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niceGZH

[项目进度] 新加坡国立大学广州明年开始招生,南洋理工将在广州培养研究生和本科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9 22:09:56 |
niceGZH 发表于 2020-8-9 21:18
黄埔迎来百年名校群!明年起无需出国即可就读新加坡名校
2020-08-09 18:36 来源:南方+


这是个趋势呀,原来学生去国外,现在专家来中国,效果一样,但对中国大好
发表于 2020-8-9 22:11:39 |
niceGZH 发表于 2020-8-9 21:18
黄埔迎来百年名校群!明年起无需出国即可就读新加坡名校
2020-08-09 18:36 来源:南方+

广州再合适不过了,侨乡侨情,以广州为核心的粤文化,与华侨的紧密度最高
 楼主| 发表于 2020-8-10 10:08:36 |
徐宗本:科研不怕“走后门”,琶洲实验室要以效益为先

南方都市报 • 一号楼
原创
2020-08-10 08:45
从发布“数字经济22条”,到近日提出至2022年打造全国城市级数字新基建典范,无不预示着广州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将进入“加速跑”阶段。作为创新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科研项目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后续产业化的竞争力,进而关系到广州数字经济的发展质量。

如何选择有前景的科研项目?如何更好的发挥科研项目的社会效益?近日,南都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宗本。在这位科学家眼中,应该改革目前的一些科研体制机制,形成更加健全的创新生态链。

现行科研模式陷“唯公平论”

南都:今年5月,您被聘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下称琶洲实验室)主任,您曾说,要在琶洲实验室尝试建立一个健全的创新生态链,出发点是什么?

徐宗本:目前我国科学研究的模式主要是由ZF主导立项,向全社会发布征集选题,大家可以自由申报选题,征集好以后就拿给专家评审。评审通过后,ZF批一笔钱,要求在几年内提交一份结题报告。这个模式里有很多好的地方,但也有很多不利于创新的方面。

首先是立项征求阶段,表面上看起来很好,但ZF的专业水平是有限的,通过的项目可能不会与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目标有那么直接紧密的联系。而且,ZF首先考虑的是公平、公正、平衡,所以评审时就采用了回避原则,这样很容易使真正懂的人无法参与项目选择。

南都:但立项意义重大,不应该首先保证公平吗?

徐宗本:公平导向并非不对,但唯公平而丧失效益是科研体制中很大的问题。就像一个人说自己的项目很好,评审意见能拿到5A,但拿到社会上企业的老板可能都不愿意投资,因为这二者突出的东西不一样。现在的科研体制,表面上是以公平为主,本质上却是没有人负责任的。评审的专家和项目可以说毫无关联,投完票就完了,后续没有人对通过的项目负责。

南都: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徐宗本:我们期望以效益、目标为导向而非唯公平导向。在琶洲实验室,我们就提出了“邀请制+推荐制+招标制”的研究项目立项制度,本质是围绕明确的科学和经济目标,在全国范围内找出谁能做得最好。


要像猎头公司一样找项目

南都:能具体说明一下您提出的立项制度有何独特之处吗?

徐宗本:首先我们以效益和目标驱动寻找研究人才和项目,因此我们实验室的项目邀请人必须要有“慧眼”,而邀请人也必须负相应的责任;推荐制是弥补邀请制的不足,我们有一个庞大的、非常权威的学术机构,这个机构成员的责任之一就是帮着推荐;招标制是当我们确实不知道哪里有好项目时采取的方式。这三个制度是递进的,也是互为补充的。

南都:选择项目时有什么标准吗?

徐宗本:两个原则,一是选择奇思妙想的项目,二是选择“欠一把火”的项目。第一种是别人不太愿意资助,或是常规评审很难过关的项目,我们通过自己的判断力来确定资助。第二种是已经有很好积累和前景的项目,独创性和领先性都很强,但需要调集力量综合集成或者急需一定资金去开展工程化,我们会通过我们的学术判断和技术趋势判断来确定资助。我们很像猎头公司,怎么选人、怎么找项目,是我们的主要工作和挑战。不过,我们会依靠一个强大的专家团队。

南都:如何保证项目立项后产生效益?

徐宗本:我们从推荐制开始实行项目主任制,即推荐项目通过后,推荐人就需要对项目负责到底。同时实行驻地研究制和专家跟踪制,凡是实验室通过的项目都必须在广州研究,在实验室工作;专家跟踪制就是专家要了解、帮助项目解决问题。项目结束之后,还会严格地执行落地应用制度,不是只交几篇研究报告就完了。

南都:这样看来推荐人要负很大的责任,如何保障新机制实行?

