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五湖泛舟

[经济] 合肥市上市公司资料汇总(持续更新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2-4 23: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合肥发布2023年经济数据!■


刚刚,合肥发布2023年经济数据!

合肥经济稳中求进、难中求成、变中求好。

看“形”,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生根,迸发动力;一户户科技型企业培育壮大,激发活力。

看“势”,结构趋优、动能强劲、质效齐升,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

透过2023年经济数据,我们看见了一座有底气、有优势、有机遇、有活力的城市,看见了“形”与“势”兼具的合肥。



















来源:合肥发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6 12:52:46 | 显示全部楼层
★2024年合肥市ZF工作报告(上)★


ZF工作报告

——2024年1月16日在合肥市

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shizhang  罗云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ZF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 二 十 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 新 冠 疫 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市上下坚持以XJP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 二 十 大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省委、省ZF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勇毅前行,较好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

这一年,我们全力拼经济,大力实施“十大提升行动”,一揽子出台促进经济发展20条、新能源汽车36条、总部经济10条等政策措施,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持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居万亿城市第3位,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17%、居万亿城市首位。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94户、总数8406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1万户、实现两年翻番,“四上企业”首次突破万户,净增市场主体17.6万户、总数169万户。我们坚持顶格推进、精准调度、高效服务,发展好势头进一步巩固。

这一年,我们聚焦强动能,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3.91%、居万亿城市第7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科技集群”,合肥居第40位、较上年提升15位。《自然》杂志发布的全球“科研城市”,合肥居第13位、前进3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近六成,新增百亿产值工业企业6户、总数22户。新增上市发行和过会企业13户、总数82户,A股上市企业总数居全国第12位,科创板上市企业总数居全国第6位,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获国家评估“优秀”,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工作获guowuyuan督查激励。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提质量、增效益、强动力,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这一年,我们坚持惠民生,全年民生支出121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4%。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新增城镇就业参保47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难安置”专项治理完成16.2万套,更多群众“圆梦安居”。新建中小学、幼儿园110所,新增学位托位10.3万个。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青年友好型城市。安全生产事故数、亡人数分别下降18.6%和14.2%,成功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我们坚持人民至上,倾心尽力办好民生实事,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这一年,我们勇于争先进,连续两年进入“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全国十强,成功入选国家首批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获批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连续三届荣获“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合肥经开区稳居国家级经开区第6位,合肥高新区升至国家级高新区第7位,蜀山稳居全国百强区14位,肥西、肥东、长丰、包河、庐阳实现百强进位,瑶海首次进入百强。新站高新区位居全省高新区前3,庐江、巢湖经济总量稳居全省十强。我们全方位对标追赶、争当示范,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聚焦科技引领,创新动能持续增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建设,6大研究院建成运营,深空探测等4个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组建。未来大科学城建设提速,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基本建成,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先进光源、雷电防护设施开工建设,量子精密测量实验设施可研获批。“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正式上线,“九章三号”“墨子巡天”入选年度全国重大科技成就。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新增国家级孵化器13家、增量居全国第2位,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总数居全国第4位,新增新型研发机构19家、总数52家,新入库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超3000项,转化设立科技企业400余家。成功举办中国(安徽)科交会、中国航天大会、中国科协年会、量子计算和量子产业大会等活动,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1200亿元,“大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入选国家典型案例。创新生态更具活力,常态化开展“合肥专班高校行、高校师生合肥行”,新增在肥就业参保大学生突破35万人,新增进站博士后949人,集聚高层次人才1.9万人。组建城市场景创新公司,实体化运行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科大硅谷”厚植创新生态、感召五洲英才,建设高品质创新创业空间300万平方米,全球招募36个创新单元合伙人,布局9家海内外创新中心,服务对接近万名校友,落地科技项目800多个,加速成为链接全球创新网络、汇聚高端创新资源的新高地。

(二)聚焦融合集群,产业能级持续提升。战新产业蓬勃发展,新签约1200多个产业链项目,5个百亿项目开工建设、5个百亿项目建成投产。汽车“首位产业”爆发式增长,拥有整车厂6家,集聚上下游企业500多家,新能源汽车产量74万辆、位居全国前5,汽车总产量134万辆。光伏逆变器出货量全球第1,储能电池产量突破20GW,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值达1500亿元。16条重点产业链产值增长10.7%,长鑫首发第五代动态存储芯片填补国内空白,维信诺智能像素化技术打破国外垄断。未来产业抢得先机,全国首个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挂牌运营,量子专利授权量全国领先。空天技术产业聚集企业超百家,中科星图、航天宏图等龙头企业落地运营。成立聚变新能公司,协同推进聚变能源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亿航智能获批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适航证,加速低空经济全产业链集聚发展。元宇宙、深空探测、生物制造、人形机器人、下一代人工智能加速布局。更加重视数智赋能,新增全球“灯塔工厂”3家、总数居全国第2位,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2户、总数居省会城市第6位,新增容知日新、阳光电源等6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规上工业实现“智改数转”全覆盖。建成运营“巢湖明月”3300P国产化智算集群,“羚羊”工业云等赋能43万家合肥企业。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新增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3家、质检中心2家、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德国德凯汽车测试中心投入使用,招商检测华东基地加快建设。国际陆港一期、派河港建成运营,江淮运河全线贯通,新增、复航国际客货航线7条,中欧班列开行868列、净增100列。新增亿元税收楼宇30个,新引入品牌首店150家,淮河路步行街成为“全国示范步行街”,贡街获评“全国夜间经济示范街”。举办会展600余场,世界制造业大会参展企业数、中国·合肥苗交会交易量均创新高,首届国际新能源汽车展“一战成名”。

(三)聚焦攻坚克难,改革开放持续发力。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推进,圆满承办长三角地区主要lingdao座谈会,成立合肥国家实验室上海基地,运营G60科创走廊成果转化促进中心。牵头组建新能源汽车等4个产业联盟,共建10个产业园区,融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联动发展区,152项高频事项实现长三角“一网通办”。合肥都市圈规划即将获批,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启动建设,都市圈环线东线建成通车,合淮合作区、合六经济走廊取得新进展,合肥与省内城市优势互补、链式协同的产业格局加快构建。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进出口总额居省会城市第7位,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20%以上,获批全国加工贸易承接转移示范地。新增国际友城4个,引进世界500强项目15个,大众全球第二研发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外资项目成功落地,新增外资企业超200家、增幅创5年来新高。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三年试点任务全部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6项制度成果全国推广。重点领域改革实现突破,全面启动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创投城市计划”,新增总行级科创金融中心9家,财政国资参与设立股权投资基金226支、总规模超4200亿元,创历史新高。“信易贷”入选全国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服务示范平台,授信总额突破2000亿元、惠及企业17万户次。深入实施国资国企改革大提升行动,组建市物流集团、泊车集团,提级管理市乡村振兴公司,更好降低物流成本、方便市民出行、服务乡村振兴。深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肥东、长丰入选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启动建设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扎实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企业办照、办税等七大事项1天办结,“四证齐发”实现“拿地即开工”,“包容普惠创新”“远程虚拟窗口服务”做法全国推广。一年来,我们识变应变抓改革,“向海而兴”促开放,内陆腹地正成为改革开放新高地。

