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8547|回复: 47

[项目进度] 南沙与广东海洋大学共建研究生院、研究院等五大项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16 00: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niceGZH 于 2020-1-2 14:58 编辑

2020-01-02 14:20 来源:南方网
  南方网讯 2020年1月2日上午,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 府与广东海洋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活动在南沙区行政中心举行。南沙区、广东海洋大学决定双方建立战略性、紧密型全方位合作关系,形成人才、技术、资源、产业的共享与互动。双方将实施五大共建项目,即共建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南沙)研究生院、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南沙)研究院、南沙海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高端人才流动站和海洋高端技术南沙论坛。这是继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之后,该校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又一个重要布局,将全面推进南沙区、广州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海洋经济发展。



  共建研究生院等五大项目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以下五个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第一,广东海洋大学筹资,与南沙区合作共建非营利性的公办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南沙)研究生院。该研究生院将结合大湾区未来发展规划,为大湾区开展海洋领域紧缺专业的研究生人才培养工作,打造高层次海洋人才培养基地;

  第二,双方共建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南沙)研究院,重点围绕海洋电子信息、海洋高端工程与装备、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海洋环境监控与防灾减灾、传统水产养殖技术转型升级、人工智能、现代海洋服务业等七个领域开展技术研发,增强南沙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打造高水平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助力南沙打造“两区两平台”,即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海洋科技人才汇集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海洋科技服务综合平台;

  第三,双方共建南沙海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为科技型企业、政府部门、高校及科研院所等机构提供科技成果推介展示、技术转移转化、专利运营管理等专业化服务;

  第四,共建高端人才流动站,构建高端人才柔性流动机制,联合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科研团队,打造高端人才开放共享服务平台;

  第五,共建海洋高端技术南沙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结合南沙海洋产业方向和区域优势,深度探讨南沙海洋产业发展新机遇,推动南沙在“一带一路”倡议和海洋高端技术产业领域发展。


  探索具有海大特色办学模式

  与南沙区人民政府建立全方位合作关系,共建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南沙)研究生院,探索具有海大特色的办学模式,是学校对接“中 央要求”“港澳所需”“湾区所向”和“广东所能”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全面实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海洋大学建设目标的现实需要。广东海洋大学校长潘新祥介绍,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南沙)研究生院将以海洋产业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产业化为导向,本着“立足南沙,服务粤港澳,面向全球”的宗旨和办学理念,充分发挥学校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滨海农业等方面的学科优势,把研究生院建设成海大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涉海新技术研发的高地、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

  广东海洋大学高度重视与南沙区人民政 府的合作,去年8月、11月,广东海洋大学校长潘新祥两次率队拜会南沙区领导,双方结合各自资源优势就合作方向、合作模式、组织保障等进行了深入沟通和探讨。2019年12月,广东海洋大学党委书 记曹俊明率队赴南沙区调研考察,双方就如何加快推进重点合作项目落地进行了研究部署。

  潘新祥说,在随后的合作中,广东海洋大学围绕南沙区海洋事业的发展需求,提供技术、智力和人才支撑。南沙区根据双方另行协商签订的具体协议为广东海洋大学提供政策、场地、项目和资金支持。双方建立“广州市南沙区——广东海洋大学全面合作领导小组”,由双方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主要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协调解决合作中的重大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6 00: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iceGZH 于 2019-8-16 13:33 编辑

上海海事大学湾区研究生院在南沙揭牌成立
2019-08-16来源:南沙新区报分享到:
  8月15日上午,上海海事大学湾区研究生院揭牌仪式在南沙举行,上海海事大学2019级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开学典礼也同时举行。当天下午,还举行了第二届“聚焦湾区发展纲要,实现湾区创新发展”论坛。南沙区区长董可,区领导潘玉璋、欧阳刘兵;上海海事大学党 委书
记宋宝儒,副校长严伟等参加相关活动。


