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nthonytsing

[古都保护] 经典洛阳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3-4 13: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何尊:唯王初壅,宅于成周
周武王: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
周公:此天下之中 四方入贡道里均焉。 我卜瀍水西涧水东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
左传 王孙满: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嬴政:“洛阳之水,其色苍苍。祠祭大泽,倏忽南临。洛滨醊(zhuì)祷,色连三光。”
班固:光汉京于诸夏 总为八方之极。
刘邦:吾行天下多亦唯见洛阳!
刘秀:洛阳帝城。
杨广:天地之所和 阴阳之所合。
李世民:洛阳土中 朝贡道均 朕故修营。
唐高宗建东都诏:此都中兹宇宙 通贡赋于四方 交乎风雨 均朝宗于万国。
武则天:履艮包群望,居中冠百灵。
李隆基:卜洛万方之隩 惟嵩五岳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4 13: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1、《皇明通纪法传全录》:
皇太子还自陕西,志欲定都洛阳,为图以献。
2、《建都论》:
国初,懿文太子受命历相都邑,亦以洛阳为上。使懿文不早世,迁都必矣。
3、《姜氏秘史》:
洪武二十四年,太祖以江南地薄,颇有迁都之意。八月,命皇太子往视关洛,皇太子志欲定都洛阳,归而献图。
4、《皇明从信录》:
皇太子还自陕西,志欲定都洛阳,为图以献。
5、《建文朝野汇编》:
洪武二十四年,太祖以江南地薄颇有迁都之意。八月,命皇太子往视关洛,皇太子志欲定都洛阳,归而献图。
6、《宪章录》:
皇太子还自陕西,志欲定都洛阳,书图以献。
7、《皇明大政记》:
上以南地薄,有迁都之意,命皇太子廵视关洛。上曰山川惟关洛号为险固...庚戌,皇太子还自陕西以洛阳图献
8、《国史记闻》:
秋八月乙丑,命皇太子巡抚陜西。上以南方卑湿有迁都意,乃命皇太子廵视陜洛...皇太子自陜西还,上洛阳图
9、《明政统宗》:
八月,□命皇太子廵视关洛。上以南地薄,有迁都之意,故有是命......十一月,皇太子还献洛阳相宅图。
10、《国朝典汇》:
十一月,皇太子还自陕西以洛阳图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4 13: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华林满芳景,洛京遍阳春。鼓吹威夷狄,旌轩溢洛阳。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洛阳天子县,金谷石崇乡。洛京千里近,离绪亦纷纷。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惶惶祖宗业,永怀河洛间。古来利与名,俱在洛阳城。常言爱嵩山,别妾向东京。东京收粟帛,西市鬻金珠。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东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会公卿。洛邑从来天地中,嵩高苍翠北邙红。何似东都正二月,黄金枝映洛阳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红。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六翮飘飖私自怜, 一离京洛十余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4 13: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登高望洛城作》
唐 · 韦应物
高台造云端,遐瞰周四垠。
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
河岳出云雨,土圭酌乾坤。
舟通南越贡,城背北邙原。
帝宅夹清洛,丹霞捧朝暾。
葱茏瑶台榭,窈窕双阙门。
十载构屯难,兵戈若云屯。
膏腴满榛芜,比屋空毁垣。
圣主乃东眷,俾贤拯元元。
熙熙居守化,泛泛太府恩。
至损当受益,苦寒必生温。
平明四城开,稍见市井喧。
坐感理乱迹,永怀经济言。
吾生自不达,空鸟何翩翻。
天高水流远,日晏城郭昏。
裴回讫旦夕,聊用写忧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4 13: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达楼下夜侍酺宴应制》
唐 · 苏颋
东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会公卿。
楼台绝胜宜春苑,灯火还同不夜城。
正睹人间朝市乐,忽闻天上管弦声。
酺来万舞群臣醉,喜戴千年圣主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4 13:2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奉和圣制送十道采访使及朝集使》
唐 · 张九龄
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
课最力已陈,赏延恩复博。
垂衣深共理,改瑟其咸若。
首路回竹符,分镳扬木铎。
戒程有攸往,诏饯无淹泊。
昭晰动天文,殷勤在人瘼。
持久望兹念,克终期所托。
行矣当自强,春耕庶秋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4 13: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
――李白
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
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
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
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
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
当涂何翕忽,失路长弃捐。
独有扬执戟,闭关草太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4 13: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丝绸之路的起点不是西安。因为丝绸之路的提出者李希霍芬在提出丝绸之路的同时,提出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洛阳。
1870年,李希霍芬来到河南,考察了洛阳南关的丝绸、棉花市场等,而后在《关于河南及陕西的报告》中,首次提到从洛阳到撒马尔罕有一条古老的商路,并将其称为“丝绸之路”。
1877年,李希霍芬在他的另一本著作《中国——亲身旅行和研究成果》第一卷中说:“河南府(洛阳)通往中亚,并向西延伸至罗马的商路,在罗马帝国时代已经形成,中国的丝绸沿着这条商路到达罗马,因此可以称为丝绸之路。”
这里,李希霍芬正式提出了“丝绸之路”这个词,同时提出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然而,关于其内涵,后世学者产生了不同意见。
在1936年李希霍芬的学生斯文·赫定出版《丝绸之路》一书并广泛传播后,起点之争便拉开了帷幕。虽然该书仍沿用李希霍芬的观点把洛阳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但不久便有学者认为,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已经与西域产生了联系,并形成了一条路上通道,因此丝绸之路的起点应该是西汉的都城长安(今西安)。这一观点逐渐得到了国内群众的认同,并成功申遗。虽然成功申遗,但是这种做法也是鸠占鹊巢而已,夺走了原本属于洛阳的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4 13: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打架,题主看过来。
最早因为丝绸之路,因为丝绸之路有两条,一条是“长安-天山”,一条是“洛阳-罗马”。
本来两条井水不犯河水。后来西安申遗丝绸之路拉着洛阳一起联合申报,结果申报的结果把洛阳的名字抹了,宣传“从长安到罗马”。
同样的还有西安拒绝帮助成都申遗蜀道,因为当时的蜀道汉中现在被西安管辖,西安要求除非改名“秦蜀道”,缺少提交的材料,成都就一直推动不了这个工作。西安对这方面看的重,所以早期重视,洛阳成都南京早期就吃了西安的亏。
题外话了,最近几年的问题是西安人觉得“盛唐=西安”,但是盛唐就是二圣临朝-李隆基这个时候。二圣临朝、武则天、李显、李旦、李隆基前期都是在洛阳执政的皇帝,万国来朝不是在长安而是洛阳、盛唐时期日本遣唐使七进大唐,五次在洛阳、遣唐使入朝石碑就在洛阳而不在西安,隋唐第一门的应天门,也是在洛阳。
西安是不愿意承认这些的,做了《大明宫词​》几乎就是架空故事,因为武则天和太平公主生活的是洛阳上阳宫,因为洛阳的不满,西安人趁机发难说洛阳人嫉妒西安,造假了太多证据,洛阳任何考古工作都收到西安方面的攻击。夏都二里头是考古界认定的事了,西安人的自媒体浑水摸鱼发了很多看似专业的文章说二里头不是夏都。西安的丰镐考古80年已经被确认不是西周都城了,考古专家何駑被西安人骂到从此再也不对外公布西周的东西。
周都不是在西安是在洛阳,盛唐不在西安也在洛阳,通往地中海的丝绸之路也在洛阳,儒释道这些影响中国人的思想学说也在洛阳。可以说洛阳这个城市对西安文史宣传简直是如鲠在喉,更关键的是洛阳现在沦为三线城市,地级市,没有好的媒体,登封和巩义也被郑州抢走了,对于西安来说还不是案板上的鱼吗。但洛阳也没有坐以待毙过,所以现在就是大家看到的样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4 13: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1.为甚么说长安是洛阳的二奶? 
  