(四)聚焦品质提升,城市功能持续完善。规建治一体化全面推行,强化源头把控、过程把控、细节把控,市级总规报guowuyuan待批,县级总规完成审查,城区单元控规全域覆盖。新建住宅小区“五有一纳入”、幼儿园“三件套”做法全国推广。城市大建设全面提速,沿江高铁、合新高铁等加快建设,铁路运营里程885公里、居长三角首位。沪武高速无岳段、明巢高速二期建成通车,宁合、铜商高速开工建设,建成、在建高速公路349公里。宿松路快速化改造全线通车,建成、在建快速路316公里。地铁1号线三期开通运营,2号线、3号线直达肥东、肥西县城,运营总里程突破200公里,轨道交通迈入市县一体时代。陕电入皖全面启动,龙河口引水、长江供水工程建成通水。城市更新集中攻坚,开工建设棚改安置房7.7万套,117个老旧小区改造焕新。加快104个“城中村”改造,蜀山大铺头、包河周谷堆、瑶海和平路等片区更新取得重大进展,三年征迁任务一年完成过半,“城中村”改造做法成为全国经验。城市治理持续加力,开展物业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动,建成和美小区115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100个。城区供水自管小区、消防无水小区改造基本完成。新增充电设施超1万个、停车泊位超10万个。组建城市生命线产业集团,加快示范推广和产业发展,生命线工程入选中国人居环境奖。

(五)聚焦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持续加快。稳产保供更加有力,建成高标准农田30万亩,新增耕地2.8万亩,新增玉米、杂交稻育种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水稻良种出口连续5年全国第1。粮食种植面积、单产实现“双增”,总产超298万吨。蔬菜、肉蛋奶产量稳步增长。特色农业不断壮大,新增50亿元农业企业1家,草莓、龙虾等6个产业链突破百亿,农产品加工产值1860亿元、增长9%。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首次突破200亿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增长30%。农业科技步伐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实现“双提升”,中国菌物谷全国首创“智慧菌房”,智慧农业谷获批省技术创新中心。肥西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庐江、巢湖获评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脱贫成果巩固拓展,健全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落实“五大帮扶”措施,脱贫人口人均收入增长16%,高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速。集体经济强村占比达70%、提高10个百分点,“百万元村”突破300个、占比26%。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肥东成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长丰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全国文明村镇18个,新建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14个、和美乡村中心村32个、美丽宜居自然村729个,乡村沃野正成为农民的好家园、市民的好去处。

(六)聚焦系统治理,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巢湖治理成效显著,巢湖水质创1979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全湖水质保持Ⅳ类、上半年保持Ⅲ类,连续三年未发生大面积蓝藻水华。“山水工程”入选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巢湖越冬鸟类创有数据以来最多。三大保卫战深入推进,空气质量连续三年保持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例86%、位居长三角万亿城市前列。马合钢等污染地块完成修复,庐江矾矿等29个废弃矿山完成治理。南淝河水质首次达到Ⅲ类,20个国考断面全部达标,水质优良率90%、创历史新高。城市园林扩量提质,新增、改造绿地708万平方米,建成城市绿道177公里,新建公园游园61个,千亩以上公园达20个。翡翠湖、南艳湖公园“拆围透绿”,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成为全国典型。第十四届国际园林博览会在骆岗公园成功举办,奉献了一场百姓园博、精彩园博、品质园博、节俭园博,开园以来游客超700万人次。绿色转型步伐加快,“双碳”工作稳步推进,光伏并网容量稳居省会城市第1,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企业18家。长丰成为全国首批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合肥高新区入选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新站高新区跻身国家级绿色园区。“最好名片”水清岸绿、百鸟翔集,大美合肥更加多姿多彩、生机盎然。

(七)聚焦共同富裕,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全面完成十大暖民心行动任务,深入实施50项民生实事,创新开展109件“为民优服务”事项。就业创业成效明显,率先推出“稳岗贷”,稳定岗位3.6万个,兑现援企稳岗政策资金14亿元,覆盖岗位超200万个。“三公里”就业圈实现城区全覆盖,帮助5.4万就业困难人员就近就业,入选国家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社会保障提标扩面,一揽子提高养老、低保、特困、孤儿等6项社保救助标准,社会救助工作获全国表彰。两次降低职工门诊报销起付线,惠及职工181万人。调整优化信贷、公积金等住房政策,更好适应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关爱“一老一小”,ZF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超300万人次,蜀山、肥西成为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普惠托育服务入选国家示范项目。教育强市加快建设,入选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庐阳、包河获批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行创建区。合肥大学创建成功,合肥理工学院获批建设。教育数字化做法全国推广,产教城互融共生经验成为全国典型。健康合肥深入推进,新桥国际医院投入使用,安医大一附院南区(肥西)建成运营,新增省级重点专科5个,累计建成名医工作室100个,市属医院与54个社区共建医疗集团。儿童、创伤、中医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开诊,心血管、消化系统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分别开工、获批,与京沪高水平医院共建17个特色专科联盟,优质医疗资源加速汇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增艺术空间、全民阅读点均超100个,市科技馆新馆、少荃体育中心建成运营,市博物馆、美术馆加快建设,包河区获评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省“五个一工程”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首次实现“大满贯”。培育科创科普、古镇故居等旅游品牌,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增长68%、旅游总收入增长八成以上。成功举办第五届全国智力运动会、合肥马拉松暨全国锦标赛,杭州亚运会荣获3枚金牌、创历史最好成绩。社会治理效能提升,全面推进四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94%的建成小区实现可防性案件“零发案”,肥西花岗派出所获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称号。乡镇(街道)社工站、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实现全覆盖,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获全国表彰。常态化开展领导“大接访”,初信初访一次性化解率98%,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全国优秀。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扎实推进,双拥优抚、退役军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防震减灾、气象、审计、档案、保密等工作水平实现新提升,工会、共青团、红十字会、老年人、残疾人和关心下一代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开展学习贯彻XJP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自觉接受省委巡视监督,全面加强ZF系统党的建设。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方面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48件、政协委员提案496件。严格依法行政,巩固提升全国法治ZF建设示范市创建成果,推进府院、府检联动,法治ZF建设连续14年全省考核第1。坚持ZF“过紧日子”,一般性支出压减9.3%。驰而不息正风肃纪,修订出台ZF工作规则,协同推进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市ZF发文、会议数量分别减少7%、5.5%,治理效能持续提升,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各位代表!