徐宗本:推荐人的责任确实很大,但这是个人荣誉,本质上是调动了人的荣誉感和责任心。我不怕别人说“走后门”,只要有真本事我们就鼓励你来。最怕的是项目做不出来,没有社会效益。

现在大家都习惯了公平优先的评选模式,怎么去做一件看似不公平但本质最公平的事情呢?我们的管理体系要改革,国家花的钱不太允许用在个人头上,但我们项目80%的预算都用在人头上,对科研的投入最根本的是对人的投入。因此我们的原则是“保证你有钱用,但绝不让你乱花钱”。

南都:目前项目遴选有什么进展吗?

徐宗本:我们第一批7个项目已经出来了,完全是推荐来的。现在还有很多东西都在探索中,但我初步感觉挺好的,大家积极性都很高,被邀请的人也很高兴,因为有被信任感。而且我们用人不拘一格,不管是不是退休,只要你认为自己能干成的就欢迎自荐。

让国家在科研风险投资中往前走一步

南都:您预期这个新制度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徐宗本:我们首先从文化角度进行改变,关键是冲破人习惯于一个体制下的思维。第二个是要尝试、体现我们中国人有勇气、也敢于负责任。但说到影响有多大,我觉得是一种经验积攒,能够给大学科研或是整个国家科研体系背后的创新生态作一点探索和思考。一年以后我估计就会有初步的改变,给琶洲实验室三到五年的时间,我们会带来惊喜。

南都:在您说的创新生态链中,企业处在什么位置?

徐宗本:创新不仅包括科研机构,也包括企业。我们以前总说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却总是做不到,这是因为我国的情况跟国外不太一样。简单来说,我国的创新主要是交给高校等科研机构来完成的,而具备独立研发能力的企业很少,要实事求是地认识到这一点。另一方面,科研机构做出来的创新企业不愿意“买单”,无非是觉得基础研究离企业需求太远了,赚不了钱,所以我才说要以效益为导向。

南都:但基础研究也很重要,不能因为企业不投资就不做吧?

徐宗本:对,所以一开始企业怕没有回报不愿意投资,那我们就自己先承担一部分风险投资,让科学家的眼光走在前面,等到有把握时企业再把项目转走,等于是让国家在风险投资中往前走了一步,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也希望,能够打造新型的政产学研关系,让每一个项目在引进前都经过培育。

未来,琶洲实验室会有一个创新研究平台、一个重大项目计划、一个产业基金和一个产业园区。一个创新研究平台是指实验室,它汇集大批高水准的专家、人才;一个重大项目计划指围绕人工智能这条线,研究的项目和国家、省的发展目标一致;一个产业基金指围绕孵化的成果设立一项产业基金;一个产业园区指我们会将所有的研究成果都放在一个科技园区内。以上四个“一”构成完整的创新生态链。

【院士档案】

徐宗本,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信号与信息处理专家。曾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现任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学西安数学与数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大数据算法与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曾提出稀疏信息处理的L(1/2)正则化理论,为稀疏微波成像提供了理论与技术基础;发现并证明机器学习的“徐-罗奇”定理, 解决了神经网络与模拟演化计算中的一些困难问题,为非欧氏框架下机器学习与非线性分析提供了普遍的数量推演准则;提出基于视觉认知的数据建模新原理与新方法,形成了聚类分析、判别分析、隐变量分析等系列数据挖掘核心算法, 并广泛应用于科学与工程领域。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陈嘉庚信息技术科学奖、中国CSIAM苏步青应用数学奖.国际信息技术与量化管理学会理查德.普莱斯数据科学奖等。

发表于 2020-8-10 11:14:36 |
太美了,知识城威武
发表于 2020-8-10 11:24:55 |
黄埔区这个知识城搞得不错。
发表于 2020-8-10 12:47:41 |
niceGZH 发表于 2020-8-10 10:08
徐宗本:科研不怕“走后门”,琶洲实验室要以效益为先

南方都市报 • 一号楼

非常好,这样的人才才是广州需要的,闯劲冲劲…广州这么多年来的风气是该调整了…
发表于 2020-8-10 14:02:02 来自手机 |
徐院士的发言句句都直击要点
发表于 2020-8-10 15:46:10 |
知识城迎来新加坡百年名校群,明年秋季开学

大洋网讯 新加坡的中英双语基础教育享负盛名,综合人才培养模式更是受到国际教育界的广泛推崇。而今广州的学子无需远赴新加坡,就能在知识城入读新加坡名校。

2020年是中新广州知识城建设10周年。8月8日,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代表宣布,新加坡华中校群首个海外合作办学项目已经在知识城破土动工,正加紧建设中,将于2021年秋季正式开学。