  【汉高帝迁都长安】汉高帝六年(前202)二月,刘邦在击败项羽之后,定都洛阳。娄敬、张良等人认为关中是形胜之地,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建议建都关中。刘邦即采纳此建议,迁都于栎阳(今阎良区武屯乡)。翌年又将都城由栎阳迁至长安。西汉历12代208年,公元8年亡于新莽。 
  
  【刘玄迁都长安】新地皇四年(23),绿林军诸将拥立西汉宗室后裔、河南南阳大地主刘玄为皇帝,国号"汉",年号"更始"。公元24年,更始政权机构由洛阳迁至长安。更始三年(25),刘玄被赤眉军绞杀。 
  
  【东汉献帝迁都长安】东汉初平元年(190)正月,袁绍、袁术自渤海起兵,发动关东各州郡,组织联军,进讨董卓。董卓在陷于关东各州联军和黄巾军两面夹攻的威胁之下,杀弘农王(少帝刘辩),挟献帝迁都长安。临行前,烧毁洛阳宫室、官署、民居,以步骑驱使人民西徙长安。195年,献帝又复都洛阳。 
  
  【西晋愍帝即位长安】晋建兴元年(313)四月,皇太子司马邺在长安即皇帝位,是为晋愍帝。建兴四年(316),愍帝被刘曜杀害,西晋灭亡。 
  
  【北魏迁都长安】北魏永熙三年(534),北魏孝武帝自洛阳逃入长安,史称西魏。公元557年灭亡,历时23年。 
  
  
  曹魏时,长安是洛阳陪都之一;后唐时长安也是洛阳的陪都之一;民国1932年,西安还是洛阳的陪都。 
  
  所有以上这些只能说明长安历史上就是洛阳的陪都!只是个二奶角色! 
  