上海海事大学湾区研究生院揭牌
  记者在现场看到,20多名学员将成为该研究生院首批研究生,在位于南沙彩汇中心的学院进行两年半的学习,通过考核后拿证毕业。

  董可致辞表示,上海海事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航运特色的百年名校,被誉为“高级航运人才的摇篮”。南沙有幸在2017年与上海海事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共建大湾区供应链研究院为契机,开展全面合作。两年多来,双方在战略规划、政策创新、产业联动、区域协同、人才培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合作成果,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航运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湾区研究生院的揭牌,掀开了南沙与上海海事大学合作的新篇章,这既是上海海事大学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充分体现,也是对南沙新区自贸区建设的关心厚爱。

  宋宝儒表示,上海海事大学湾区研究生院成立后,将主要为湾区开展紧缺专业的研究生人才培养工作,结合湾区未来发展规划,开展国际航运、港航物流、供应链、自贸区等培训,并将共同探索努力,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两年间,上海海事大学与南沙开发区等发起单位一起,本着“立足南沙,服务粤港澳,面向全球”的宗旨和理念,支持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研究院做大做强。
  双方开展了包括湾区供应链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创新、区域协同、法律服务等方向的研究,在供应链、物流、港航等领域开展决策咨询,服务相关领域**、行业和企业的重大需求。在人员培训、学历教育、国际化高端人才培养、实习实践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合作。

  学员代表陈培伟告诉记者,他本科读的是大连海事大学,现在在中远海运担任海运部门经理,从一个技术人员出身,如今要开始担当管理职务,这中间需要思维转换和本领充实。十分幸运的是,上海海事大学在南沙开办湾区研究生院,让他可以不出区就能读EMBA,不再担心“本领慌”。他介绍,研究生院的课程设置和本部一致,师资也是从上海直接抽调,每个月有三天需要接受全日学习。
  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研究院论坛举行




  8月15日下午,由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聚焦湾区发展纲要,实现湾区创新发展”论坛在广州南沙举行,来自南沙各部门及供应链企业代表、港航企业代表、物流企业代表、各行业代表及媒体来自252家单位共360名菁英翘楚共聚一堂,深度碰撞思想与智慧,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贡献真知灼见。

  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研究院从成立至今,拥有专家团队百余人,以产学研融合出发,提供多个领域的研究咨询,成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研究及智慧供应链发展的助推器。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研究院执行院长邱国宣上台,进行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研究院“湾区港航发展研究”成果发布仪式,公布了自成立以来多个成功完成的咨询研究项目,涵盖了贸易、金融、健康等多个领域。研究院将秉着“立足粤港澳、辐射东南亚、面向全球”三大发展宗旨,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6 09:3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北是比不了的,广州应集中资源打造一所与华五平齐的大学,中大无疑是最有希望的,但中大目前好像热衷于摊大饼而不是堆塔尖,将有限的资源分散,要追赶华五是很难的了。中大在国内高校中地位很尴尬,一直在9、10之间徘徊,如果赶不上华五,很有可能掉出前10的位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6 09: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lanliyu 发表于 2019-8-16 09:32
清北是比不了的,广州应集中资源打造一所与华五平齐的大学,中大无疑是最有希望的,但中大目前好像热衷于摊 ...

深吹回家耕田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6 10: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消息,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6 11: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2019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公布

中山大学居全球101-150位,中国内地第7位;华南理工大学位列全球201-300位、中国内地第24位;暨南大学首次跻身世界500强位居全球401-500位。


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2所首次跻身世界1000强;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也在1000强之列,排名稳步提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6 11: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大学城:更多广东娃圆了“大学梦”

2019-08-16 06:48 来源:南方网

  广州大学城位于小谷围岛。在这里,高校汇聚,科研机构、高新企业云集。 AR时光机穿梭七十年 打开南方+客户端,点击首页右上角“扫码”按钮,选择“AR扫描”对准这张图片,可打开“广东日记”视频版。