这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坚定信心、抢抓机遇、难中求成,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成绩来之不易。这是XJP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ZF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拼搏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ZF,向在各个岗位辛勤工作的全市人民,向驻肥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全体指战员和各中央驻肥单位,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合肥改革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有:新质生产力还要提质扩量。城市品质与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不小差距,特大城市治理水平亟待提高。合肥都市圈龙头带动作用不够强,城市国际化程度还不高。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巢湖治理还要久久为功。公共服务短板仍需加快补齐。廉洁ZF建设需要持续巩固,少数干部攻坚克难、敢作善为的能力仍要增强。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来源:合肥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6 22: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性跨越!安徽成为中西部工业第一大省◆


记者:汪国梁、王弘毅

来源:安徽日报

春节临近,安徽省统计局发布一组重要数据:2023年安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0875亿元,比上年增长8.9%,营业收入总量居全国第7位、中西部第1位。这是作为传统农业大省的安徽,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性跨越。

“这是长期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持之以恒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结果,标志着安徽厚积薄发,已迈入工业大省行列。”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冯克金表示。


芜湖市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装配车间里,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着。肖本祥 摄

规上工业营收由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营业收入加总所得,是衡量工业经济规模的关键指标。中西部有四川、河南、湖北、湖南等经济总量排位在安徽之前的经济大省,安徽在工业经济规模上实现赶超,成为中西部工业“第一省”,新兴产业的崛起当属“首功”。

安徽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新材料、新型显示等新型支柱产业近年来快速成长。以“首位产业”汽车产业为例,2023年增加值增长33.9%,增幅创2010年以来年度新高,为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26.4%、居41个大类行业之首。另一个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先进光伏产业,2023年实现营收2967.4亿元,同比增长50.9%,营收规模跃居全国第3位,仅次于江苏、浙江。


滁州市南谯—浦口合作产业园的亚芯微电子有限公司里,集成电路封测生产线全速运转,员工们抓紧时间赶制订单。程兆 摄

安徽工业经济规模今年跃上中西部第一的新台阶,是安徽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性突破。

安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新中国成立之初工业企业不到80家,年产值仅4.4亿元。计划经济时期,也不是国家重大项目布局的省份。改革开放之后,安徽历届省委、省ZF高度重视工业发展,率先在轻工业领域取得突破,上世纪90年代发展成为“轻工大省”。进入21世纪,安徽专门出台《关于工业强省的决定》。

党的 十 八 大以来,安徽积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通过在全省滚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加快壮大十大新兴产业,全力做大汽车“首位产业”等重大发展举措,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由2015年的22.4%提高到2023年的42.9%。

如今,全球10%的笔记本电脑、20%的液晶显示屏、50%的光伏玻璃在安徽生产,全国20%的光伏组件、15%的家电、10%的新能源汽车,都是“安徽造”。


合肥联宝科技智能重载测试、下载区。程兆 摄 

发力新兴产业的同时,安徽致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目前已拥有5家代表全球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的“灯塔工厂”、居全国第3位,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40家、居全国第6位。

“我国中西部共有近20个省(区、市),不少地区工业发展相当有竞争力。”安徽省经济研究院宏观部副主任陈香认为,安徽规上工业企业营收总量跃升至中西部第一,标志着全省工业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7 23: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合肥,又出手了■


作者:李里

来源:城市进化论


破局者生,布局者赢

近日,各省市“两会”密集召开,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毫无意外成为热门关键词:

广东鼓励大模型行业创新应用,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

浙江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人工智能等产业集群;

北京瞄准靶向破解人工智能等领域“卡脖子”问题,推动人工智能模型对标国际先进水平……

过去一年多时间里,ChatGPT一鸣惊人,大模型浪潮奔涌。从企业到地方,谁都希望能抓住这波机遇,赢得通往新世界的“船票”。

去年年末,zhongyang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今年开年不多时,合肥就抢先“出手”,凭借科大讯飞打出首个“全国产”认知大模型这张牌,再次引发外界瞩目。

从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江淮小邑,到如今炙手可热的创新之都,在合肥的逆袭故事中,科大讯飞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企业和城市的相互成就,是合肥不断崛起的见证,更是竞逐未来的底气。

01
破局者,为何是合肥?

1月30日,科大讯飞正式发布星火认知大模型V3.5。它最特别之处在于,这是首个基于全国产算力训练的大模型。


图片来源:讯飞发布

按照此前惯例,现场将星火大模型与GPT-4模型能力和具体应用分别对比:语言理解、数学能力超过GPT-4 Turbo,代码能力达到GPT-4 Turbo的96%,多模态理解达到GPT-4V的91%。

简言之,这一“中国造”大模型,正越来越逼近目前全球最好的GPT-4 Turbo水平。

从去年5月6日星火大模型首次亮相算起,9个月时间里,科大讯飞先后召开五次发布会,从1.0版本到1.5、2.0、3.0版本,再到3.5版本,历经四次迭代升级,争分夺秒对标和追赶GPT-4。

行业测评显示,讯飞星火已稳居国产大模型头部梯队,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最聪明”的国产大模型。

相关成果也被相继写入最新省市ZF工作报告。安徽省ZF工作报告指出,“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合肥市ZF工作报告则在回顾去年工作时提及,“支持开展星火大模型核心技术攻关”。

依托科大讯飞等龙头企业,合肥在人工智能领域早已是不容忽视的存在。在合肥潜心打造的“芯屏汽合、集终生智”产业地标中,人工智能有着很重的分量。


图片来源:合肥高新发布

近年来,合肥相继培育科大讯飞等行业龙头企业,人工智能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智能语音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还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目前,这里已集聚20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营收规模达2000亿元,初步构建从底层硬件、数据计算、基础应用技术到智能终端及行业应用的全产业生态体系。根据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去年发布的《中国AI创新之城竞争力全景报告》,合肥位居城市成长潜力榜单第一名。

在人工智能领域,数据、算法、算力是三大支柱,算力更被誉为人工智能的“发动机”。随着“百模大战”爆发,产业对算力的需求前所未有的迫切。

为此,合肥亦加快推进合肥市通用人工智能算力数据中心项目、合肥城市云算力中心项目等大规模算力设施。

就在三个月前,2023年10月24日,科大讯飞联合华为发布首个支撑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的国产算力平台“飞星一号”,星火认知大模型V3.5正是基于这一平台训练而成,有为世界构建“第二选择”的破局之义。

02
长期主义,亦是“布局者”

回溯合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历程,科大讯飞是一把关键之钥。


2023年 9月,观众在智博会科大讯飞展厅参观 图片来源:新华社

1999年,怀着“中文语音技术要由中国人做到世界最好”的初心,一群大学生从中国科大的实验室出发,创办科大讯飞。

技术产业化并非易事。创业之初,在团队出现资金困难、面临异地“挖角”之际,合肥ZF慧眼识珠,很快帮科大讯飞筹到三家机构共3000余万元投资,成功保住这颗创新“火种”。

