘绕于饕餮双目的左右下角。整个场面充满紧张的气氛,犹如一幅剪纸,揭示了大自然中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铜铺首的环套在八棱半椭圆形的衔中,内径16厘米,外径29厘米。环上饰双龙纹,双龙分别缠绕于环的两侧,颈部从上端两侧绶带纹组成的圆环中钻出,突出于环外,双首相背,弯颈俯首,神情与上端双龙相似。

这件铺首采取了浮雕和透雕相结合的铸造工艺,造型精致生动,布局错落有致,线条婉转细腻,艺术风格严谨,具有浓重的历史厚重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也是目前所见我国最大的战国时期铜铺首。上海世博会期间,曾作为河北馆的镇馆之宝向世界展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18:4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座

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座,战国时期的家具构件。1977年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三汲村战国时期中山国王“错”墓出土,长51厘米。猛虎身躯浑圆、色彩斑斓,弓身右曲,三足着地,一爪腾起,正将捕捉的小鹿送入张开的巨口之中。老虎的凶猛与小鹿的弱小形成鲜明对比。典型的战国时代风格。动物腹下刻有铭文,说明制作时间及官匠姓名。

错金银虎噬鹿铜屏风座长51厘米、高21.9厘米、重26.6公斤。器座以虎为主体,虎双目圆睁,两耳直竖,正在吞食一只柔弱的小鹿。小鹿在虎口中拼命挣扎,短尾用力上翘,始终无法脱身。虎后肢用力蹬地,前躯下踞,整个身躯呈弧形,虎的右前爪因抓鹿而悬空,座身平衡借用鹿腿支撑。

整个器形构思巧妙而自然。虎、鹿皮毛斑纹均用金银镶错而成,生动逼真。虎的项部和臀部各立一个长方形銎。銎两侧同饰山羊头面,羊口即为銎口。沿两銎口直线相交,可成84度交角,接近直角,安上屏扇恰成曲尺形。

整件器物表现出虎、鹿的动态和身躯结构,增加了器物的艺术效果。此物器物构思巧妙,铸工精湛,在国内十分罕见。

中山王“错”墓的屏风座据考证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一件实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9 21:08 , Processed in 0.082586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