  “我被录取啦!”火热的高考招生季,广东考生陈明奕圆了“大学梦”,以优异成绩考上首年招生的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

  华工广州国际校区是广州大学城二期的三大校区之一,毗邻番禺区小谷围岛,也就是自2004年9月启用至今的广州大学城。

  15年前,像陈明奕一样,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0所高校的4万名学生迈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殿堂,成为广州大学城的首批“主人”。

  15年后,广州大学城朝气蓬勃,已为全省培养60多万名大学生,同时还汇聚一批优异的科研人才、优秀的科研平台和优质的科研成果,有力支撑着广东的创新驱动发展。

  “广州大学城实现校际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学科交叉,是国内大学城办得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广州大学城主要设计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何镜堂深有感触地说。



位于广州国际创新城的广州大学城,聚集了12所高校。

  江心小岛崛起一座现代化大学城

  对陆丽明来说,广州大学城是青春的记忆。

  “下课后,我们在草地上读书、到中心湖旁跑步,还畅游兄弟高校的图书馆。这是我们最难忘的大学时光。”2004年9月广州大学城建成时,陆丽明考上广州中医药大学7年临床医学专业。

  上大学,曾是一代广东人的渴望和梦想。

  改革开放后,广东的高等教育迅猛发展,但与经济腾飞、社会进步的速度有不小差距。直到1998年,广东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8.1%,每万名同龄人中只有810人可以考上大学。

  上一代人的“大学梦”,不会在下代人身上落空。在新世纪时间节点上,在国家高教大扩招宏观政策指引下,广东进一步明确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擂响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的战鼓——

  2002年2月28日,《南方日报》头版推出重磅报道,披露了省广州大学城领导小组全体成员第一次会议确定在番禺一座江心小岛——小谷围建设大学城的消息,并争取2005年首批进驻高校开始招生。

  “重新找出一大片土地作为新世纪广州高校建设的新园区,是历史交给广州市**的使命。”在《广州城记》一书中,广州原市 委书 记、市 长林树森回忆,2002年5月省**下发批复文件,同意在番禺区新造镇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建设广州大学城,规划43.3平方公里。

  时间不等人,广东深知这一道理。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人才,后劲在教育。

  2003年一开年,一次特别的现场会在小谷围召开了。也正是这次会议,确定广州大学城建成时间整整提前到次年9月1日,确保一流规划、一流设计、一流建设、一流质量,建成全国一流的大学城。

  然而,如何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建成一座非常现代化、面积达到两个原越秀区的大学城?

  与时间赛跑是唯一的答案。规划设计、征地拆迁和施工建设齐头并进。林树森透露,光是大学城的规划设计,就花费了国内外127家规划设计单位、5000多名工作人员一年多的时间,先后完成的规划设计图超过1756万张。

  19个月后,10座大学、141幢大楼、2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在小谷围岛上拔地而起。斥资330多亿元建成的广州大学城被誉为“中国最好的大学城”。

  10所入驻高校抢到“头啖汤”,办学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的土地面积、校舍面积,与五山校区相当,等于再造了一个“新华工”;星海音乐学院的办学面积从40多亩增加到285亩,“地盘”扩容7倍……

  更多广东娃在这个新城中圆了“大学梦”。据不完全统计,落成使用15年来,广州大学城为广东输出近60万大学毕业生,向社会输送一批批高素质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正值暑假,广州大学城学生纷纷离校,游客却络绎不绝。在大学城里工作、生活的居民,则像平时一样忙碌。

  “广州大学城是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期待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好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校区旁的一家餐馆,生意比平时更繁忙。15年前,小谷围岛农民吴兴洗脚上田,成为餐馆老板,见证了农田池塘变成高楼大厦的全过程。

  “大学城环境越来越好、设施更加完善,学习和学术氛围更浓了。”陆丽明正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实验室里忙着研究临床医学统计方法。博士毕业后,他回到广州大学城工作,受聘为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已发表50多篇SCI论文。