经过20多年发展,科大讯飞已成长为国内AI领域龙头、人工智能“国家队”,合肥也跻身人工智能产业第一方阵。外界常以“土壤”和“良种”来比喻二者的关系。一个种子最终能结出果实,离不开ZF和企业双方的长期主义精神。

“合肥的工业基础不强,比不过其他城市,但可以比未来,我们站在5年甚至10年的周期,去谋划、去布局未来产业。”合肥市投促局一名负责人的话,正是这座城市努力的写照。

以科大讯飞为“起点”,自2012年起,合肥开始布局建设“中国声谷”,从单一的智能语音产业逐渐拓展至人工智能全领域,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人工智能重要产业基地。


中国声谷产业园一期 图片来源:合肥发布(黄思云 摄)

2017年,随着我国人工智能顶层设计出炉,合肥进一步加快布局。

在次年发布的《安徽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中,明确提出以合肥为核心,构建“一核两地多点”人工智能产业布局。也是从这一年起,合肥历年ZF工作报告都对人工智能着墨颇多。

特别是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从2019年“培育壮大”,逐步升级为2020年“加快建设”,2021年“发展壮大”,2022年“扩产增效”,2023年“加快壮大”,方向坚定、步步为营。

2020年4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也正式揭牌运行,期望培育一批国际领先成果并实现产业化。

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都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近10年,合肥财政科技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由4%增长到17.8%,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由2.78%增长到3.46%。为带动社会资本参与,安徽全省还组建规模60亿元的人工智能主题母基金,吸引人工智能优秀人才、优质项目落地。

人工智能产业也是合肥经济崛起的缩影。过去20多年间,合肥经济总量从几百亿元攀升至突破万亿大关,城市排名也从2000年第82位升至2022年第21位,成为全国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

03
星火燎原,正开启序幕

未来已来。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对企业和城市而言亦如是。

按照业界普遍共识,2023年是大模型发展元年,2024年则将进入大模型应用元年。

如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所言,“谁能够拥抱上这一波人工智能的浪潮,谁就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和比较优势更加显著和突出。”

基于这样的判断,科大讯飞在开始大模型技术攻关之时,就确立了“1+N”大模型体系——不仅要做基础通用大模型,还要在教育、医疗、汽车、办公、工业、智能硬件等多个领域做应用落地。

在外界看来,凭借此前在相关领域的产业化探索优势,科大讯飞最重要的机遇,正在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这是其“有可能靠长期的技术积累真正抓住的大机会”。

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积累20多年的科大讯飞,显然不愿错失良机。

据了解,科大讯飞已与贵州、浙江、湖北等多个省份(或省内城市)签约,也与中国石化、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移动、华为等多个企业签约,共同推动大模型落地。

在安徽,这种“人工智能+”的产业浪潮尤其明显。

举两个例子。

一是大模型赋能平台,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去年9月,基于星火大模型技术底座,工信部国家级“双跨”平台——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布羚羊工业大模型,加速新型工业化,重塑新质生产力。截至去年底,已有104.1万用户入驻羚羊平台,为企业提供487.2万次服务,帮助安徽众多中小微企业跨越数字鸿沟。

二是大模型赋能产业,助力寻找新的增长极。作为安徽汽车产业支柱之一,奇瑞汽车出口量连续21年居我国自主品牌第一位,其汽车出口国家覆盖数十个语种,应用的智能语音交互技术全都由科大讯飞提供。智能化下半场,星火大模型正进一步助力中国车企走向世界。

站得越高,看得越远。企业构想逐步落地,也让合肥乃至安徽人工智能产业有了新的发展坐标。新一轮竞逐中,合肥目标和任务日渐清晰。


图片来源:合肥高新发布

2023年,安徽先后印发《安徽省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应用高地的若干政策》,提出抢占通用人工智能发展制高点,加速构建产业创新发展生态体系,其中多个任务、试点涉及合肥。

按照安徽省科技厅方面的说法,“未来3年至5年将是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和市场竞争的风口,风口一过,格局将定。”作为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绝对核心,合肥无疑要担当重任、冲在最前。

“我们展望一个充满希望、孕育着生长能量的春天。相信2024年一定可以实现星火燎原,通用人工智能不仅能够在中国各大领域深度而广泛应用,而且我们在源头技术创新、在大模型的底层能力上也会站上全新台阶。”

在1月30日的发布会上,刘庆峰如是说。

对合肥而言,这座城市同样“雄心勃勃”,更多推进算力、人工智能与产业链融合的计划正在铺开,更多现实生产力正在转化。

历史不会重复,但是总会押韵。如阿里巴巴之于杭州、华为之于深圳,实践证明,一个区域的创新高度,往往是由龙头企业决定的。科大讯飞之于合肥的故事仍在续写,星火燎原,才刚刚拉开序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8 20: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一总部项目签约!▲


2月6日上午,我区与北京红云融通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云融通)举行总部项目签约仪式。区委**程雪涛与红云融通董事长孔卫东商谈并见证签约。副区长江晓春与红云融通CEO夏苇代表双方签约。


图:签约现场

红云融通是一家拥有多网聚合传输、视频编码等网络传输核心技术的医疗领域、数字领域高科技企业,其技术广泛应用于远程医疗等领域,是国内首批实现互联网远程手术指导的行业翘楚。截至目前,红云融通已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软件资质等共计100多项,累计服务头部行业巨型客户200余家。2021年红云融通获评卫健委“5G医疗应用示范甲级单位”。


图:座谈现场

座谈中,双方就合作事项进行深入讨论,就进一步落实相关事宜达成一致。双方认为,远程医疗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高效下沉,是解决基层医疗需求的有效办法,有着广阔应用场景和市场价值。双方商定,将共同推动合作项目加快落地,积极探索远程医疗在基层医疗领域的试点与应用服务,在推动企业扎根发展、做大做强的同时,让老百姓获得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获得高新科技带来的高品质生活。

据悉,红云融通拟将总部迁址至包河区。我区将利用红云融通在智慧医疗产业链中核心厂商的地位,引入更多科研机构及上下游相关企业,助力打造智慧医疗研发、制造、服务的产业集群。

来源:安徽第一城区包河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8 22: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GDP20强城市格局洗牌:泉州连跌两位,合肥成功晋级★

记者:阿力米热

来源:时代周报



城市经济赛马,仍在继续。

过去几周的时间里,从国家再到省市层面,都相继交出了2023年的经济答卷,庞大的经济版图背后也在发生着不少变化。

在最新出炉的2023年全国GDP20强城市中,排名靠前的城市格局相对稳定。从总量上来看,上海和北京作为中国最大的两个城市,继续保持其在城市中的领先地位。其中,上海保持着全国第一大经济城市的地位,经济总量达47218.66亿元,抛离第二名北京超3400亿元。