  2.为什么说长安是中国历史灾星? 
  
  
  西汉是刘邦在洛阳建立的统一朝代,后来迁都长安,王莽篡权后被农民大起义在长安灭亡的。 
  
  
  东汉是刘秀在洛阳建立的又一个统一政权!他是被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以后才导致天下分裂为三国的! 
  
  
  同样西晋也是在洛阳由晋武帝建立的统一王朝,然而晋愍帝在长安被匈奴捉去导致西晋灭亡。 
  
  北魏是北方一统的朝代,结果魏孝武帝自洛阳逃入长安后导致分裂为东、西魏。 
  
  结论: 
  
  西汉兴起于洛阳亡于长安!东汉兴盛于洛阳亡于长安!西晋兴起于洛阳而灭亡于长安!北魏强盛于洛阳分崩于长安! 
  
  长安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灾星! 
  
  3.为甚么说建立在长安的朝代是假强盛的? 
  
  
  一.夏商主要定都洛阳,此时关中还是文明的蛮荒时代,夏禹商汤都在洛阳创造了民族最初的辉煌,洛阳的别名华夏成为后来民族的名称。 
  
  二.西周七年,周成王迁都洛阳,造就了成康之治,周公在洛阳制礼作乐,西周时周人称洛阳为中国,成为了后来国家的名称,此后周厉王周幽王等昏君选择了稿京,导致了西周灭亡。 
  
  三.东周建都洛阳,国运长达五百年,更是华夏文明的最黄金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四.秦建都关中咸阳,施行暴政、焚书坑儒、宦官专权,导致天下大乱,十四年而亡,秦被灭族。 . 
  
  五.西汉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导致白登被围、公主和亲、吕后篡权、七国之乱、京师饥馑、王莽篡权、农民大起义。 
  
  六.东汉建都洛阳,才有了光武中兴、明章之治,近两百年的盛世 
  
  七.东汉末年迁都长安,导致天下大乱,分裂为三国。 
  
  八.西晋建都洛阳,统一天下,成就了太康之治.西晋末年迁都长安,造成五胡乱华。 
  
  九.前秦、后秦、前赵建都长安,均是没有三两年,疆域不过数省的短命政权。 
  
  十.北朝北魏建都洛阳,北方经济文化得到安定,民族大融合,北魏末年迁都长安,邺城,一统的北方一分为二。 
  
  十一.隋朝初期建都长安,隋炀帝迁都洛阳,资治通鉴认为大业年间是隋朝极盛的时期,此时打通了大运河,但耗费民力太大,他本人又游兴江都,李唐趁机叛乱,篡取了隋朝政权。 
  
  十二.李渊向突厥称臣,依靠突厥建立唐朝,建都长安,李世民主要依靠隋炀帝修运河,建东都的积累,才实现了初步的安定,不过此时的国力富庶还远比不上隋朝大业年间 ,连皇帝身边的人员因缺粮都能饿死。 
  
  十三.武则天近半个世纪长住东都洛阳,这个时期东都洛阳因为武则天唐高宗均主要在东都办公,成了此时实际上唐朝的最高政治中心,高宗、武则天时代户口比太宗时期增加一倍,疆域达到唐朝最大。 
  
  十四.唐玄宗开元以后首都迁回长安,虽然靠着武则天为其打下的基础,选拔的人才短期国力昌盛,但很快政治衰败,发生了安史之乱,此后唐朝已近乎名存实亡,大部分的疆域中央政府无法控制,而朝政又由太监机构所控制,由于此时唐朝国力是中国历代最弱之一,唐朝皇帝共有九次象慈禧太后逃出北京那样从京城逃跑。 
  
  十五.自唐以后,关中经济更加衰败,再没有一个正统王朝政权定都于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4 13: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隔壁给洛阳提鞋都不要,还二奶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4 14:4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一直建议要向国家提出提升洛阳的城市地位,不同意就一直提,就是不知道去哪里提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4 21: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4 21: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4 21: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1 17:57 , Processed in 0.067586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