  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创新核”

  “我看好广东的科研和创新环境,希望把我的核心技术、专利带回国,创造更多的专利发明。”大学城建成6年后,长期在国外工作的光电显示材料与技术领域专家周国富回到了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

  在大学城的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里,周国富带领团队在国内首次成功研制可用于显示彩色和视频图像的电子纸显示屏的彩色油墨关键材料,打破了国外垄断,掀起一场“屏幕革命”。

  对广东高等教育来说,广州大学城建成是一次近乎完美的扩容。

  手握办学空间和顶级资源后,广州大学城充分发挥集聚作用,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纷纷“加盟”,一大批高水平科研平台、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争先落户。

  其中,不乏中山大学广州超算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这样的重量级“宝贝”。

  而扩容后的提质,让广东的高等教育真正实现内涵飞跃。

  2015年4月,省 委、省政 府印发《关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意见》,建设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序幕正式拉开。这是广东率全国之先的创见,以“双高”对接国家“双一流”建设,加速输出高水平人才、成果和新型研发机构。

  “双高”建设的3年中,广东大手笔投入、大力度改革,掀起新一轮高等教育发展热潮。高水平大学汇聚的广州大学城迎来又一个发展的“春天”——

  广州大学校长魏明海真切感受到,人才正在加速流入广州大学城。这所进驻大学城后腾飞的地方高校,近两年多以来引进高层次人才及优秀博士425人,数量为过去10年的总和。

  国家超级计算机广州中心主任卢宇彤高兴地看到,大科学装置的服务能力更强了。中大“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的用户数超3500家,成为全球用户数量最多的超算系统之一


  昨日寂寂小岛,今日创新之城。

  两年前,广州市规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广州国际创新城南岸起步区西南片区及科教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广州大学城在现有的基础上向南扩张46平方公里,安置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暨南大学、广州医科大学三大新校区共4.7万名学生。

  如今,广州大学城和大学城南岸地区组成的广州国际创新城,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核心科技创新平台之一。

  从地铁12号线大学城北站走出地面,抬头就能看到有米科技的大厦。对有米科技CEO陈第来说,大学城就像一块“福地”,他在此创立中国首个移动广告平台,入选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

  “广州大学城就像华南的硅谷,或者说华南的中关村。”陈第深有感触地说,“除了拥有和硅谷一样美丽的环境外,广州大学城也像硅谷一样年轻而有活力,在空气中都能嗅到创新的味道。”  
  
  广东高校持续加强原始创新能力,攻关“卡脖子”核心技术。截至2018年底,全省高校从事教学与研究人员共131069人,2018年广东高校科研经费达206.55亿元,较2017年增长10.04%。

  “全链条创新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基础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说,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提升基础研究水平方面有基础、有优势、有能力,并能培育大批人才。

  令无数家庭更兴奋的是,广东娃上大学的机会再一次增加。

  今年1月,省**出台《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实施方案(2019—2021)》,未来3年通过新建一批高校、改善办学条件,全省预计新增8万个学位,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在珠三角地区,广州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广州交通大学加快建设;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深圳技术大学等新兴大学崭露头角;佛山理工大学、中山科技大学加快筹建,成为广东高等教育的新增量。

  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广东药科大学云浮校区开办,汕头大学东海岸校区启动建设;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广东金融学院清远校区等加快建设,将进一步解决我省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从广州大学城到高等教育大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一直没变。”**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厅长景李虎表示,新一轮高等教育大发展,大学将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研究更多高水平成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输出更澎湃动力。

  见证者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何镜堂:广州大学城是国内大学城办得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设计广州大学城,令人印象深刻。”回忆起往事,81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何镜堂精神抖擞,滔滔不绝。

  2004年9月,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正式启用。当时,华工在新建成的音乐厅里组织了一场艺术晚会,并邀请设计者何镜堂及其夫人李绮霞参加。

  听完音乐会,何镜堂夫妇来到广场散步,欣赏大学城夜景。突然,有一名女学生走到两人跟前,深深鞠了一躬,接着解释说,父母送她到大学城校区报到时,看到美丽的校园、大气的建筑,叮嘱她见到何镜堂院士,一定要当面感谢:“大学城圆了很多孩子的‘大学梦’!”