京沪之后,深圳依旧保持着前三的位置,2023年GDP总量达到34606.4亿元,同比增长6.0%,跑赢全国5.2%的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关注度较高的广州、重庆在2023年竞相崛起,GDP总量均突破3万亿元。具体来看,2023年广州以30335.73亿元的GDP总量,超过重庆的30145.79亿元,重返全国第四。

在3万亿量级之后,2023年“2万亿俱乐部”新增杭州、武汉两个席位,GDP总量分别达到20059亿元、20011.65亿元。至此,全国“东西南北中”地理版图上都有了2万亿级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在GDP20强城市的版图中,最大的变化在于,泉州排名连续下跌两位,跌出了全国前20。而济南、合肥均上升了一个位次,分别位居第19、第20名。

而从GDP增速来看,共有15个城市跑赢或持平于“全国线”。这其中,郑州增速最高,同比增长7.4%;济南、重庆并列第二,增速均为6.1%。





泉州失守

泉州作为曾经的“东方第一大港”,2023年经济困境较为明显,跌出了全国20强。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泉州全年GDP达到12172.33亿元,比上年增长4.8%。从排名上来看,泉州下跌两个位次,排在全国第21位。

细看过去一年的数据,泉州经济一直承压前行。

2023年一季度,泉州GDP一度出现负增长(-1.8%),成为唯一负增长的万亿城市,到了上半年数据出炉时,虽恢复到3.1%的增速,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日前公布的最新数据中,泉州全年增速依旧没能跑赢全国平均增速。

从“三驾马车”上来看,固定资产投资、社消零总额、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11.5%、4.8%、-4.0%。由此可见,泉州外贸增速放缓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


△泉州城市风光 图源:图虫创意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副教授丁长发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福建的经济大市,民营经济是泉州的一大特色,并已形成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机械装备等9个千亿产业集群。由于这些行业对外贸易的依赖度较高,在当前外部需求低迷、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因素的背景下,影响了其出口额。

“与此同时,泉州还面临着工业大而不强、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缺乏新增长亮点、人才缺失等问题,这表明泉州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够强,并且在外部环境不稳的情况下,显得较为脆弱。”丁长发说道。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泉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也远低于全年工业増加值増长6.5%-7%的预期目标。而从产业集群上来看,泉州仅有(高端)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可被纳入“新兴”范畴。

不过,泉州对此也有所应对。泉州市ZF工作报告指出,要持续打好产业转型升级组合拳,突出国土空间重构、产业门类重塑,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步伐。


合肥晋级

在泉州下跌的同时,2023年合肥挤进了全国GDP20强,位列第20名。

2023年合肥GDP总量实现了12673.8亿元,同比增长5.8%。细分来看,工业是合肥经济保持高增长的关键因素。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合肥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创近21个月新高。这其中,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产值超1700亿元,同比增长54.6%,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84.5%,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4.60万辆,同比增长1.4倍。

丁长发分析称,合肥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合肥模式”,即地方ZF投资与民营企业相结合的做法。这一发展模式吸引了科大讯飞、安科生物、比亚迪等一大领军企业,并培育出了高端制造业、电动汽车、生物科技和半导体等产业。

以2022年的数据为例,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今在合肥工业产值中占比超过56%,相比之下,2013年时这一比例还不足27%。

“此外,合肥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在产业、人才、技术、投资方面深度融入长三角现代产业体系,吸收了大量的外部的企业,使得合肥成为了投资兴业、安居乐业之地。”丁长发说道。

从投资来看,2023年合肥有效投资规模扩大,工业投资增量提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这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17.6%,对全市工业投资增长贡献率达97.3%。


△合肥城市风光 图源:图虫创意

合肥在突飞猛进,济南也在阔步前进。

事实上,在过去一年,济南、合肥两城的经济“拉锯战”极具看点。分季度经济数据来看,一季度济南GDP领先56亿元,到了二季度合肥反超济南并短暂领先0.8亿元,但在三季度,合肥被济南反超10亿元。

随着济南持续在产业、科技、人才等领域的加速发展,第四季度济南扩大了与合肥的差距。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济南GDP达到12757.4亿元,领先合肥83.6亿元。


△济南城市风光 图源:网络

2024年,两城之间的经济赛马还在继续。济南将GDP预期增长目标定为5.5%以上,合肥则将目标锁定在6.5%以上,两地目标均与上年持平。实施路径上,均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培育新质生产力。

对于合肥来说,2024年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力争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20万辆、力争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规模突破1800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欲破3500亿元。

济南则将塑强主导产业新优势,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并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40万辆以上。

经历了洗牌之后,西安、南通作为全国20强的后备军,同样备受关注。2023年西安、南通两座城市进击势头强劲,GDP总量分别达到了12010.76亿元、11813.3亿元,增速分别为5.2%、5.8%。

对此,丁长发分析称,西安的科创实力、工业体系基础较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并且依托于多重国家战略,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赋予西安区位和经济地理中心的优势。而南通则背靠上海,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承接了上海制造环节转移,科技、人才等“溢出效应”。“但从整体来看,在全国20强的后备军中,西安的底气和优势较强。”


△西安城市风光 图源:网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9 22:40:59 | 显示全部楼层
◆2023年全国各省/市GDP◆



来源:国民经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9 22: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独家!安徽各市2023年经济数据出炉■


2月5日随着阜阳、安庆、黄山三市人大会议同一天闭幕,2024年安徽16地市“两会”已经全部召开。地市“两会”总结成绩、谋划发展,看点多多。

凤凰网安徽梳理发现,近期各地市统计局也陆续发布了2023年本市经济运行数据。总体上看:

在位次上,合肥、芜湖、滁州紧紧稳住前三位置。省会合肥依然是安徽唯一GDP过万亿元城市,芜湖与滁州的差距相比2022年稍有拉大,已近千亿元。

排名前十地市中,GDP均过2000亿元,六安以2113.4亿元收尾;宣城很遗憾,离2000亿大关还差不到50亿,没能挤进前十。

增速上,有5个省辖市去年同比增长率跑赢全省(5.8%),4个省辖市超过6%,其中“跑得最快”的是池州市(6.5%)。

皖北六市中,阜阳以3323.7亿元排在全省第四,牢牢坐稳皖北“头把交椅”;宿州、亳州、蚌埠紧随其后,且三者之间差距不大;淮南、淮北两市与其他“皖北兄弟”之间差距略大,可能要加把劲。

