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yingsh12345

3月11号起,苏州地铁取消东方之门站往返花桥站的大站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13 13: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womenyiqiguo 发表于 2024-3-12 15:49
反正11号线作为S1线,定位市域线路,居然没有越行线,确实是一个败笔。
或者说11号线作为市域线路,居然在 ...

S1没改11的时候从报批开始就是一样市区线的规格,问题是昆山又不是区,只能借市区的名义申报所谓的“市域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13 13: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rmb服务 发表于 2024-3-13 12:43
国内没有像日本这种多形态多层次轨道互相交叉互补的基因,也就这样了。

你说东京的轨交先进那确实,别往其他地方扯,国情不同比较起来没有任何意义,人家的公共交通没有属地 地域之分,管理JR的是JR公司不是东京都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13 14: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jsszkkk 发表于 2024-3-13 12:38
地铁和高铁针对不同客户,需要快速从苏州市区到上海市区还得是高铁

然而中国的高铁哪怕是沪宁区间理论上也是要提前买票、当日当次、对号入座、开车前五分钟停止检票的 (当然实务上有时没那么严格)

在沪苏的距离上一条快慢分开、直通运转的地铁是完全可以比需要两边火车站进出站、转地铁、候车的高铁更加方便快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13 14: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Kimmy777 发表于 2024-3-13 13:40
你说东京的轨交先进那确实,别往其他地方扯,国情不同比较起来没有任何意义,人家的公共交通没有属地 地 ...

东京都交通局管理的都营地铁一样跟其他铁路业者直通运转

理论上中国各地的地铁公司绝大多数都是国企,国铁更是,应该更加方便才是,怎么就不能互补互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13 15: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mhl619 发表于 2024-3-13 11:52
不必高看别人低看自己的
苏11号线日平均10万客流,其中因为3号线接入苏州线网,每天贡献的客流2万多近 ...

是的。
11号线其实挺好的,也是尊重事实。盲目学南京S线那种”乡下人进城“线路对于苏州是不合理的。因为跟南京的情况不一样,苏州本来就是各自都有发展,到苏州市区的需求没那么大,内部交通需求没那么小。要是站在昆山人的角度来看,更多的站方便更多的人,又有什么不好呢。
而且昆山有钱造地铁么,到时候11号线内部交通为主,苏昆交通为辅,9号线苏昆交通为主,昆山内部交通为辅,两个互补的地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13 15:4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市区需求没那么大是因为交通不便,一体化不够,而不是天生没那么大。
就像还有人质疑3-11贯通一样,说什么唯亭换乘一下也就多几分钟。
事实上调研下来,贯通成一条线后,园昆通勤意愿大曾,有意愿到园区以及姑苏等其他区上班的意愿比原来需要换乘以及之前没有联通时增加很多。

这种东西,你觉得就增加个几分钟。但是对于原来昆山生活的,正常情况下出门半小时都觉得远的来说,心理因素是完全不同的。
也是之前宝宝说要快速通达常熟张家港,时间是缩减到一定程度以后,这通勤的心理意愿就完全不同了。

就像现在你在园区工作,每天回来常熟的人虽然不少,但是都是靠自己开车。
如果心理上,半小时到1个小时的时间能够实现家到单位,那么常熟的人心理上就不会感觉到市区是完全的另外一个城市,而只是感觉略微远点的区,来寻求机会的意愿会大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13 17: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rmb服务 发表于 2024-3-13 15:46
到市区需求没那么大是因为交通不便,一体化不够,而不是天生没那么大。
就像还有人质疑3-11贯通一样,说什 ...

唯亭那边贯通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但是如果设站减少,则未必是只有好处了,就像你说的心理上的感觉,如果11号线全程就设13个站,地铁是快了,但是覆盖人群就减少了。那么对于很多人来说,心理上的感觉就是地铁站离我好远,地铁站离家1公里内和2公里外,心理上的距离感是很不一样的。