  “大学扩招了,学生增加了,大学的硬件设施也要增加。”何镜堂说,1999年国家实施大学扩招政策后,广东开始筹建广州大学城,进一步拓展高校的办学空间。广州大学城的建设速度非常快,仅用了19个月时间。而10所大学由3个单位负责设计,其团队主要负责华南理工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和广东药科大学3所高校的设计。

  “我们3个设计团队进行充分的讨论,确定大学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环境优美的规划特点。”何镜堂介绍,广州大学城坐落在番禺小谷围岛上,四面环水,设计者们别出心裁,把大学城分成了3个圈:内圈层是公共设施,例如体育馆等,充分利用公共资源;中圈层是生活设施,主要是学生宿舍、食堂等;外圈层是教学设施,主要是教室、实验室等,每所学校的校门都朝向珠江。

  令何镜堂印象深刻的是,广州大学城体现了“绿色”的前瞻设计理念,10所高校共用一台“大空调”。大学城“区域供冷”系统采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冰蓄冷技术,总装机容量41万千瓦,设计年供冷量11.6万冷吨,供冷面积达352万平方米。该套“区域供冷”系统比传统空调系统的装机容量减少约40%,建设总投资可节省1.3亿元。

  “如今,广州大学城是国内办得最成功的案例之一。”何镜堂赞叹,广州大学城绿树成荫、设施完善、交通便捷,就像一座生态良好、宜居宜业的“城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6 13: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兴 瑞出席省科技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暨省实验室建设专题会议

8月15日,省科技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暨省实验室建设专题会议在广州召开,加快推动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和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建设,研究部署第三批省实验室筹建工作。**马 兴瑞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省 委、省政 府深入贯彻落实***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多渠道加大创新投入,特别是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大力推进省实验室建设,已启动建设两批7家省实验室,全省初步形成了以省实验室建设为龙头、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竞相创新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力开展“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有效供给显著改善;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全省国家高新区数量达14家。

会议强调,全省各地、各部门要清醒认识我省科技创新面临的形势,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提高推动创新发展的担当能力和作为能力,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攻坚克难,积极发挥重大科研创新平台的示范引领作用,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强省建设。要强化顶层设计,高标准谋划推动省实验室建设,尽快启动建设第三批省实验室,充分发挥各承建地市的建设主体作用,大力支持体制机制创新,统筹整合优势资源,持续务实推进省实验室高标准建设、高水平发展。要加强产业“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汇聚国内外创新人才,精心组织产学研结合的研发团队,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链条。要加快引进一流创新资源,深化省部院产学研合作,积极主动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成果落地转化。要积极优化创新环境,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激发创新活力。

会议审议了关于广东省实验室建设管理的有关文件。

省领导叶贞琴、陈良贤、张虎、覃伟中,广州市市 长温国辉参加会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6 13: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省政 协第9视察团来穗专题视察

8月13日至15日,广东省政 协党组副书 记、副主席林雄率第9视察团来穗开展“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推动粤港科技合作”专题视察。广东省政 协副主席张嘉极,广州市政 协主席刘悦伦,市领导蔡朝林、王东、李瑾,以及来自香港地区的省政 协委员和企业家共40多人参加了专题视察。

8月13日至14日,省政 协第9视察团一行先后视察了南沙明珠湾规划展览中心、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晶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广州赛莱拉干细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大学东校区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项目、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清华珠三角研究院等。