接下来,跟着凤凰网安徽一起来看2023年安徽16地市经济发展成绩单。



合肥:万亿城市再上新

2月4日,合肥市统计局发布2023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据介绍,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合肥GDP为12673.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29.6亿元,同比增长2.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1.3亿元,同比增长2.3%。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合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产值已超1700亿元,光伏及新能源产业链产值超1300亿元。

芜湖:省域副中心加快建设

2月1日,芜湖市发布2023年1-12月份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据了解,2023年省域副中心芜湖实现GDP达到4741.07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全市GDP占全省比重为10.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4.28亿元,比上年增长6.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19.25亿元,增长6.2%。

2023年,芜湖市工业主导产业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长19.7%,电子电器产业增长12.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1%,比全省高14.3个百分点。

滁州:坐稳安徽“第三城”

1月26日,滁州市统计局公开2023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滁州实现生产总值3782.01亿元,同比增长6.4%。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8.2亿元,同比增长7.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33.8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民生支出440.6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为82.5%。

滁州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尤其是在工业发展方面。2023年滁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居全省第3位。从企业数看,新增规上企业(含年度入库)424户,总数达2566户,居全省第2位。

阜阳:勇当皖北全面振兴排头兵

1月31日,阜阳市统计局发布信息介绍2023年全市经济主要数据。

据了解,2023年阜阳GDP为3323.7亿元,比上年增长5.8%,增速比2022年提高1.9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47116万元,同比增长5.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486986万元,同比增长0.3%。

2月2日上午开幕的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阜阳**作《**工作报告》,其中提到:GDP总量居全省第4、皖北第1;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总产、小麦最高单产均居全省首位。

安庆:历史文化名城的新动力

2月5日下午,安庆市统计局官网发布2023年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据官方信息,2023年安庆市生产总值2878.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7%。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3.5亿元,增长10.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48.3亿元。

2023年,安庆新兴动能不断增强,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4.5%,增速稳居全省首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7.3%,增速居全省第4位。

马鞍山:“小马”不小 成绩傲娇

2月1日,马鞍山市发布2023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据了解,2023年马鞍山全市实现GDP为2590.6亿元,同比增长5.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由负转正,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8.37亿元,同比增长1.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0.19亿元,增长0.8%。

马鞍山以工业立市。2023年,全市36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19个行业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为52.8%。全市新增19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2.1倍。

宿州:在皖北全面振兴中走在前

1月30日,宿州市统计局发布2023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据发布信息,2023年宿州GDP实现2291.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1.8亿元,比上年增长4.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01.8亿元,下降0.1%,与上年基本持平。

宿州第三产业发展较好,2023年增加值1213.9亿元,增长6.9%。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增长8.0%,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12.1%,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4%。

亳州:皖北的“潜力股”

1月25日,亳州发布2023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2023年,亳州全市生产总值为2215.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3%。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0.0亿元,同比增长8.0%。财政支出412.9亿元,增长4.0%;民生支出351.8亿元,增长5.7%。

亳州6.3%的同比增长,排在全省第三位。在四季度“赛马会”上,亳州作了交流发言。2023年,亳州全力开展“四抓四提升”行动,各项工作争先进位,皖北发展“潜力股”势头凸显。

蚌埠:持续回升向好

1月29日,蚌埠市统计局发布2023年经济运行情况。

据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蚌埠实现生产总值2115.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较上年同期提升3.6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9.7亿元,同比增长3.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9.2亿元,增长2.7%。

分产业看,2023年蚌埠第一产业增加值280.4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682.8亿元,增长6%;第三产业增加值1152.7亿元,增长5.8%。

六安:革命老区迎发展大机遇

2月6日,六安市统计局发布2023年全市经济运行综合情况分析。

据了解,六安2023年GDP为211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3.6亿元,增长7.7%。

1月2日,合武高铁(安徽段)暨2024年全省第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动员会在六安举行。

据悉,合武铁路安徽段在六安境内里程达140公里。建成通车后,六安2小时到上海、1小时到武汉,与省会合肥联系更为紧密,为六安深度融入长三角、全面链上大合肥、加速合六同城化注入强劲动能。

宣城:争做桥头堡 融入长三角

1月29日,宣城市统计局官网公布了2023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根据统一核算,2023年宣城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951.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9%。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7.9亿元,按自然口径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8.1亿元,增长5.6%。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宣城工业生产稳步回升,主导产业贡献突出。其中,主导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82.5%,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1个百分点,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产量同比增长200%以上。

淮南:转型升级再发力

1月26日,淮南公布了2023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据官方数据,2023年淮南GDP为1601.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2.5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657.6亿元,增长4.0%;第三产业增加值791.5亿元,增长6.2%。

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0.5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95.1亿元,比上年增长25.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6.0亿元,比上年增长5.5%。

淮北:回升向好 转型提升

2月6日,淮北市统计局官网公布了2023年1-12月份全市月度经济运行监测数据。

根据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1-12月淮北实现GDP为1365.5亿元,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4.8亿元,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2.2亿元,增长3.8%。

铜陵:补短板、争进位

2月2日,铜陵市统计局官网发布2023年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据官方信息,2023年铜陵全市生产总值1229.8亿元,同比增长5.6%。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2.1亿元,同比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4亿元,增长6.5%。

2月5日上午,铜陵四季度工作点评会召开。市委**丁纯强调,直面问题、补齐短板,迅速行动、紧张快干,紧而又紧、实而又实抓好各项工作,奋力追赶、迎头赶上,确保实现首季“开门红”。

池州:增速连续4个季度居全省第1位

1月29日池州市举办新闻发布会,通报2023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根据官方发布,2023年池州实现生产总值1112.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4.9亿元,增长11.5%。

值得注意的是,池州经济增速连续4个季度居全省第1位,连续8个季度保持全省前2位。“增速居前列、人均争上游”,池州目标很明晰。

黄山:2023年旅游总收入743亿元

2月3日,在黄山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黄山市发改委负责人作《关于黄山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报告提到,2023年黄山生产总值增长4.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7%,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38.4%。

全年接待游客83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43亿元,分别较2019年增长12.5%、12.7%,黄山风景区和西递、宏村游客数量双双突破450万人、均创历史新高。

来源:凤凰网安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9 23: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2023年合肥全市各大区县GDP数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10 23: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年全国各省区GDP终核数据●





上图2022年全国各省区最终核实GDP数据,安徽由45045.02调整为44607.70(减少437.32),实际排名第十一位,上海由44652.80调整为44809.13(增加156.33),实际排名第十。河南调减最多,减少了3124亿。

图表来源:合肥见证的微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11 22: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2967.4亿元!安徽这一产业营收规模首次跃居全国第三★


记者:汪国梁

来源:安徽日报

记者近日从安徽省经信厅获悉,2023年,安徽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2967.4亿元,同比增长50.9%,营收排名首次跃居至全国第3位;锂离子电池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072.9亿元,同比增长25.7%。