而且人家昆山也有话说的,时间长是我的事情吗?3号线自己不也搞了那么密集的站点么,跨塘到唯亭那么多个站,途径的地方也没比人家”城市化、高密度“到哪里去啊。

所以3-11这样站站乐的慢车模式也挺好,真要快车模式,就是9号线,大家一起快,快速把昆山市区和苏州市区联动起来。现在光11号线昆山搞得再大站快车,到了唯亭不还是一公里一站,唯亭到东方之门3号线就是雷打不动要跑半小时,没法提速,昆山再快能快到哪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13 17: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11号线也是走的昆山的中轴主干道,多些站点还是必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13 18: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州实情就是各个县市各自发展,和那些人口在市中心大量聚集的城市有本质区别。

就算市域线,我觉得也没必要特别强调通勤时间,有机会发展各县市内部交通,顺便多一种和苏州市区的连通方式应该更有意义。

11号线对昆山来说更象是市区地铁,这对昆山肯定是好事,对苏州来说也没什么不好,至少昆山去苏州的人多了,这些人是在意用时多少还是在意游玩地点?

上海到苏州,苏州到上海的游客也没见是因为站多就不坐11号线吧,不会真的是打算用11号线来实现苏州市区和上海市区的通勤吧,以我国高铁的便利性来说,城市间的地铁,还是作为高铁的补充为好。

再看看10号线目前的站点规划,对常熟和张家港来说能有多大利好?看看常熟,从花溪开始到常熟站,那么长的距离,跨越整个市区,中间就设一站,而新世纪大道两边可是满满当当的小区啊,有多少人只能是看看这根空中的轨道,却完全搭不上这根线?

虽然10号线是连接到了常熟站,但高铁下来后,又有多少人会觉得坐10号线回家会比较方便?难不成是方便苏州市区的在常熟站下来后可以快速回苏州市区?

所以我觉得苏州的市域线,还是郊区少设站,县市内密集点的好。11号线设站是否太密暂不好说,但10号线给常熟和张家港设站太少是肯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13 2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hl619 于 2024-3-13 22:07 编辑
xiaocase0101 发表于 2024-3-13 18:08
苏州实情就是各个县市各自发展,和那些人口在市中心大量聚集的城市有本质区别。

就算市域线,我觉得也没 ...


市域线几乎只有快速联通中心城区的功能,很难满足县级市内部的循环流通,因为坐地铁需要出发地和目的地同时在地铁边上,设站稀疏的市域线很难满足这个条件,所以,其实没有地方喜欢市域线,有点给中心城区做嫁衣的感觉,但是又因为很多市域线都是依托中心城区才能批下来的,不然连市域线都没得修,那没办法,有总比没有好,不喜欢也得受着
说起来,真要珍惜11号线,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唯一的县级市地铁了,很难有第二条了,还会有新的市域线源源不断的冒出来,但是县级市地铁,再也不会有第二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14 09: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昆山也是特例了,毕竟经济基础在那。其它县级市也搞那么多点的话,建得起也养不起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14 10: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xiaocase0101 发表于 2024-3-13 18:08
苏州实情就是各个县市各自发展,和那些人口在市中心大量聚集的城市有本质区别。

就算市域线,我觉得也没 ...

……怎么就是花溪到琴湖中间就设一站了,明明是琴湖 长江路两站加体育中心预留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14 10: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司空公子 发表于 2024-3-12 11:24
高铁来去苏州上海其实挺快的,通勤时间长主要是在两头。尤其是到了上海,火车站出来坐地铁到公司花费时间还 ...

房子在吴江就痛苦了,公司在南京西路,本来打算下半年通勤的。想想还是继续在上海租房子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14 10: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zimmer89 发表于 2024-3-12 13:09
加钱就行。
苏州北站每年300万充值了一趟进京标杆车G4;
张家港也是每年几百万充值了G888,还有北三县 ...

是这样,只要舍得充值,就能给你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14 11: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mhl619 发表于 2024-3-13 21:53
市域线几乎只有快速联通中心城区的功能,很难满足县级市内部的循环流通,因为坐地铁需要出发地和目的地 ...

像10号线这种还好说,毕竟是市域快线,未来的市区段也就是基本只留换乘站。
3-11这条线路,11号线再快也没用的,因为节点在唯亭,唯亭既不是目的地也不是重大换乘节点,11号线再快,到了3号线还是小站的站站停。昆山到东方之门必然要经过唯亭到东门的半小时,那么昆山自己快的意义就不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22 12:19 , Processed in 0.062836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