8月15日上午,省政 协第9视察团在广州市政 协召开专题视察座谈会。市政 协主席刘悦伦主持会议,市领导王东介绍了广州市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工作以及穗港科技合作工作情况,市科技局、市港澳办、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分别介绍有关工作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6 13: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董可调研明珠科学园项目 要求保障通行落实开工方案
2019-08-16来源:南沙新区报分享到:
  8月15日,南沙区区长董可带队前往明珠科学园项目及南思美寓领界小区,现场调研明珠科学园项目征地拆迁工作进展情况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情况。董可表示,各相关部门要合理安置村民,加快完成征地拆迁任务速度,尽快打通凤凰大道连接明珠科学园的道路,完成明珠科学园项目地块场地清表。
  董可指出,目前明珠科学园项目征地拆迁工作进展势头良好,要尽快安排村民迁至周转居住房,力争于9月中旬完成全部拆迁工作。同时要完善项目周边道路及地块场地清表,保障开工活动现场通行,落实项目开工方案。
  区领导王勇、欧阳刘兵参加调研活动。(记者林丹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6 14: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财富》全球科技论坛 11月在广州举办

金羊网讯 记者陈泽云报道:8月15日,记者从2019年《财富》全球科技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届论坛将于11月7日-8日在广州举办。届时,全球200多位极具影响力的创新领袖将参加会议,持续展示中国的创新以及全球科技领域的重要趋势。同时,广药集团与《财富》杂志签约,成为论坛首席合作伙伴。

《财富》全球论坛被誉为“把握世界经济走向最清晰和最直接的窗口”,2017年借《财富》全球论坛到在广州召开的契机,《财富》全球科技论坛也永久落户广州。

今年是该论坛连续第三年在广州举行,本届论坛以“创新,共建美好未来”为主题,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讨论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的进步,以及金融、医疗、交通、旅游和商业等领域新技术的影响。一年一度的《财富》中国创新奖大赛也将同期举行,表彰中国各领域的优秀创业企业。

广州市人民政 府副秘书长邢翔表示,《财富》全球科技论坛自2017年落户广州以来,为广州创新与世界创新的链接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渠道,进一步拓展广州与世界500强以及世界知名企业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广州也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财富》全球科技论坛在广州市举办,以更加开放、创新、共享的态度,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实现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据悉,2018年广州市入选《自然》杂志评选的全球科研城市50强,居全球第25位,国内排名上升到第5位。目前,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0万家,高新技术企业11000多家,位居全国第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企业8000多家,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一,形成了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的良性链条。

《财富》国际执行主编钱科雷在签约仪式中表示,广州正在崛起的科技产业、毗邻全球供应链的优势、可靠的基础设施、高素质的劳动力,以及中西交流的悠久历史,使其成为举办全球科技论坛的理想场所。

广药集团党 委书 记、董事长李楚源表示,作为首席合作伙伴,广药集团将竭尽所能为论坛提供优质的产品和高效的服务,并将充分把握好论坛的机遇,展现广药集团及广州的风采魅力,为打造全球经济、文化的共同体多作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6 19: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强校地合作 章熙春书 记率队前往黄埔区交流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 **章熙春率队前往广州市黄埔区,与广州市 委常 委、黄埔区委书 记、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 记、管委会主任周亚伟座谈交流校地合作事宜

  章熙春在交流中指出,华南理工大学一直以来依托雄厚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力量,服务广州创新驱动发展,近年来已有大量项目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落地,其中多个项目由院士领衔;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在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也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章熙春表示,学校高度重视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合作,此次根据广州市 委统一安排,叶伟雄同志到黄埔区挂职,希望借助干部挂职交流,进一步加强校地双方在科技创新、产学研合作、乡村振兴以及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

  周亚伟介绍了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思路,对华南理工大学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欢迎叶伟雄同志到黄埔区挂职,将大力支持叶伟雄同志开展工作。他指出,高校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华南理工大学作为工科强校,希望学校接下来对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发展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