1月30日,凤台县新集镇的光伏电站,运检人员进行巡检作业。方好 摄

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是我省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去年召开了高规格的产业集群建设推进大会,并出台了《关于强化创新引领推动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于重点项目,有关部门全程跟踪支持,合肥华晟、马鞍山正奇光能等一批重点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确保先进产能稳步提升。全省光伏玻璃、电池片、组件、逆变器、储能型锂电池产量分别同比增长52.5%、168.1%、70.9%、88.1%、54.8%。


1月18日,马鞍山经开区正奇光能高效电池片项目自动化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忙着赶制高效晶硅光伏电池产品。王文生 姜学保 摄

海外市场的拓展是光伏产业营收增长的重要动力。我省落实出口支持政策,指导光储企业布局海外仓,全力服务光储企业拓展海外市场。2023年,全省太阳能电池、光伏逆变器和锂离子电池出口额总计达480亿元,同比增长28%。

龙头企业对于行业整体的带动作用显著。我省实施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千百亿企业”培育行动,去年全省营收超百亿元的企业数量增至12家,合计实现营收约2800亿元,其中光储业务营收超2500亿元,占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营收比重近75%。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11 23: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辞旧迎新,盘点十位中国证监会zhuxi◆




2月7日,春节前还剩最后一个交易日,中国证监会迎来第十位掌门人。

与以往不同的是,吴清并非来自银行系统,是第一位有着丰富证券监管经验及地方ZF经历的证监会zhuxi。

新的证监会zhuxi,能否为A股带来新气象?亿万股民在2800点的A股等待。

此刻,读数一帜特别盘点一下A股历史上的十位证监会zhuxi。



第一任:刘鸿儒

1992年,为治理中国资本市场早期出现的一些乱象,guowuyuan证券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当年10月,zhurongji亲点刘鸿儒担任证监会首任zhuxi,直至1995年3月。


第二任:周道炯

1995年,“3.27国债期货事件”发生,周道炯临危受命。1995年3月31日,拥有30年财政生涯的老兵,当年已经62岁的周道炯,被任命为中国证监会第二任zhuxi,直至1997年6月,任期内上证指数从600点左右涨到1200点之上。


第三任:周正庆

1997年7月12日,时任guowuyuan证券委员会主任的周正庆兼任了中国证监会zhuxi。上任一年之后,guowuyuan证券委员会与证监会合二为一。1999年5月19日,在政策推动下股市开始连续大涨,由此产生了著名的“5.19行情”。


第四任:周小川

2000年初,周小川担任证监会zhuxi,在此之前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周小川以专业、市场化、国际化著称,任期内推动了一系列改革举措,让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成熟市场接轨。但遗憾的是,因为推出国有股减持方案,市场进入了漫漫熊市。


第五任:尚福林

2002年底,尚福林出任证监会zhuxi,他曾任中国农业银行行长。2005年,上证指数跌破千点,尚福林在压力之下推动了股权分置改革,同时发布了一系列利好政策,A股由此开启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2007年上证指数达到6124.04点。尚福林同时也是证监会任期最长的掌门人。


第六任:郭树清

任职时间最短的是郭树清,2011年由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任证监会zhuxi。他被市场称为“郭旋风”,因为担任证监会zhuxi的18个月里,他推行各项制度调整政策达79项,平均7天发布一则新政。


第七任:肖钢

2013年,肖钢由中国银行董事长赴任证监会。从指数上看,肖钢任期内上证指数实现了上涨,但期间经历了股市异常波动,出现了2015年的大牛市,也经历了千股跌停、熔断。2016年初,肖钢黯然离任。


第八任:刘士余

接棒肖刚负责A股“灾后重建”的是刘士余,曾任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任职三年,A股经历了过山车行情。令市场印象深刻的是,他常常语出惊人,例如著名的“妖精论”,称“希望资产管理人,不当奢淫无度的土豪、不做兴风作浪的妖精、不做坑民害民的害人精”。2019年5月,刘士余同志主动投案。


第九任:易会满

2019年春节前,A股持续低迷,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接任刘士余,成为新一任证监会zhuxi。五年时间里中国资本市场推进了一系列改革,科创板开市、注册制从试点到全市场落地、北交所开市、中特估等等。五年时间里,A股经历了无数次3000点保卫战,在2024年初遭遇连续下跌,信心亟待修复。


第十任:吴清

又一个春节前夕,又一次股市低迷,第十任证监会zhuxi吴清上任。与前九任证监会zhuxi不同,他是史上第一位出身证券行业的证监会zhuxi,曾在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地方ZF工作经历。十余年后回归证监会,这次吴清的肩上,有太多期待。

来源:读数一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12 21:3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长三角春运江湖■





作者:李欣欣

来源:华东局

“春运”一词最早出现在媒体上是1980年。长三角的春运,我们从1980年说起,可粗糙地划分为三个层次:客轮时代、绿皮车时代和高铁时代。

客轮时代的代表线路,我们首推上海到宁波,因为宁波人在上海的比例之高可能超出你预料。

绿皮车时代的代表城市,我们选择了阜阳,因为从上世纪90年代起,阜阳一直是长三角地区务工返乡者的重要去向。

至于高铁时代,长三角地区彻底成了一张网,城市间的距离被铁路不断拉近着。

不管在哪个年代,只有一件事从不改变,刻在DNA里的渴望:回家与团聚。也正是在这样的熙来攘往间,长三角这个纯粹的地理概念,变成了如今热门的经济、文化概念。

客轮时代:开往宁波的船

宁波人在上海的比例之高,有这样一组数据能说明问题:“1948年上海人口498万时,本地人只有75万,而宁波人约100万上下,数量远超本地人。”


1980年《解放日报》的报纸版面

早年的南京路商街,那些大大小小的专营店,邵万生、老正兴、三阳南货店、蔡同德堂、培罗蒙西服店……大多是宁波人开的。

到了春节,这些商人们是肯定要回家的,虽然在1957年,上海到宁波就通火车了,但路程远、车次少、票难买,反而不如乘船来得方便。而且一到春运,铁路运力根本不够,车站只能租用载货的棚车来运人,俗称闷罐车,里面没有座椅,只能站着或蹲着,经历过棚车的人感叹,拥挤得“连每一寸空气都要争夺”。

1981年的春节前夕,为了让宁波人更便利地回家,上海市海运部门抽调了一艘7500吨级大型客轮“长力”号投入春运,旅客要先乘船10个半小时到镇海,宁波市公交部门再安排车辆把乘客接运到宁波市区。同样,去江苏南通、泰州等方向,也是要通宵坐船的。