据了解,华中校群是新加坡享负盛名的顶尖学府,主要成员为新加坡华侨中学以及华中国际学校。华中校群百年来桃李满天下,大部分学生进入全球排名前100的世界一流大学, 包括北大、清华、新加坡国立、新加坡南洋理工、牛津、剑桥、哈佛等。据悉,此次合作办学,是华中校群首度走出国门,近期,大湾区百年华中巡展也即将拉开帷幕。


https://news.dayoo.com/guangzhou/202008/10/139995_53471072.htm



发表于 2020-8-15 13:20:59 |
这1700个招生数是一个研究生院还是全部?不知道各研究生院分别招生人数能达到多少?
 楼主| 发表于 2020-9-7 14:57:28 |
http://www.hp.gov.cn/xwzx/mtxx/content/post_6528543.html

优于生态

“绿色生态最高等级”引凤栖


为什么在产业园里建住宅项目?项目最开始推进时,面对住宅项目,人们有不解也有质疑。

“不只是产业引进,一个项目本身还要解决居住、吃饭、生活的问题。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之后,住在这边的人才会在这边工作。”陈培进这样认为。

南起步区是在中新合作开始的地方,工业产业园、邻里中心、地铁站、学校、医院拔地而起。前不久,这里被授予国家三星级绿色生态城区设计标识认证,这也意味着该区域已达到国内绿色生态城区最高等级。

这里能收获这样的荣誉,其中一个原因,是就业与居住混合开发。

在南起步区里,邻里中心、产业服务中心相合,构建起15分钟生活圈与产业服务圈。

邻里中心将居住与配套功能有机融合,打造集商业、文化、家庭服务等于一身的社区服务综合体;而产业服务中心,构建起总部经济汇集区,将就业与居住衔接起来,实现居住到就业不超过15分钟慢行距离要求。

“在南起步区里面有若干个邻里中心,邻里中心是什么概念?基本上我们是希望一个人在这边工作也好,居住也好,500米的范围左右,你不需要骑车,也不需要开车,就可以达到生活一般的需求。”陈培进说。

生态,三山相拥,城景交融。

山、水、林、草,看似寻常的风景在南起步区里有机结合,湿地在这里也大有学问,南起步区不仅建设了湿地公园,还将城市道路、绿化、空间等与湿地公园有机结合起来,生态游憩系统可以“环山绕城”。

交通,串联城市,凝聚期待。

在知识城,未来将有40公里的风雨连廊,为人们遮风挡雨。还有8条轨道交通、5条高速公路、7条城市快速路,一个30分钟通达机场、火车站、港口,1小时连接大湾区主要城市的交通圈正在这里酝酿。

不管是住宅、交通还是生态,筑巢最终是为了“引凤”。“人缘”,是广州从新加坡“引凤”的一大优势。

广州拥有人数众多的华侨,而新加坡华人占比高达75%。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广州与新加坡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人文和贸易往来,改革开放后新加坡是除香港外广州的第二大投资主体。

目前,知识城中部区域规划建设科教创新城,面积2平方公里,计划引入13所科研院所,预计集聚硕博研究生及博士后等高端人才逾7000名,科研人员、教职工逾2000名,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人才高地。

早在知识城建设之初,位于广州的华南理工大学跟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学就已推进研发中心的建设。

“我们第一步引进了人才,把人才落地,下一步还有共同培养。我们下一步要和南洋理工大学合作,共同培养研究生以及本科生,把人才带到广州,把技术带到广州和大湾区,服务于大湾区。” 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院长余龙说
,目前,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建成6大研发平台,已经孵化出30多家企业,启动产业化项目47个。
发表于 2020-9-7 22:59:51 |
niceGZH 发表于 2020-8-7 17:54
广外黄埔研究院将于今年9月入驻中新广州知识城校区

大洋网讯 8月6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发布该校黄埔研究 ...

哈哈哈,广外那个研究生院我去过,的确蛮舒适的
发表于 2020-9-8 12:15:38 |
illusiome 发表于 2020-9-7 22:59
哈哈哈,广外那个研究生院我去过,的确蛮舒适的

现在校园还没建,教学楼暂时在一栋写字楼里,学生宿舍安排在绿地建的一栋公寓楼里,隔壁就是绿地缤纷城,再走几步就是凤凰湖,吃喝玩乐简直不要不要太爽
发表于 2020-9-9 11:30:40 |
新加坡国立和南洋理工的规划感觉语焉未详
发表于 2020-12-16 03:21:58 来自手机 |
中新知识城的规划,新加坡两间顶尖大学都来了
发表于 2020-12-16 09:16:16 |
niceGZH 发表于 2020-8-8 02:24
想什么呢,中科院大早就集中到南沙去了,都已经动工

分开建设的方案早就被否决

还待定!!!!!!!!!!!!!!!!!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1 17:02 , Processed in 0.076030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