  华南理工大学党 委办公室(学校办公室)、**组织部、人事处、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黄埔区委办公室、区委组织部、区科技局、区政策研究室、广州开发区党工委和广州开发区管委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6 2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穗工作境外高端人才可按内地与香港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获补贴
2019-08-16 22:08 来源:南方网 朱伟良 字号减小字号增大
  记者16日获悉,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通知,广州市财政局联合多部门近日印发了《广州市关于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财政补贴管理暂行办法》(下简称《办法》)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个城市中率先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人才认定和补贴办法的城市之一。

  实惠

  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可获税负补贴


  广州市财政局指出,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吸引境外(含港澳台)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到广州市工作,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和省财政厅、税务局《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结合广州市实际制定本《办法》,明确对在广州市工作的境外(含港澳台)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按内地与香港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给予补贴,并对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实施这一政策后,在广州市工作的境外高端和紧缺人才实际税负水平明显降低,对广州市广聚英才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资料图片。

  条件

  申报须同时符合三个条件


  《办法》制定了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目录,明确目录内的境外人员可享受补贴优惠,且该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其中,境外高端人才包括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A类)、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持有者、经省人才办批准或备案同意的重大人才工程计划入选者(或入选团队核心成员)、经广州市人才办批准或备案同意的人才工程计划入选者(或入选团队核心成员);

  境外紧缺人才主要是指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与健康、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重大装备与机器人、汽车、精细化工、文化创意、金融保险、航空航运、现代物流、商贸会展等广州市重点产业或教育、卫生、专业服务等领域就业创业,且纳税年度的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达到3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目录内境外人员。

  对以上人才,《办法》规定须同时符合三个条件,其中条件之一是年度内在广州市注册企业和其他机构任职、受雇或提供劳务,且在广州市工作累计满90天和缴纳个人所得税。此外,申请人必须遵守法律法规、科研伦理和科研诚信也是条件之一。

  程序

  明确补贴受理部门、补贴发放等程序

  《办法》指出,申请人或扣缴义务人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共同使用的网办系统提出财政补贴申请,属于广州市境外高端人才的,由市科技局负责办理;属于广州境外紧缺人才的,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办理。

  纳税年度次年的7月1日至8月15日。主要考虑税负差额需在次年6月30日后即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期结束方能准确计算。

  受理审核部门完成对申请人相关补贴资料审核后,应将拟给予财政补贴的人才名单在本部门网站公示7个工作日。无异议后,将财政补贴直接拨付至申请人的个人账户。

  《办法》明确计算方法,根据省有关规定,细化明确了财政补贴计算公式,确保计算方法一目了然,也避免对人才流动产生的个税补贴规定理解不一造成计算错误。考虑到广州市2019年度的财政补贴申请将于2020年7月1日至8月15日受理的情况,且省细则有效期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试行一年,《办法》有效期与省一致,并明确纳税年度在《办法》有效期内的均适用规定。

  意义

  吸引更多境外高端人才来穗创业创新


  广州市财政局表示《办法》呈现三大亮点。

  一是将享受补贴的人才目录与财政补贴审核、发放等内容一并制定,使享受优惠政策的人才范围、可享受的财政补贴、申报程序和需提供的材料等一目了然,便于操作;

  二是将符合政策的人才和补贴申请一次受理审核,简化程序,避免申请人跑两次,可更有效促进ZY、省政策在广州市落地;

  三是通过对在广州市工作的境外高端和紧缺人才给予税负差财政补贴,可明显降低境外人才个人所得税税负水平,对吸引更多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到广州市工作将起积极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7 20: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也是这里的老人了,怎么这么玻璃心,还没碰你就跳起来了,你这么脆弱的心还是别上来了,免得气出了心脏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7 21: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iceGZH 于 2019-8-17 23:14 编辑
lanliyu 发表于 2019-8-17 20:59
你也是这里的老人了,怎么这么玻璃心,还没碰你就跳起来了,你这么脆弱的心还是别上来了,免得气出了心脏 ...


要撒泼去别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2 12:00 , Processed in 0.085119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