1981年《文汇报》的报纸版面

当时的十六铺码头一到春运就人山人海。1982年的春运期间,有天因为大雾影响,码头一下子就积压了35条客轮,旅客达6万多人。

不过,随着铁路的大发展,1990年代,“水上春运”就越来越冷清了。

2000年6月,萧甬铁路全面提速,上海到宁波最快的旅客列车T15次,运行时间由原来的5个半小时缩短到4个半小时,很快又缩短到4小时以内。

就在第二年的夏天,经营了140年的申甬线彻底停航了。在上海打拼多年的“老宁波”们也都习惯了火车返乡过年。

但不能否认的是,那么多年的“水上春运”载着无数宁波人往返于上海、宁波,为上海的商业繁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火车时代:开往阜阳的绿皮车

时间来到1990年代,在转型市场经济的时候,阜阳成了长三角春运里的一个重要“角色”。


1999年春运,在上海火车站赶火车的人们

1995年,《解放日报》曾报道,“阜阳成为民工新源头”。文章中说,除了阜阳地区的民工以外,从湖北、河南等地到阜阳中转的民工也不少。


2006年春运第一天,上海站外扛着蛇皮袋的人们(报纸图片资料)

在上海和阜阳之间还没有开通高铁或动车的那些年,每到春运,“绿皮车”就是春运线上的主力,从各地调来的增援火车一列又一列。

没有改造之前的绿皮车厢,是靠手动关门的。一到春运,车门口人多拥挤时,外面的人必须推一把,车门才能关上。为此站台铁路职工还有“关门小组”,关键时候上来帮一把。

现在的年轻人肯定没见过,春运高峰时候,坐绿皮车经常挤不上去,不少人还会选择翻窗户。这种时候,大家都会尽力帮衬一把,车外的人帮着往里推,车内的人帮着往里拉,就在这数不清的推拉中,实现了无数人回家过年的愿望。


2006年末,春运开始时,绿皮车内十分拥挤。(报纸图片资料)

当然,后来的绿皮车都升级过了。2007年春运前夕,上海铁路局已经完成了164辆“绿皮车”的改造工作,其中阜阳等方向的列车成为此次改造的重点。空调、水龙头、“梳妆台”都进行了改造或更换。从上海到阜阳的绿皮车,是要坐12小时左右的,这样一来,环境更卫生、空气更清新了。

时间来到2019年末,铁路上海站首开亳州、阜阳、南阳等城市高铁列车,结束了多年来上海阜阳只有普速列车开行的历史,当时高铁开行后,上海虹桥至阜阳西最快仅需3小时48分钟,本来普速列车到阜阳需要8个半小时,高铁的运行时间较普速列车缩短一半以上。

不过,说到绿皮车,今年春运的风雪天气,让绿皮车又上了一次新闻。不少网友在问,为什么绿皮车反而不受冰雪天气的影响,比高铁跑得更快了?

这是因为对高铁动车组影响最严重的“接触网覆冰”,对于靠内燃机驱动、蒸汽机驱动的“绿皮车”来说,几乎没有多少影响,加上它行驶速度较慢、铁路工人又连夜抢修,影响就更小了。

今天的故事:长三角密集成网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许多年过去了,长三角的铁路密集成了网。上海虹桥、南京南、杭州东、合肥南等高铁站成了区域“新地标”。再后来,长三角高铁建设不断“加速度”,动车组成为旅客运输的主力军,其中“复兴号”更是越来越多。

以阜阳为例,目前已形成了阜阳至合肥1小时、至南京2小时、至苏州和杭州3小时、至上海4小时的交通圈,他乡与故乡的距离从天涯到咫尺,回家的路,越来越近。


2011年春运,在上海虹桥站,挑着扁担挂着蛇皮袋、抱着小孙子的老人准备乘动车(报纸图片资料)

变化太多了。

棚车临时运客的现象彻底消失了,而那些为了回家冒险扒车窗的故事,也就只留在了过去。

还有当年春节回家,钞票要小心翼翼“裤里缝”,随着网银时代的到来也不再有了。

纸质车票变成电子票、排队购票变成手机购票、扁担蛇皮袋变成行李箱背包……


2004年春运,守候在上海站售票窗口的人们(报纸资料图片)

当然,每年春运期间,寒冷天气依然如故。今年春运,长三角地区的许多班次,又是一趟风雪回家路。也许回家的班次被迫晚点,也许候车的过程有些漫长难熬,无论路途多么艰辛,但愿风雨兼程的赶路人都在除夕夜得以团圆、欢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12 22: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首张,正式“领证”!▲

龙年春节,芜湖本土热气球生产企业收到民航局送来的“年货大礼包”。继2023年9月取得华东民航局颁发的安徽首张热气球型号合格证后,其于近日再次获颁安徽首张热气球生产许可证,成为安徽唯一一家同时拥有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的热气球生产企业。


“两证”在手:生产许可证+型号合格证

这家芜湖本土热气球生产企业为安徽益为热气球科技有限公司。按照适航有关规定,生产适航热气球的厂家必须具备有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该公司在取得生产许可证后,意味着交付给客户的产品是具备航空器资质的产品。


益为热气球参展2023低空经济发展大会

据悉,热气球的生产和销售有着严格的规定,如果没有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企业只可以生产和销售“系留气球”(使用缆索拴系固定的浮空器);而获颁型号合格证则是走向更大市场的重要一步,此时企业可以按照批准的型号生产热气球单机;此次安徽益为同时获颁“两证”,则为其批量生产具备航空器资质的热气球打下基础,使得“芜湖造”热气球早日飞行在世界各地成为可能。



安徽益为热气球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3月落户芜湖市湾沚区,企业自运行以来成为芜湖市湾沚区航空产业重点培养的航空企业之一,企业的发展、壮大也见证了芜湖航空产业、低空经济发展的“航空速度”。目前该公司产品销售遍布国内30多个城市,并出口到俄罗斯、日本、泰国、印尼、越南、非洲等十几个国家地区。

来源:安徽航空小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13 23:22: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五湖泛舟 于 2024-2-14 21:48 编辑

●开年首月,安徽有3家上市公司市值破千亿!●



截至2024年1月31日,安徽省共有A股上市公司176家,其中上交所主板53家,科创板24家,深交所主板52家,创业板39家,北交所8家,上市公司数量仍居全国第7位。本月辖区新增1家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为合肥雪祺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截至2024年1月31日,安徽省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为16131.00亿元,约占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的2.02%。

与2023年12月相比,2024年1月安徽省A股上市公司中,市值破千亿的公司变更为3家,海螺水泥市值超越阳光电源和古井贡酒,位列榜首,总市值为1224.67亿元,阳光电源和古井贡酒总市值分别为1164.21亿元、1052.55亿元。

本月,科大讯飞跌出千亿市值排行榜单,总市值缩水为889.22亿元。国元证券以278.85亿元的总市值登上本月榜单第10位,淮北矿业跌出榜单。


数据来源:Wind


来源:凤凰网安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20 11:14 , Processed in 0.077825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